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眼睛對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眼睛對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匯視(23):掃描 E 字的動畫工具

自從在多篇文章裏介紹了掃描大 E 字的操作,加上一篇 掃描大 E 字的果效 文章的詳細說明,已有不少人也從這項簡單的操作,獲得非常好的結果!它的用意,簡單的說,就是綀習單眼及雙眼的看一點的技巧!也就是學習匯視的另一項工具了!

可是,或許賢哥的文章還是有辭不達意的缺失,仍有不少人不完全明瞭賢哥在講什麼?也有人,雖讀懂了,但似乎仍沒完全抓到重點,或沒能正確或有效的做好大 E 字的掃描?若教導小朋友,也不知他們是否真的做對?也不知他們是否做的有效率?

去年在每場的講座裏,用了雷射指示筆的輔助,就能明確的示範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可是,讀者們就沒那麼的幸運,沒能看到現場 "活" 的示範。因此,賢哥煩請小弟替大家做了一個動畫圖,有了這動畫的示範,再也不可能搞不懂或學不會。有位熱心的前學員,他的友人,可能會替我們畫個更棒的圖,可惜至今仍未收到修正版,當收到時,會把它補貼在這文章裏!


這個動畫圖,只是用來敘述掃描大 E 字的意義,並不是要拿來作為平時練習掃描用的。因它必需擺在電腦上 (當然也可下載放置在電腦螢幕、桌面上,若需要也可放大它) 才能使用,在學懂、學會後,平時練習掃描還是該用貼在牆壁上,紙版的 3 吋半的大 E 字來掃描,才不會有跳動的綠點干擾,也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

動畫圖上,會有個一直在跑動的綠色小圈點,先是順時鐘的方向跑,然後是逆時鐘的方向跑,不停循環來回的跑。不論是單眼或雙眼的掃描,都可用此圖來學習技巧,但還是需要強調,平時練習掃描還是該用貼在牆壁上的貼紙!

此圖有個綠圈點輔助,學了一段時日後,漸漸的所學到的匯視技巧,就可能成為往後下意識的用眼方式!久而久之,用眼壞習慣就可能慢慢去除,而用眼的好習慣當然就跟著養成了!如此的操綀,貝茲三原則的怡動、匯視、放鬆都可從掃描大 E 字中獲得!所以,請不要輕看它的果效! 不敢保證會有多快,若肯認真學習的話,據一位讀者以前留言的分享,兩三個月內,應可有較明確的進展。

對小朋友來說,每星期,讓他們用此動畫圖來復習一次應該就夠了!其它大部分的時間,應該仍是直接用視力表的大 E 字來掃描,那時就不會有那個會跑動的綠圈點!一切就得靠眼睛了!綠圈點是沿著大 E 字的邊緣在跑,掃描大 E 字的用意,就是使眼睛學習在黑白分明的邊緣線上,眼睛對焦、集中視力在一點上,但那一點卻是不停的動。動的速度盡可能維持一樣,不要急速,否則很容易陷入跳越的情況,如此下去最後就容易形成敷衍、草草了事的結局,而達不到改善視力的果效!哦!對了!要常提醒小朋友在掃描時也要不時的眨眼,當然讀者本人也不能例外的!


再次提醒,若兩眼視力衰退的度數一樣的話,每個眼睛做的次數可以一樣,但假若有一眼視力較差的話,那個眼睛最好就多做幾次。每個單眼做完後,一定得做雙眼的。 如果父母親中的一位,一起陪小朋友做,當然需照著各人的身高,各貼一張視力表,照著以前一位母親的分享,效果就會呈現的!如果,上學前及放學後各做一次的話,每次約花 5 ~ 10 分鐘!







【3/21/2012 加註】

提醒讀者,這一篇只有插附一個動畫圖,想要看或下載整套三種不同速度的動畫圖,請去讀下一篇的 「匯視(23):掃描 E 字的動畫工具(續篇)」








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Centralization--匯視(7)


這一篇開始來談,怎樣可以看出通視匯視(4)裏,已先預告最簡易的通視方法就是像照鏡子一樣!所以,本文仔細的來談,如何以照鏡子的方式看出通視下一篇,再來介紹降低老花眼圖表原創者Gottlieb所提的建議。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單藉由相關書籍,就能學會視力改善嗎?


最近有幾位問了一些相關的問題,希望能介紹幾本中文有關「貝茲法」的書?是否單憑讀些書,就能學會改善視力的方法?

單藉由相關書籍,就能學會視力改善嗎?首先,給予簡單丶正面丶肯定的答案,當然會的!不過最大的前題乃是要讀對書讀到好書。就如曾在為何視力仍未改善?裏提過,我只靠「重新學習看」"Relearning to See" by Thomas R. Quackenbush)這本英文書,其中的第九章到第十五章,就學會了貝茲法,因而大幅度的改善了視力。

可惜這本書在祖國台灣,仍沒有漢文譯本,但在中國早已有簡化字的譯本,"Easy 摘掉眼鏡完美視力"(作者:(美)湯姆斯·R·奎肯布什;譯者:季靜新,謝千帆 )。至於譯本翻得有多貼切,我就不得而知。在沒親自讀過這譯本以前,暫時必需持「保留」的態度,不便對它做任何的評論。

雖然另外也有幾本英文的好書在市面上,但幾乎所有的書評,都一致公推「重新學習看」貝茲法裏最佳的著作。作者Quackenbush不但是位資深丶成功的貝茲法老師,而且也曾除去了自己800多度的近視眼

在台灣曾努力找過些有關貝茲法的中文書,也上了一些網站,只要有提到貝茲法的,我都盡可能花些時間試著去理解,他們所談論的有些什麼內容?可是我卻要很「嚴格」的宣稱,以純「貝茲法」的觀點來講,至今仍不願丶也不敢推薦任何一本書或任何一個網站。如此立場的堅持,原因有三:

第一,沒有一本中文書,也沒任何一個中文網站,曾把貝茲法寫到上述「重新學習看」深度或層次

第二,沒有一本中文書,也沒任何一個中文網站,是純講貝茲法,總是加雜了不少貝茲法範以外的內容。其中有些合符貝茲法三原則,也有些根本違反貝茲法。由於我不是在為這些書撰寫書評,所以也沒空一一去點出那些是對的,那些是不合貝茲法的。有些文章內容的文筆比我的高明太多,剪貼技術更是可得奧斯卡獎,可惜文章內容的實質卻乏善可陳,「人云亦云,不知所云」,也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的佳作,是否可從其中得到幫助?

第三,最離譜丶最令人失望或甚至生氣的是,有些業者,不但自己宣稱「新」「改良」的貝茲法,可是在他們的寫作當中,暴露出對貝茲法基本內容的無知。竟然可以把貝茲醫師與主流眼科醫學完全不同的看法,混成一團,美其名是表示他們對各種不同看法的容忍與寬宏大量,說白一點,其實是大扯爛污。


總之,由於一方面,至今仍不願丶也不敢推薦任何一本中文書,另一方面又為了滿足讀者們的需求,已決定採取以下四個步驟,希望在很快的未來裏,本部落格有關貝茲法的寫作,將成為中文裏最豐富丶最具權威性的資訊中心。

第一,將花幾個月的時間,寫出一系列有關「匯視」的文章。一旦完成後,貝茲三原則裏的每一項,就會很平衡的呈獻在讀者面前。

第二,最近將與十幾位以前的學員互動,直接收集些第一手資料,它們將會是:為何有些人在學習上,視力改善的進展仍是非常有限?有那些學習上的實際困難,至今在本部落格裏仍未被提過或仍被疏忽的?有那些以前的寫作裏,對讀者來說仍是言焉不詳簡單的說,當然是本人寫作能力有限是最大的原因必需再加以說明的?這些Q&A的整理結果,在「匯視」主題之後,將會開始上貼。「貝茲醫師如何改善孩童的視力」「再談-眼肌全然放鬆」兩篇文章,在此階段裏,將會被優先上貼。

第三,上述兩步驟完成後,將開始寫十來篇的文章,這些都是以前文章裏曾提過要寫,卻又一直未能著手進行的,不過屆時已將是夏末或初秋了。

第四,「貝茲醫師vs.主流眼科醫學」一系列的文章就會開始上貼。到時,希望能提出足夠的數據,向一些基督徒的主流眼科醫師Ophthalmologist呼籲,勇敢的像一位驗光醫師的改變裏的驗光師(Optometrist)一樣「起義來歸」,不要成為歷史的罪人,仍然堅持地球是平的?


當然,再次向讀者們呼籲,希望你們能提供學習的經驗(不論是成功丶進步緩慢丶甚至失敗都會受歡迎的)丶困難丶問題等等,不但可以幫助寫作的我,也可幫助正在學習自然療法的你,更是可幫助一些網友,增加他們學習的成效!




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球員兼裁判-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4)-本文


一系列「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的文章,到了這篇算是總結篇了,整個系列寫下來,最主要目的就是要鼓勵會上來這部落格的讀者,只要有心肯學,肯擺上些精神丶時間再加上毅力,遲早視力就會改善的,所以才花這麼大的工夫,舉出各種例子丶想盡各種說法就是希望讀者不要洩氣丶失望丶退縮,一段時日後,摘去眼鏡的累贅,再也不是只有「可遇不可求」的奢想!

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挫折瓶頸沮喪等等的困境,連我自己也免不了都遭遇過,但卻從未對「貝茲法」失去過信心,當時我只學了貝茲三原則,對貝茲醫師所發現的理論細節並沒太深入的探討,一直等到視力都已大幅度的改善後,最近為了回答一些問題,也決定往後將寫幾篇有關「眼睛對焦」理論的文章,才花了不少時間,深入研讀這方面的知識,也才明瞭他的發現與主流醫學之間爭執的來龍去脈,這些都等以後「貝茲醫師vs.主流眼科醫學」的文章再來細說。

沒對「貝茲法」失過信心,是由於我學「貝茲法」動機與背景有點異於常人,細節可參考改進視力的自然療法貝茲法自然療法的背景兩篇文章,簡單的說,第一是由於馬寇拉醫師Joseph Mercola, MD的見證引起我的好奇心,第二是因有聖經節的印證,才肯定了我實際願認真學習的決心。

至於沒持與我有相同信仰的人,也不必失望,以前已多次提過,我的信心基礎是建立在舊約三節的聖經節上,它們都屬於普遍恩典的範疇,就像陽光丶空氣丶雨水等等,不論是否接受它們是神創造裏「普遍恩典」的一部分,一樣可充分享受它的存在;同樣的,不論是否明瞭「貝茲法」理論的細節,只要肯接受學習「貝茲法三原則」,一樣可得到這些真理的益處,那就是改善視力,以至最後能夠不戴眼鏡。

等到「貝茲醫師vs.主流眼科醫學」一文出來時,讀者將會發現十九世紀末,主流眼科醫學界打擊貝茲醫師,非常類似四丶五百年前歐洲大陸在爭論地球是平的?「地球是圓的?當時主流當權派丶既得利益者也是出如一轍的手法打擊異議分子,結果誰對丶誰錯呢?現在以「事後諸葛」(Hindsight Is 20/20往回看當然是一目瞭然!試著置身處地的想一想,那時你若持有與異議分子同樣的觀點,「身靈」所受的壓力迫害會是如何呢?還能處之泰然嗎?


記得在週年紀念,銘謝篇!一文裏就曾提到,寫完掌療法一系列文章後,新文章裏「技術性」成分的內容會越來越少,相反的「心理建設」類的內容會漸漸加碼,讓你能有足夠的資訊來抵擋丶排除一些內在外來壓力。所以這一系列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文章的主要用意,也就是順著「心理建設」的構想模式寫出的。


內在的壓力

有關內在壓力,讀者本身是當事人,只有讀者自己才能夠解決,畢竟「解鈴繫鈴」的原則讀者應該很瞭解的,我只能點到為止啦!最近與一些網友們私底下的聯繫,發現這幾位當然都是對自己的改善進展,深感不滿意甚至非常失望,所以從中綜合丶歸納兩大類型的內在壓力。希望點出後,能帶給有類似困境遭遇的人,得到些幫助!

第一類型,幾乎純粹都是「心理性格」方面的困境:或許自身是緊張型的丶可能好勝心強也可能求急心切也可能加上不切實際的期望,造成內心的壓力,因而也增加眼睛與視覺的緊張,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可能視力真的是暫時還未改善也可能已略有改善,但沒能合宜的察覺出。

不切實際的期望是指一般人的想法,以為貝茲法若真的那麼有效,視力的改善應該是往一個方向直進,但希望讀者不要輕易的落入這個圈套,因為大多數人在學習進展中,它的成果是起起伏伏的。這也就是為何花那麼多的時間丶精神,寫出這一系列的「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的文章,尤其創意性的有關「臨界期」現象,更是其中的精華。但願這些文章,的確能使讀者,更加認識視力改善的可能進展模式。

第二類型,也算是內在壓力的一種:就是對學習新事件在此當然是指貝茲三原則)『反應』,我不願意也認為不應當稱它為『能力』。尤其,這新事件的內含,不但與以前的想法認知幾乎是完全相反,有人甚至會認為是背道而馳,而且加上必需改變已經很根深蒂固的習慣。不可否認的,有些人的反應就是特別的輕鬆自然,在很短的時日裏,新的就可以取代舊的;可是另外有些人可能就沒那麼幸運的,間的爭奪戰似乎會維持一段相當長久的時日。

也就是說,在肆意的層次上,可能已經很認真的學習養成新的用眼好習慣,可是舊有的用眼壞習慣也不是省油的燈,時時就虎視眈眈地伏在心坎上,只要稍微不經心,隨時就會反撲回來,若無足夠的毅力還不太容易制伏它!更不要說,還想把新的用眼方式,養成下意識的好習慣呢!在用眼好習慣仍未達到下意識的層次之前,視力改善暫時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當然可以瞭解的,這時心情所累積的壓力可能就會陷入失望沮喪的光景,甚至會以為「貝茲法」可能只是天方夜譚的理論。

總之,假若有上述壓力的讀者,在此有些鼓勵的陳述:首先,心情放輕鬆點,不要太在意丶計較目前的成果;繼續保持該有的學習,不論一時的成果如何,一心一意的就是要讓新的用眼好習慣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以前常提過,貝茲法的學習是建立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原則上,在此仍然適用,只不過『收穫』的部分暫時是隱性的,但是其成效也會累積的。只要不輕言放棄,肯繼續維持用眼習慣的改變,有朝一日,將會有「臨門一腳」驚喜的經歷,視力改善突然呈現在眼前,請參考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3)裏的例子。


外來的壓力

當生活周遭的人得知,你在學自然療法想改善視力,若他們的反應是正面的,有些給與祝福有些給與鼓勵丶有些伸出援手配合並處處幫助,那你將會是位很幸運的人,應該好好把握機會,認真學習,早日把視力改善做到令自己滿意的程度。

四位學員/網友曾告知,自己的近視分別在400~900度之間,每位家裏的另一半則是擁有美好的視力。另一半們原先也不知為何視力良好,瞭解貝茲法內容後,才知自己一直擁有貝茲法三原則的靈活用眼方式。有了這活生生的印證,理所當然的可以更加鼓舞丶激勵幫助其餘家人在自然療法上的學習。其中有位在上週的來信裏提到「……先生沒近視,我曾問過他,發覺他眼睛真的很靈活,他看3D圖瞬間及可看出圖案,良好的用眼習慣的確是拒近視不二法門。……」

另外,在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7)一文裏也簡略的提過,曾與17位擁有美好視力的人仕,詳細談過他們的用眼方式與習慣。他們的年紀,兩位是70歲以上,三位在40以下,其餘的都在40到70之間。沒有例外,每一位的用眼方式與習慣,確實都與貝茲法三原則吻合。未來會在賢哥閒聊室將以一篇「有美好視力的見證人」與大家分享細節。


當然最令人沮喪的是不停受到負面的疲勞轟炸輕者只會讓想學的人感到困擾重者卻會使人喪志甚至不願再繼續學下去。這些負面的反應,有幾種不同層次,最輕的可能只是聳聳肩表示不願苟同,也可能進一步表示很無聊丶很不屑丶也不會浪費時間去學所謂的自然療法,也就是說輕輕的撥你冷水而已;重一點的,可能會冷嘲熱諷地取笑你,怎會去學這種未經被證實的偏方?語氣中多少帶點「怎麼會那麼沒常識?」「怎麼會那麼笨的盲從別人呢?」的意味;最重的,就是全面的攻擊自然療法,一副你若不轉向跟他的想法走絕不罷休的態度。

他們最常引用的詞句是:若是基督徒「聖經才沒這麼講!」,「我的牧師不同意如此解經!」;若有主流醫學背景『迷信』西醫萬能的人,「被醫學界驅逐出去的,還能信嗎?」,「毫無醫學根據!」,「眼科醫師說:無效啦!」;理工背景『迷信』科學萬能的人,「未經科學證實!」,「偽科學」,「雕蟲小技,不足為道」等等。

不要因為這些危言聳聽的高調就被嚇倒,如果這些論述都是站在真理的一邊,那今天地球也應該仍是平的!為了讓讀者得到些來自不同背景故事的鼓勵,特地在「賢哥閒聊室」寫了六篇文章,就是希望你能從其中獲得些正面的反應。尤其,一位驗光醫師的改變四篇文章,值得令人深思,我們一昧『迷信』主流醫學的所有說法,結果誰才是如此『迷信』的受益者?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如果持這些論調的人只是親友的話,或許你仍可輕易的盡量保持距離,免得長期被唱衰而失去學習的意志。但日進日出,不停跟你唱反調的是家人的話,問題就有點辣手了,最好還是不要傷和氣,也不要爭辯,那會無濟於事的。

至於讀者們會遇到什麼樣唱反調的人,我當然不得而知,不過我個人的經驗,或許會讓你感到欣慰的,那就是,至今所遇到跟我唱反調的,沒有一位不是自己戴著深度眼鏡的!哈!所以每次我可以大大方方的反嗆回去「你就繼續戴眼鏡吧!」如此就可輕鬆地把外來的壓力擋掉!當然最溫和丶最有效的排除這些外來的壓力,就是一方面不理睬它,另一方面,盡早把視力改善,讓這些人自然地啞口無言!

所以,在此重覆一段在週年紀念,銘謝篇!裏所陳述過的,作為應付外來壓力時,最佳的應對方式:「……邀請些可能是『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跟你來學習「貝茲法」。……從你學習的角度而言,自己一個人『閉門造車』不是最佳的方法。雖然貝茲法本身的內容不是太難的道理,但畢竟它是不同於我們以前根深蒂固的理念,每個人接觸到它時的領受會不同的,有多一位一起跟你學習,彼此間可以互相鼓勵丶切磋糾正調整補足等等,相信能增加進步的果效。




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Relaxation - 摀眼掌療法(4)


上一篇 摀眼掌療法(3) 主要是談到 “什麼是全然放鬆?”,還有一些相關話題仍未說完,在此將它補齊。從貝茲法的觀點來說,全然放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將帶動眼球的六條眼肌完全的放鬆,以致能去除因 眼目發直 所帶來的惡果,那就是視力衰退,更嚴重的後果就是眼瞎。

就像在 摀眼掌療法(1) 裏已說過, 『嚴格的說,沒有真正的標準答案,用來評論什麼是“對的”或“錯的”的“掌療法”。……』 再說,賢哥也不敢狂稱自己是多了不起的 貝茲法 權威,只不過是位曾經認真自修,而且是只很簡單的用純粹的 貝茲三原則 及他在一百年前所教的一些簡便方法,就獲得大幅度視力改善的受益人。


有些傳授 “貝茲法” 及 “掌療法” 的業者,建議了額外許多瑣碎的細節,諸如: 瑜珈丶氣功丶針灸丶按摩丶穴道舒壓丶眼球運動丶雙掌摩擦產生熱量並轉換到眼丶幻想遨遊丶用心觀想實踐黑暗等等,至於這些對眼肌的全然放鬆是否有幫助?

不願意丶也不敢過分的斷言它們的成效,如果你們自己想去試試而且覺得有幫助,那你們就去做!從賢哥個人的經驗認為沒有什麼必要去花太多的時間!以下的建議就夠你忙的,效果也很明顯。 賢哥寧可維持一個 KISS (Keep It Simple,Stupid!) 的原則,因為深信,光是依循這部落格文章所綜合出來的方法就足夠了!


************************************************************************
哈!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敢膽如此宣稱,至少是因從未在它處找到如此的說明!所以,以下是 『賢哥式的掌療法』:

回顧 摀眼掌療法(2) 裏強調掌法與身體姿勢上的講究,所提到身體的每個部位,諸如: 眼肌丶眼球丶眼皮丶(額頭前)交叉的手指丶手背丶(擺置在顴骨的)手掌底部丶手腕丶手肘丶手臂丶肩胛關節丶後腦頭部丶脖子的後部丶頸椎丶左右兩片肩膀丶背部丶整個脊椎丶其它全身整體等等,我們將以 “心思意念” 來學習全然的放鬆。

這一系列 16 個各別身體的部位,外加最後一項 「全身整體」,照著順序,從眼肌開始,一次只專心於一個部位,全部的 “心思意念” 都很細膩的用來 察覺丶揣摩丶想像 這個部位裏,是不是有 神經丶韌帶丶筋丶腱丶肌肉丶關節或一小片的肉體細胞存在著任何的緊繃現象,只要發現它的存在,就需學習以 “心思意念” 加上調整身體的姿勢來放鬆。

因為一般人幾乎從未有如此操練過,所以需要些時日的 揣摩丶想像 ,加上些毅力的心志,才能學會並能運用自如的以 “心思意念” 加上調整身體的姿勢來放鬆。在這操作中,請記住!要同時一直不停以緩慢的深呼吸來配合,也要暫時排除任何不必要的肢體動作。當然,這種 “刻意” 以 “心思意念” 加上調整身體的姿勢,來放鬆身體各個部位的能力與技術,是會隨著經驗的累積而慢慢提昇。

一旦,覺得你已盡所能的放鬆了某一個部位,就可以轉移到下一個部位,繼續做一樣的操作。一個循環 16 個部位做下來,大約需花 4 到 8 分鐘的時間,最後來到 “全身整體” 時,刻意做個 兩丶三 次的深呼吸,快速回想剛作完的那循環裏,是否有那個部位在下一個循環時,需再特別加以關注。

或許你會以為這樣的操作太無聊丶複雜了?不會啦!請不要輕易放棄這樣學習的機會。前面的幾次,因為生疏的原故,你或許會覺得像在爬樓梯似的很辛苦,很快的,再過幾次,你就會覺得像是站在電扶梯上,一點也不費勁的。每次做時的第一個循環,時間會花的較長些,但對放鬆的要求不需要太嚴,以後的每一個循環需時會越來越短,但你對放鬆層次的要求,應是越來越嚴才是。

************************************************************************

注意事項:

(1) 除了 【摀眼掌療法(2)】 裏所強調的 掌法 與 身體姿勢 也是可以直接適用於小朋友外,其餘的這幾篇有關摀眼掌療法的文章,要自己斟酌,若小朋友的理解能力有困難的話,不必勉強,等另一篇 【貝茲醫師如何改善孩童的視力】 時,再來詳談小朋友的細節議題。

原則上,時間的長短也不必過於要求,讓小朋有們聽聽音樂或是故事都是很好的選擇,若不能安靜下心的話,也不要為難他們,畢竟摀眼掌療法的主要目的是讓他們學習放鬆。

(2) 盡可能依循 「摀眼掌療法(2)」 裏所建議的姿勢,不要學那些 “站”丶“躺” 等的方式,聽起來似乎很暇意,實際卻是事倍功半的。既然要做,就採取最事半功倍的作法,這樣可早日體會視力改善的進展,也才可能持繼下去。

(3) 由於賢哥強烈主張每天至少做一個 20分鐘 以上的掌療,為了不被打擾或中斷, 建議你不妨聽些 輕鬆音樂的CD,事先查看每支曲子的時間長短,這樣你就會知道大約到了那首曲子是 20丶25 或 30 分鐘,而不必靠跑錶或鬧鐘來提醒時間。

(4) 請記住!每次做掌療前丶後都需要察看視力表並記錄能看見的行數,作完後若行數增加的話,就表示你的掌療的作法已進入情況,這也就是“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 的開始,也不要忘記登記下它維持的時間。

(5) 輕輕閉上眼後,全身的各部位都應已調整好,每一部位也都應感到很舒適。一旦開始做以 “心思意念” 來放鬆時,基本上,身體是不再有太明顯的 “刻意” 活動,而連呼吸也要改成慢速的深呼吸,任何沒絕對必要的肢體動作盡可能減低到最少的程度。最初的幾次,需多花些時間才能調整好,再過幾次後就會駕輕就熟,短短幾秒鐘就應會進入情況的。萬一中途需重新調整,那就表示先前的調整過於馬虎了。

(6) 視力衰退嚴重的人,或眼睛特別疲憊,輕輕閉上眼後,當眼睛還沒完全放鬆前,你可能會看到:亮源餘影丶閃電丶(彩色的)焰火丶(彩色的)星光丶浮雲丶飄雪丶霧氣 等等的現象。這幾種現象在賢哥剛學掌療時,最初的 五丶六次 裏都曾出現過。 兩年多以來,只有在眼睛非常疲憊時,浮雲丶霧氣偶而仍會出現,其餘的再也沒經歷它們了。就算偶而出現時,一旦做上掌療才短短 幾十秒鐘,就會很快消失掉的。

當掌療放鬆技巧成熟後,這些現象應都不太會再出現的,若 兩丶三 個月後,你仍會經常看到 閃電丶焰火丶星光,而且在做掌療 幾十秒鐘之內 仍散不掉的話,最好去看眼科醫師,查查是否有視網膜類的病變?唯一例外仍會時常經歷的是 亮源餘影,只要在閉目前,若視野的範圍內有任何 (譬如 燈光類的) 亮源的話,亮源餘影一定會出現的,一般的情況是很快就會消失,但有時身體過於疲憊或亮源的亮度太強的話,或許會拖稍微久一點。

(7) 輕輕閉上眼後,不必特別刻意的急著想看到整片的黑暗,也就是說不必像有些網站或教學業者仍在建議的 “重復用心觀想實踐黑暗”。沒有錯,這的確是貝茲醫師早期曾有過的建議,後期他曾修正過這種誤導性的建議。為什麼要修正?當兩眼被摀著後,只要懂得放鬆的話,自然的結果就是“漆黑一片”,不必特意用心努力去追求它的。

顯然這些收費的教學業者,要不是自己沒做好學習功課,就是可能又來個 “天下文章一大抄,人云亦云,結果就是不知所云”,不然怎會仍堅持做掌療時要 “重復用心觀想實踐黑暗” 呢?


原本要在這裏加添些說明,但發現篇幅太長,因此,請看 【摀眼掌療法(5)】 的文章了。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眼睛與照相機(3)

有人擔心,最近的兩篇文章,講到 【貝茲法合乎科學嗎?】 還有就是 【貝茲法合乎科學嗎?(續)】 ,另外又已有 【眼睛與照相機(1)】 等一系列的前兩篇談到 眼睛與照相機 的關係,其中有些內容,稍微深了點,有些內容也不太充分瞭解,萬一沒完全體會那些,是否會影響學習「貝茲法」的效果呢?

請放一百個心,不會的!賢哥自己改善視力,最大進步的過程,也只單靠著最先發表的七篇文章裏的內容而已。也就是最基本的 “貝茲三原則” 。在 【為何視力仍未改善?】 裏曾提到,『……以後我還會再寫十多篇的文章,但那些也仍是在 “貝茲法” 的三原則上打轉,只是會增加一些實際的例子,從不同的角度,繼續釋解 “貝茲法” 的三原則而已。』

如果沒興趣深入探討技術性的讀者,只要專心於以下三篇 【眼睛與照相機(4)】 【眼睛與照相機(5)】 【眼睛與照相機(6)】 文裏,如何應用 眼睛與照相機 的有關知識,轉換成你改善視力的加價籌碼。

讀者唯一須要知道的,而且可能最好能記住的,就是,不論怎麼樣的例子,也不論說法是從那個角度切入,一切仍是在設法使你充分學到 “貝茲三原則” “怡動-Movement” “匯視-Centralization” “放鬆-Relaxation”

在繼續討論前一篇 【眼睛與照相機(2)】 裏所提的例子之前,容許賢哥先提供些事實數據,這會幫助瞭解以下所要談論的。首先:光速(和電速一樣)是快到每秒鐘能繞地球七圈半第二: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收到影像訊息時,它傳到大腦的速度是每秒鐘 120 公尺,而視網膜和大腦間的距離,只有少少的幾公分而已,第三:視覺訊息,傳到大腦後,存留在記憶裏是至少長達 1/16 秒的。

上面這小段所提到的三項數據,在以下的文章會多次重新提起,為了方便,請容許賢哥在此自創一句 “頭字語”(Acronym),CTM。 C 代表常數,也就是光速(這是愛因斯坦在它有名的質能公式 E=MC2 上,所用的 C),T 代表 Transmission,指視覺感光傳達到大腦的速度,M 代表 Memory,指視覺記憶性。

不要小看這 1/16 秒視覺記憶功能,有了這項功能,原來明明是每秒鐘 24 到 30 張,各別分開來(Discrete) 的電影膠片,那電影放映機的燈,也是跟著同步閃熄不停交替的(不是連續的亮著燈),當膠片的的影像被照上銀幕,我們的大腦 “智慧性” 的解讀,讓我們的視覺認為這是連續的影像。電視和電腦螢幕的連續影像效應,也是靠著大同小異的方法,只不過是把分開來的電影膠片,換成快速掃描吧了。

再次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提醒我門,人的視力不是只決定於眼睛肉體的功能而已,大腦正面的 “想像”丶“猜測”丶“解讀” 或甚至負面的 “錯覺” 都是我們視力不可缺的一部份。有時我們被一些魔術所耍,或被一些特別設計的圖片所誤導,或一些幻覺的動畫所騙,有時會有生氣或氣餒的反應。

其實不必為這些有太大的反應,絕不是我們比較笨才被耍,而是這些大多是,利用人視覺和腦判斷能力有限性的弱點,精心設計出來的。所以這一類的 “錯覺” 反應,是正常視力的一部份。

主流西醫的眼科醫師,一百多年來,不但喜愛類比 眼睛與照相機 ,甚至,所有視力衰退處理方法上,幾乎全是這種思維延伸出來的,所以這種論調的後果就是繼續戴眼鏡。既然是這樣,在此也試著直接比較其中的一部分: “視覺與照相”

首先,找個高規格一點的 SLR 相機,如 Nikon D300 等一類的,雖會有提供最快的 1/8000 秒的快門速度,但一般人的照相都只用 1/200 秒以下的速度,那就先讓我們以 1/200 秒這樣快門速度的規格,來思考想像下面的類比問題。

像類似這部 Nikon D300 好的照相機,照出一整張,每個部位都一樣的清晰的彩色相片,應該不是件太難的事。照下的這一張彩色相片,取景上不必太講究,只要背景的色彩是處處鮮艷明亮,然後取景的中心點,若有個明顯的目標物品配合會更好,這個目標物品大小上也不必太講究,但若能照著前一篇 【眼睛與照相機(2)】 裏所提的大半個排球,它中心點的橡膠加氣閥與整個球大小的比例,那將會突顯出在此想要類比的效果。

以人的一個眼,看同一個景像,假設(這是個很大的假設,而且須用極大的想像力來配合) 我們有方法能錄影或記錄下來, 1/200 秒這個眼所看到的內容,你猜想,這會有什麼結果呢?

據賢哥猜想,人類的高科技,至今仍沒有特別的方法,可以真正的記錄下人眼在 1/200 秒,一瞬間裏,實際所看的,所以前面曾強調,須用你極大的想像力配合。這裏賢哥所指 “眼所看到的內容”,當然是指視網膜,所收到的感光,然後再傳到大腦的影像訊息。

問題很簡單,那就是:照相機以 1/200 秒的快門速度照出的相片,和人單眼在 1/200 秒內看同一景像的結果,兩者相比,相似的是什麼?相異的又是什麼?也就是比較底片和視網膜所 “看” 到的,是一樣嗎?請別太快鎖定你的答案,容許賢哥再問下面一個問題。 現代的高科技即然已能做出 1/8000 秒的快門速度,讓我們把上述的問題,改成 1/8000 秒的比較,你的答案會一樣嗎?

十九世紀中後期,德國有名的科學家並且是眼科醫師,海莫赫茲(Helmholtz, Hermann von), 在他專門領域裏的成就,及對人類的偉大供獻,絕大部份是值得肯定且不容質疑的。過逝後,愛因斯坦也曾撰文,誇獎過海氏令人敬佩的致學態度,及豐功偉業的成就。

但是,他一生裏有關眼睛及視力的兩大說法,“眼睛對焦” “眼睛類比照相機” 的理論,由於被當時的眼科醫學界全盤接受,至今也沒什麼太大或實質上的改變,這樣所帶來的後果,對一百多年來的人類到底是 “造福” 還是 “作孽” 呢?至今這議題可說仍是未蓋棺論定?

如果你接受海氏 “眼睛對焦” 的理論,那你就繼續接受主流西醫的說法,治標不治本的繼續戴眼鏡,來解決或挽救視力衰退的困擾。若你接受貝茲醫師對 “眼睛對焦” 的理論,那你就有機會,靠著貝茲三原則,以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甚至恢復視力了。

既然你進來這部落格,相信是有意想學 “貝茲法”,對於兩種 “眼睛對焦” 理論的內容,瞭解與否,並不會直接影響學習貝茲三原則的成敗,所以有關 “眼睛對焦” 的深論,就暫擺一旁不再進一步討論。

但是 眼睛與照相機 的類比,卻大大影響到一般人下意識的用眼習慣,所以才花三丶四篇的篇幅,來討論這種論述是否值得商榷?一旦改變,而不接受海氏的看法,是否因而可能更加輕易的改善視力? 當然也有人會想,一位幾乎樣樣都有正面成就的科學家,若是的話,怎麼會在一件觀念的事上出錯呢?

是否受到當時開始流行的“達爾文進化論”影響,把人也列入動物的演化之一?是否也受到也是當時開始流行的“唯物論”影響,人生命上的操作也是物質或機械性的一環而已呢?他真正論述的緣由,我當然不得而知。

不過,讓我們來看照相機,它是靜態的機械操作,若想要照到清晰的相片,在所選定的快門速度範圍內,它本身必須靜止不動,才能達到任務。眼睛的操作剛好與照相機相反,必須動才能有好視覺。因為眼睛本身是整個生命體的一部分,脈博不停的跳動,血液也不停的循環,新陳代謝更是一直在進行,除非是死人,否則視網膜上的每個感光細胞也是一直在動,睡覺時也不例外,只是活動性的程度減低吧了。

把眼睛類比為照相機,是完全忽略人的眼睛是有生命力的,是存有不停動態的生理結構體,貝茲醫師也指出,眼睛視力的焦距,不是單靠睫狀肌調整(眼球裏的)水晶體的外表曲度而已,這是海莫赫茲 “眼睛對焦” 的基本論點,也就是硬把眼球水晶體比作照相機的鏡頭所致。貝茲醫師更是認為六條眼外肌,感光細胞,加上人的想像也都參與 “眼睛對焦” 的最後視力表現。

上一篇 【眼睛與照相機(2)】 裏所提 “中心窩” 錐狀細胞,是每一個眼睛能夠看到最清晰彩色的感光細胞,而它的視野只有1分度。其次是 “黃斑部” 錐狀細胞,它們也能提供清晰的彩色感光,而它的視野只有5分度,由於它們分佈的密度遠遠低於 “中心窩” ,清晰度的效果比起 “中心窩” 的,也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了。

其餘 “黃斑部” 以外的錐狀細胞,分佈的密度零零星星,彩色感光作用,無法提供任何清晰度的效果。所以 【眼睛與照相機(1)】 裏,有人提及 「……視角越大,對物體的觀察就越清楚。」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論述

能看清楚的只有錐狀細胞,而它的視角最多只有5分度而已,負責周邊視覺的桿狀細胞,不是用來管清晰度的,視角再大也幫不上忙的。這也就是為何 “匯視” 在好視力裏扮演那麼重要的角色。至於大多數分佈在黃斑部以外視網膜上的桿狀細胞,主要功能是用於夜間,無法明辨彩色與形狀,本來就無清晰度可言,最多是在離 “中心窩” 18度的一圈上,有較明顯的黑白層次的對比而已。白天的功用,是輔助辨別周邊視覺的動態影像而已。

這就是為什麼貝茲醫師一直在強調,不論是 1/200 秒,或是 1/8000 秒,甚至 百萬分之一秒,人的眼睛不可能在一個時間點,可以同時清晰地看到兩個不同的地方。所以想看清一點目標,非善用那僅有 1分度 視野 “中心窩” 的視覺不可,不但用一眼時需如此,用兩眼時,則將兩眼 “中心窩” 視覺交集在一起、在同一點啦!

哈!這就是 “匯視” !希望在回台之前,能有時間,另專寫一文,更進一步的把 “匯視” 的觀念徹底搞清楚。不但會談兩眼視力交集在一起的 “匯視” ,只是那樣的雙眼 “匯視” ,就已經足夠大幅度的改善視力了,更進一步,若能學到,單單一個眼也作到 “匯視” 的話,那視力的改善將會更上一層樓。

讀到這理,是否已看出,眼睛與照相機的類比有多麼的不妥了嗎?好了,再回到本文上面的問題,相片照出來的結果,和你單眼所看到,有什麼相似之處,或有什麼的相異?說實在的,賢哥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但是,當然會有自己的論述啊!

另外,前一篇睛與照相機(2)】 裏也提到 『……怎麼可能呢?一眼望出去,都是彩色啊?是嗎? 這些都一起等到下一篇 【眼睛與照相機(4)】 裏再提供詳解,同時也會提到,如可將這三篇 眼睛與照相機 裏所學到的資訊,如何應用在改善視力上。




上一篇: 【眼睛與照相機(2)】 的連結。 
下一篇: 【眼睛與照相機(4)】 的連結。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貝茲法合乎科學嗎?(續)


不論你的視力是相當的正常,或是極其嚴重的衰退; 也不論你是才剛戴眼鏡沒多久,或是已戴了好幾十年,上篇貝茲法合乎科學嗎?」提到視力常有的一個現象,那就是,視力上下起伏會在一天裏發生,也會在較長的四丶五天,或更長的幾個星期裏出現。如果像近視視力衰退的問題,是屈光不正所造成的,那近視的度數,一直在起伏變動也是理所當然的。

貝茲醫師,首先想到,到底偶而視力較清晰明亮,它的狀況或原因是什麼呢?反過來,有時視力會有短暫較為模糊,又是怎麼搞的呢?就算一時找不到真正的原因,試想,若能把這視力較清晰明亮的狀況,設法延伸它的時間,從幾秒伸展到幾分鐘,從幾分到幾小時,然後再延伸到幾天,哇哩咧!這樣視力不是就可改善了嗎?

另外也有視力突然變得特別清礎,可維持幾秒甚至幾分鐘的一種現象,應該每個人都經歷過,這曾在Movement-眨眼一文裏已略略的提過,就是在打哈欠後的一剎那,一則「打哈欠」的動作,會讓你的胸腔丶肩膀丶脖子放鬆一會兒,二則,它卻也讓眼睛帶來淚水,「假性隱形眼鏡效應」(Pseudo-Contact Lens Effect)因而也跟著產生,這都可讓我們了解,視力並不是牢牢的固定在一個定點度數上。

剛洗完澡沖完涼,將身體其他部位全擦乾,唯獨眼睛裏的水,不特意去擦它,讓它自然蒸發乾掉,在這三丶五分鐘等眼裏的水蒸發乾前,你也會享受到短暫的「假性隱形眼鏡效應」,致使視力也較清晰明亮。這兩個因眼睛有水,而產生「假性隱形眼鏡效應」,是後來促使科學家研發「隱形眼鏡」的靈感和動機之一。

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一百二十年前早已存在,現在也一直持續著,那就是都市居民視力嚴重衰退的人,比鄉下人多了很多,白領階級的比藍領階級的也是多了很多,知識份子比就學年數較少的人也是如此,等等類似的情況,總不會輕描淡寫的就推給遺傳因素吧!

接著,貝茲醫師也花了相當多的努力與時間,觀察和探討那些俱有良好視力的人,到底這些人的眼睛結構與用眼方式,與視力衰退的人,有何不同呢?在這深入探討和研究的過程中,由於他的論述與風行已近百年的主流說法,背道而馳,一直受到同業者的排斥與杯葛。

至於,當時主流眼科醫學對此看法,是什麼呢?其實過去的一百年,合起來,那一套說法已快兩百年了,也可說是始終如一,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而貝茲醫師的發現與他們的不同,內容又是怎樣呢?祖國台灣「Magic Eyes」有一篇介紹貝茲法的文章,有著還蠻詳細節譯貝茲的著作,非常值得參考。

這篇文章裏,有提到一個名詞與觀念,就是「眼睛對焦」,那也就是「視力調整」(Accommodation),貝茲醫師在這「眼睛對焦」的能力,有著相當深入的研究,體會出許多「眼睛對焦」方式的心得,更是因而研發出「匯視」成為他的自然療法三原則中的一個。

當然,他也在眼球結構和用眼功能上,有著更深入的研究,並在多種動物的眼球和相關視力上,也有極豐富的研究來印證他的新理論。由於我本人並沒醫學專業的背景,加上絕大多數會讀我文章的人,相信也不會有太多的醫學專業背景,再說也超出本部落格成立的本意,所以在此不再作更深入性的論述。

想得到這方面更深資料的人,可從貝茲醫師自己的著作裏,開始閱讀這方面的資訊。他的著作,已在貝茲自然療法三原則一文裏介紹過,『沒戴眼鏡的完美視力』(Perfect Sight Without Glasses和他出版的雜誌『更佳視力』(Better Eyesight,都與搖晃視窗同一個網站可下載。

同樣的,曾在為何視力仍未改善?一文裏,介紹過的,「重新學習看」("Relearning to See" by Thomas R. Quackenbush)那本書,也可進一步的學習,及找到更多的相關資料。

總之,貝茲醫師的發現,與當時的主流眼科醫學是相反的,孤軍難抗萬軍奔騰的打擊,從此分道揚鑣,兩種不同的說法,繼續各自堅持己見到今日。主流西醫的說法,一百二十年裏可以說是沒太大的變更,倒是會偶而換湯不換藥的,選些新的「環境因素」,作為責怪視力衰退的原由。

說法上,幾乎沒改善任何人的視力,處治上,由於科技的進步,眼鏡的品質也跟著改善,外加隱型眼鏡的研發,近來又有雷射技術,也擠進了「治標不治本」的主流行列,全都是侵入性的或外加性的累贅,這就是所謂的合乎科學的治療嗎?

貝茲醫師因被趕出,「眼科醫師」行醫的行列,從此只能藉著「言論自由」,繼續以教學的方式,傳講自然療法改善視力。他的學徒們,一代傳一代的繼續傳講,多年來,成千上萬人的視力衰退,卻能以自然療法得以改善,這沒有「專業」的認同的說法,難道就該被列為不合乎科學嗎?

貝茲醫師在世的年日裏,就已幫助了成千上萬的人,改善視力。在各種視力的問題上,得到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第一位除去老花眼的受惠者,竟是貝茲醫師他本人,所以可說,他首先照著自己所研發的自然療法原則,獲得除去老花眼的成效,來證明自己的發現,沒太離譜。

所以,這兩篇文章接近結束,我仍是不願直接回答讀者,貝茲法合乎科學嗎?還是留給讀者自己去決定吧!至於另一個,常被問及的問題,「若是有效的話,為何我們以前都沒有聽過?」,下面這段,是以反問的方式來探討它。

現在全世界都已接受,香煙是有害健康的說法,是理所當然的。但是 1971 年以前,當香煙廣告還沒全面性,從美國的「電影」丶「電視」和「收音機」等媒體退出時,你知道是那一種行業的人仕,替香煙工業界作最多的廣告嗎?

我想,你可能會很容易猜到的,就是演藝名人,明星等的,譬如,演過「賓漢」丶「十誡」 出名的查爾頓希斯頓(Charlton Heston),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還當演員時,還有「我愛露茜」影集的 Lucille Ball,等等都在這行列裏。

但是第二或第三多「專業」人仕,其中之一是職業球員和運動員,另一個是那一種行業呢?由於這與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主題無關,我也不直接在此給答案,留給有興趣的人,哈!花點時間作些功課,自己去查或猜答案,不過,兩者我都各給個提示。

要是想去查的人,可以到美國,有足夠藏書的大學圖書館,查一本1964年的讀者文摘,其中有一期,刊登了一篇「抽煙有害人體健康」的文章,那是第一篇具有舉足輕重份量,並開始扭轉了美國社會,對抽煙看法的關鍵性文章。整期前後翻一翻,尤其在那篇文章短短的幾頁裏,注意查看,那一行的「專業」人仕,在替香煙公司作廣告?

要是沒機會去查而想猜的人,我也給個暗示,反面思考就會猜對的,只要目前你認為最不可能的,就是那個行業了。一旦你知道答案後,應該會是目瞪口呆的直呼「那怎麼可能!」

如此,我認為可間接回答,若「貝茲法」是有效的話,為何我們以前都沒有聽過?沒有聽過並不表示它就不存在,或沒有效?兩丶三個月前,你又何曾聽過「毒奶粉」呢?沒有聽過,難道就表示它就不存在嗎?

因為,學習「貝茲法」是否會成功?我已說過,方法算是簡單的,但困難是在須要改變習慣。若想在改變習慣的事上順利,那就須要在「想法」丶「看法」「反應」上有所調整,的確,「貝茲法」對很多人來說,是種新觀念,完全跟我們以前的認知相差太大,一時會是無所適從。

這就是我為何插進一些類似題外話的文章,也是為何也在賢哥閒聊室,寫些較輕鬆的話題,譬如:你知道你所吃的是什麼嗎?」丶「這也是我的專業」丶「我的愛貓生病了」丶「你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丶「各從其類,這些對有些人,可能都是另類說法,一時,也難以接受的。說開了,都是在為讀者作些「心理建設」的工程,但願,這些多多少少會帶給你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