分享如何以聖經的原則,回到健康身體的原點,因此 1: 神在創造裏,定規為食物的東西,才合宜作為食材; 凡被指為不潔的,則應該避免, 2: 神所創造的食物,盡可能不要改變其原先的結構, 3: 不要推崇丶迷信丶依賴任何單一的食物。這三項是本站論述健康飲食的思考主軸。
另外,也請抽空參觀右欄部落格群裏的 「賢哥的廚房」 和 「賢哥閒聊室」!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再談,為何視力仍未改善?(2)
上個(五)月回去台灣四個禮拜,回美後這段時日,也因有它事纏繞著,一時無法靜下來好好地繼續寫文。同時,也欠了幾篇私底下早該回覆的建議性文章,也一直沒能完成,在此一一致歉,希望能盡早趕上進度。
不但在台灣時,從一些學員與友人處,得到不少第一手有關學習反應與經歷的資訊;回來後也接二連三的收到些網友們私底下的留言,其中有些是進展及視力改善的分享,當然也有人仍在 “苦戰” 中,雖然難免會有些氣餒,但仍不放棄,為何他們仍堅持繼續學習?這需等以後的文章再來細談。
綜合這些來自不同角度的經驗,原本的計劃是等 “匯視” 一系列文章完成後,再回到 「再談,為何視力仍未改善?」 ,但是,上週看到有人,藉由一個網站上文章的連結,進來了本人的網頁,倒追回去,才知道有位 “小凡” 的網友,在他的部落格寫文 「改善視力的自然療法---貝氏療法~特別的視力改善方法」。
在此特地感恩這位 “小凡” 大大,肯撰文介紹我的部落格。他的文章,很簡潔的綜合並結論出整個 “貝茲法” 的來龍去脈,很值得有心想學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人,前去 (點擊上段裏該文章標題的連結以便參讀這篇簡文。相信,從不同人的文章,不同的解讀,或許也能幫助你學習用眼好習慣,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 「為何視力仍未改善?」 的困境。
希望幾天內,就可開始再貼文繼續申述 “匯視” 的不同觀點,深信它們一定能修正些有關 “匯視” 的用眼壞習慣。一旦 “貝茲三原則” 有了完整性的論述後,因此讀者會有較完整的資訊,當然進一步的會改善你的視力!還是以上一篇文章的結尾來結束本篇短文。
總之,不要受「為何視力仍未改善?」的干擾,繼續加油!貝茲法最終不會令你失望的,只要堅持下去,很快的就能夠摘去眼鏡,重新過著不戴眼鏡的新生活。
【後補 10/04/2013】
下一篇類似標題的文章是:
【再談,為何視力仍未改善?(3)】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再談,為何視力仍未改善?(1)
十個月前,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文章寫到第12篇時,曾寫過 【為何視力仍未改善?】 一文。在那文之後,連同在 【賢哥閒聊室】 和本部落格裏,前前後後又寫了近70篇有關改善視力方面的文章,可是「為何視力仍未改善?」的問題,一直仍是些以前的學員和網友們經常提問的!寫了那麼多的文章,似乎仍未能釐清這項最基本的困境。
所以決定著手寫幾篇 「再談,為何視力仍未改善?」 的文章,本篇只先簡單的介紹,等有關 「匯視」 一系列文章寫完後,再回到 「為何視力仍未改善?」 的議題。其實過去兩年多教學裏,所遇過 「為何視力仍未改善?」 的各種可能原因,幾乎都是大同小異,也沒太偏離上一篇 【為何視力仍未改善?】 一文裏已經提過的。
上個(五)月因有些事需處理,臨時決定回台四週,前後有三次機會,和一些以前的學員談論此議題。這些交談的成員包括7位(12位報了名,其餘幾位臨時有事,不克前來)曾參加去年11/29講座的學員,5/16日,我們之間有個兩小時多的座談;另外也與幾位曾參加另一場教學的學員分別交談;而且過去的三丶四個月,也有些網友留言,提到他們所遇到的些困難。
綜合本人長期的觀察丶思考丶探討,以及最近參考學員和網友們的建言丶意見丶分享,整理後當然會較詳細的寫在以後的「再談,為何視力仍未改善?」文章裏。除了一些有關「匯視」的解說,會是完全新的方法外,針對各種已知道「為何視力仍未改善?」的問題所將建議的解決方法,其實大多已在以前的文章裏談過。
所有以貝茲三原則所提出的用眼好方法,都是很簡單的,所以,讀者若仍有「為何視力仍未改善?」的困境,問題的核心應該不是在「方法」是否有效上?而是在你已學了「方法」後,是如何運用它們在你日常下意識的用眼習慣上?
正在寫這篇文章,適時地,有位網友在「深具震撼力的視力表」文尾的意見欄裏留言,分享視力改善的成果,希望能前去參考並成為你的鼓勵。 若想以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話,請不要三心二意地想再找其它的方法,那只會浪費你的時間與精神;反而要多花點精神丶好好思考,如何將已學會的用眼好「方法」,轉變成為下意識的用眼好習慣?
以後的文章,會再用些例子來幫助你,如何做到這樣的轉變。現在只重提以前建議過的,就是不妨多看幾次「兩位改善視力的見證人」裏的影片,特別注意他們的眨眼丶眼睛怡動丶肢體動作等等。除了第一個影片前面的2分16秒那段是馬寇拉醫師外,其餘都是貝茲法老師瑪旭的自我介紹。
瑪旭的眼睛與肢體動作是我們該要學習的目標,請注意他的眨眼丶眼睛怡動丶肢體動作配合的那麼自然丶流順,一點也不會令人覺得他是在做作,同時一切的動作也顯得特別的輕(放)鬆,對著鏡頭錄影就如當面跟人對講一般,這就是我常強調「下意識習慣」的表現。
除了「匯視」無法從影片中觀察到以外,整個瑪旭的用眼方式,很明顯地已做到下意識的「怡動」與「放鬆」,難怪他能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將1400/1200度的近視改善到不戴眼鏡的程度。如果還受「為何視力仍未改善?」的困擾?最大的原因就是無法將學來的用眼新方法轉移為下意識的習慣。
請再看看馬寇拉醫師的用眼方式,相信我們都會覺得,他的眼睛動作未免太做作丶太誇張了吧!以前多次在教學裏,也曾建議學員不要學馬寇拉醫師的作法,只效法瑪旭的就好。現在起,我將改變我的建議,不但鼓勵要學馬寇拉醫師的用眼方式,而且在沒養成下意識的習慣之前,甚至鼓勵你能更做作丶更誇張新的用眼方式。
為何有這樣的改變?這項新建議是回應這次回台時,一位學員提醒了我,貝茲三原則裏的各種用眼方法都非常簡單,只要稍微一練就能學會。但是一般人學會後,誤以為也會很容易的轉成下意識的習慣,所以有些人,很可能掉以輕心地處理轉移的事,因而造成「為何視力仍未改善?」的困境,畢竟改變習慣的事並不是輕而易舉的。
學習貝茲三原則的用眼好習慣,對我們曾經視力衰退的人來說,都是些新鮮事,必需按部就班的學習。就像小孩學跑丶跳一樣,必需先學爬或站立(做作丶誇張的新用眼方式),再學走路(轉移成日常的用眼方式),然後才能運用自如的跑或跳(下意識的習慣)。
當然做作丶誇張的新用眼方式,可不能輕易或隨便地操練,否則會被誤以為在「耍猴戲」或「扮小丑」呢?只要肯留意的話,每天都可找到幾個片段的時間和合適的場合,每個片段的時間不必講究太長,只要是能不被人干擾或干擾到別人的場合,都會是好的選擇。
目前我能想出的,就是講電話時,或搭捷運丶公車通勤時,將會是兩種可能最佳的情況,讓你有機會好好操練做作丶誇張的新用眼方式。後者雖是在公共場合,但只要在操作上稍做些技巧性合宜的調整,不會引起他人太大的注意的。
為何這兩個情況是最佳的選擇?講電話或搭捷運時,兩眼幾乎是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也是最容陷入「呆視」或「凝視」的情景,若能趁機好好操作「做作丶誇張的新用眼方式」,真是可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一方面可除去用眼的壞習慣,另一面又可養成新的用眼好習慣。以後會在「賢哥閒聊室」上貼「電話上閒聊時,眼睛在做什麼?」和「搭上捷運時,眼睛在做什麼?」,分享兩種情況的細節。
總之,不要受「為何視力仍未改善?」的干擾,繼續加油!貝茲法最終不會令你失望的,只要堅持下去,很快的就能夠摘去眼鏡,重新過著不戴眼鏡的新生活。
【後補 10/04/2013】
下一篇類似標題的文章是:
【再談,為何視力仍未改善?(2)】
所以決定著手寫幾篇 「再談,為何視力仍未改善?」 的文章,本篇只先簡單的介紹,等有關 「匯視」 一系列文章寫完後,再回到 「為何視力仍未改善?」 的議題。其實過去兩年多教學裏,所遇過 「為何視力仍未改善?」 的各種可能原因,幾乎都是大同小異,也沒太偏離上一篇 【為何視力仍未改善?】 一文裏已經提過的。
上個(五)月因有些事需處理,臨時決定回台四週,前後有三次機會,和一些以前的學員談論此議題。這些交談的成員包括7位(12位報了名,其餘幾位臨時有事,不克前來)曾參加去年11/29講座的學員,5/16日,我們之間有個兩小時多的座談;另外也與幾位曾參加另一場教學的學員分別交談;而且過去的三丶四個月,也有些網友留言,提到他們所遇到的些困難。
綜合本人長期的觀察丶思考丶探討,以及最近參考學員和網友們的建言丶意見丶分享,整理後當然會較詳細的寫在以後的「再談,為何視力仍未改善?」文章裏。除了一些有關「匯視」的解說,會是完全新的方法外,針對各種已知道「為何視力仍未改善?」的問題所將建議的解決方法,其實大多已在以前的文章裏談過。
所有以貝茲三原則所提出的用眼好方法,都是很簡單的,所以,讀者若仍有「為何視力仍未改善?」的困境,問題的核心應該不是在「方法」是否有效上?而是在你已學了「方法」後,是如何運用它們在你日常下意識的用眼習慣上?
正在寫這篇文章,適時地,有位網友在「深具震撼力的視力表」文尾的意見欄裏留言,分享視力改善的成果,希望能前去參考並成為你的鼓勵。 若想以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話,請不要三心二意地想再找其它的方法,那只會浪費你的時間與精神;反而要多花點精神丶好好思考,如何將已學會的用眼好「方法」,轉變成為下意識的用眼好習慣?
以後的文章,會再用些例子來幫助你,如何做到這樣的轉變。現在只重提以前建議過的,就是不妨多看幾次「兩位改善視力的見證人」裏的影片,特別注意他們的眨眼丶眼睛怡動丶肢體動作等等。除了第一個影片前面的2分16秒那段是馬寇拉醫師外,其餘都是貝茲法老師瑪旭的自我介紹。
瑪旭的眼睛與肢體動作是我們該要學習的目標,請注意他的眨眼丶眼睛怡動丶肢體動作配合的那麼自然丶流順,一點也不會令人覺得他是在做作,同時一切的動作也顯得特別的輕(放)鬆,對著鏡頭錄影就如當面跟人對講一般,這就是我常強調「下意識習慣」的表現。
除了「匯視」無法從影片中觀察到以外,整個瑪旭的用眼方式,很明顯地已做到下意識的「怡動」與「放鬆」,難怪他能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將1400/1200度的近視改善到不戴眼鏡的程度。如果還受「為何視力仍未改善?」的困擾?最大的原因就是無法將學來的用眼新方法轉移為下意識的習慣。
請再看看馬寇拉醫師的用眼方式,相信我們都會覺得,他的眼睛動作未免太做作丶太誇張了吧!以前多次在教學裏,也曾建議學員不要學馬寇拉醫師的作法,只效法瑪旭的就好。現在起,我將改變我的建議,不但鼓勵要學馬寇拉醫師的用眼方式,而且在沒養成下意識的習慣之前,甚至鼓勵你能更做作丶更誇張新的用眼方式。
為何有這樣的改變?這項新建議是回應這次回台時,一位學員提醒了我,貝茲三原則裏的各種用眼方法都非常簡單,只要稍微一練就能學會。但是一般人學會後,誤以為也會很容易的轉成下意識的習慣,所以有些人,很可能掉以輕心地處理轉移的事,因而造成「為何視力仍未改善?」的困境,畢竟改變習慣的事並不是輕而易舉的。
學習貝茲三原則的用眼好習慣,對我們曾經視力衰退的人來說,都是些新鮮事,必需按部就班的學習。就像小孩學跑丶跳一樣,必需先學爬或站立(做作丶誇張的新用眼方式),再學走路(轉移成日常的用眼方式),然後才能運用自如的跑或跳(下意識的習慣)。
當然做作丶誇張的新用眼方式,可不能輕易或隨便地操練,否則會被誤以為在「耍猴戲」或「扮小丑」呢?只要肯留意的話,每天都可找到幾個片段的時間和合適的場合,每個片段的時間不必講究太長,只要是能不被人干擾或干擾到別人的場合,都會是好的選擇。
目前我能想出的,就是講電話時,或搭捷運丶公車通勤時,將會是兩種可能最佳的情況,讓你有機會好好操練做作丶誇張的新用眼方式。後者雖是在公共場合,但只要在操作上稍做些技巧性合宜的調整,不會引起他人太大的注意的。
為何這兩個情況是最佳的選擇?講電話或搭捷運時,兩眼幾乎是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也是最容陷入「呆視」或「凝視」的情景,若能趁機好好操作「做作丶誇張的新用眼方式」,真是可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一方面可除去用眼的壞習慣,另一面又可養成新的用眼好習慣。以後會在「賢哥閒聊室」上貼「電話上閒聊時,眼睛在做什麼?」和「搭上捷運時,眼睛在做什麼?」,分享兩種情況的細節。
總之,不要受「為何視力仍未改善?」的干擾,繼續加油!貝茲法最終不會令你失望的,只要堅持下去,很快的就能夠摘去眼鏡,重新過著不戴眼鏡的新生活。
【後補 10/04/2013】
下一篇類似標題的文章是:
【再談,為何視力仍未改善?(2)】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深具震撼力的視力表
若以較嚴格的標準來分類,本文所要介紹與推薦的圖表,並不是一般人所認知的視力表,而是一份視力訓練的圖表,這圖表原來的研發者Gottlieb稱它為「降低老花眼圖表」。由於它也是「眼睛圖表」網站所提供的,所以辜且也把它一起擺在視力表的範疇內來討論,不過最原先的出處是屬另一家業者(Cambridge Institute for Better Vision )免費提供的。在此特別一併向這兩業者致意丶感恩!感謝他們願提供此圖表給廣大網友免費使用。
首先不要被這「降低老花眼圖表」的名稱所誤導或狹制,雖然降低老花眼是原創者Gottlieb所強調的用意,但經由自己個人兩年多運用它的經歷,和一些友人與學員們的印證,這圖表的確可以帶給任何視力衰退(老花丶近視丶遠視丶散光等等)者極大的幫助。整個圖表最大的用意,就是讓人學習使用兩種用眼的視覺方式:交視(Convergence)與通視(Divergence)。
如果閱讀和瞭解兩頁英文的指示不成問題的話,就請自行先照著指示練習並學會交視和通視。否則就等一系列「匯視」的文章中,在適當的時候,會以至少兩丶三篇,或甚至更多的篇幅,外加使用其它不同的簡單圖解,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詳詳細細的解說如何學會並運用這「降低老花眼圖表」。在本文裏,請容許我先擺個伏筆和賣個關子,暫時只簡單的說明而已。
過去的兩年半裏,曾經參考過四丶五十個不同的圖表,各各都宣稱具有效力,也都可以幫助改善視力!沒有錯,每個在市面上流行的圖表,多多少少或許會舒緩眼睛的疲勞,至於是否會改善視力呢?不要說是否對視力改善會有長期的效果,連短期或瞬時間性的功效都會令人質疑?
若有的話,最多也可能只不過是些事倍功半的成效而已;但也有可能我對此議題所流覽的資訊還不夠廣泛,在我介紹完這「降低老花眼圖表」所能帶出的震憾與成效後,若有讀者仍能提出比這更好的圖表,一定洗耳恭聽並替它極力推薦。
在比較所知的四丶五十個圖表,並試圖瞭解是否助於改善視力?若容許我來替它們排名的話,我絕對是會把「降低老花眼圖表」排在最高處的第一名。也就是說,依我個人的評論,它所帶出來的威力……
真的可以說是超級震撼的!
為何?有兩大原因,詳情在往後的文章裏再來細說,在此只略略提及,點到為止而已。第一,它是很難得的一個圖表,一應俱全地把「貝茲三原則」裏的每一項,怡動丶匯視丶放鬆,不但很均衡而且很實際達到超級震撼的(發揮到極點)!第二,一旦學會丶熟練交視和通視的技巧,比起以其它圖表或方式學來的新用眼方式,會較容易地,可以轉換成經常的或甚至下意識的用眼好習慣。
因此可以說,這個「降低老花眼圖表」的應用,是具有潛在的性質,可以延伸並維持整個「貝茲三原則」背後的精神主軸,那就是將學來的新用眼好習慣,演變為下意識的「Keep It All The Time and All Day Long」,一旦達到這樣的層次,視力改善的成效就會自然地開始呈現。
整個「降低老花眼圖表」的學習丶運用丶應用過程,我把它分成三個階段來描述,詳細內容也是等以後的文章再來申述,本篇文章只先強調三個階段裏,所造成的可能效應與震撼。為了達到學用「降低老花眼圖表」的最高成效,過程中的前面兩個階段,都應以裸視來處理,別擔心視力衰退有多嚴重。在自己的教學經驗中,曾有位學員近視深達900度,另一位學員老花深達300度以上,一樣都已用裸視,輕易感受到這個圖表所帶出的震憾效果。
當你下載並印列了「降低老花眼圖表」後,把它貼在牆上(大鏡子上更好)。通過最上面那組(本文現階段的討論,只暫時限制於這一組,其餘的黑圈點,等以後更進階的討論時,再加以說明)的兩個黑圈點中心的水平線,應比兩眼的水平線稍微低一些,但不要低過鼻尖的位置。至於人要站在圖前多遠呢?Gottlieb建議眼離圖約16吋,我也贊同由那個距離開始,但不必太過堅持,應因每個人裸視時的視力而做些不同的調整。
是否能看清圖上的任何大小的字?在開始時,這個問題一點也不重要,也就是說不必把它列入考量,以決定應該站在圖前多遠。但是需要分別輪流蓋上一眼,先以單眼試看,再加上兩眼同時試看時,只要這三種情況,至少都能大約看出兩個黑圈點的輪廓,或更好的情況就夠了。
當你選定站在圖表前的距離後,先說明圖表上原先的三種狀態:
(a)兩個黑圈點顏色的深淺,由於視力的衰退,裸視看起來可能有點暗淡,甚至不夠均勻,也就是說,有點灰黑色的感覺而不是漆黑一片;圓形的形狀可能有些缺失或不夠完美。
(b)圖表上分成五個段落的文字,上面的三個段落分成四個縱行,下面的兩段落則分成八個縱行。這些文字的字體有大也有小的,因每個人視力衰退的情況不一致,所以有些人是全面膜糊,連一個字也看不到;有些人則是可看出些較大的字體,但就算能看出些字,看起來也不夠清晰明亮。
(c)所有的文字或所有的黑圈點,全是印在一張平面的紙上。
在此還是需要簡單的說明什麼是交視和通視?最初你的雙眼在看貼在牆上的圖表時,兩眼的視線(或俗話的眼光)是焦集並落在兩黑圈點中間位置的圖面上。實質上,每個眼睛都分別各看到兩個黑圈點,但因兩眼的焦集點與兩黑圈點都在同一個平面上,加上焦集點距兩黑圈點都等距,左右眼分別看到的黑圈點重疊融合(Fusion)在一起,因此大腦對視覺的解讀,你的兩眼只看到兩黑圈點。
可是,一旦把兩眼的焦集點從圖面挪開時,原先已融合成兩黑圈點的現象,立即消失而變成為四個圈點。若焦集點是往你臉的方向移動,就是在尋求「交視」;若往圖表的後面離你而去時,就是在尋找「通視」,當然一次只能做其中的一種。
哪焦點需移動到什麼程度,才算達到「交視」或「通視」的形成呢?很簡單,當視線焦集調整到適當的位置時,四個黑圈點中的兩個,會形成完全的融合與重疊,也就是只剩三個黑圈點了。這三個黑圈點的形成若想維持久一點的話,眼肌必需改鬆,若繃得太緊,可能會一下子又消失掉。
在第一階段的學習中程,如果學會丶做對交視或通視其中的一項,就可明確地感受到一些會令你震憾的裸視現象,相應上述「原先的三種狀態」來說明更為合適:
(A)這時三個黑圈點,看起來不但形狀非常清晰丶明確,顏色更是漆黑到會發亮的程度,尤其,圓圈的外圍更是存有一圈薄薄的光圈,看起來類似月全蝕或日全蝕時的現象。中間的那一個黑圈點的漆黑和會發亮的程度,是更加顯著!
(B)最令人震憾的是,不論視力衰退的度數有多深,也不論字體的大小,全部都可看得一清二楚的!別忘了,這時你仍是裸視沒戴眼鏡的!這時所有的字體看起來,不但清晰而且明亮,大字體發亮的程度更加顯著的。
(C)所有的文字或所有的黑圈點,原本全印列在同一張平面的紙上,現在變成立體(3D)的。
「哇!哇!哇!」是一般人,第一次感受到這項裸視視覺震憾的一致反應。不要說,已視力衰退多年,一時摘下眼鏡,無法享受到的視覺效果,連仍未戴眼鏡之前,也幾乎不可能經歷過的清晰丶明亮視力。「降低老花眼圖表」的研發者Gottlieb,對此圖表的應用說明只止於練好「交視」和「通視」。
光憑Gottlieb對此圖表應用的解說,就足以幫助一些人改善視力,也可證明前面說到,此圖『所帶出來的威力……真的可以說是超級震撼的!』並不是過分的誇張。等到未來的文章裏,我會進一步的解說另兩階段的應用,更是可帶給「視力改善」的學習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總之,再次重聲「降低老花眼圖表」所帶出來的威力……
真的可以說是超級震撼的!
【賢哥加註】
如何下載並印列「降低老花眼圖表」?進入「眼睛圖表」網站,在「Vision Training Charts from Ray Gottlieb,O.D.,Ph.D.,with instructions.」底下的一行「Presbyopia Reduction Chart(PDF)」,點擊那個PDF檔案的連結,即可下載並印列三頁的內容,前兩頁是英文的使用說明,第三頁才是我所要推薦的圖表。
在此也必需聲明,該業者所經營販售有關視力自然療法的各項產品,除了那分免費圖表外,本人未曾購買或使用過任何其它的項目,所以沒存任何背書的用意,也沒持任何反對的意見,當然讀者若購買他們的任何產品的話,後果一切自行負責。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