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散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散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老花眼” vs. “生老病死”

上一篇 【老花眼???????】 的文章中提到主流眼科醫學對 “老花眼” 形成的因果關係認為是 『 ……人體機能老化的一種現象。…… 中年以後晶狀體漸變硬化,彈性相對減弱,跟著睫狀肌收縮能力降低而致調節減退,近點遠移,故發生近距離視物困難,這種現象稱為老視,也就是通俗所稱的 “老花眼”…… 』

請再讀一位眼科 江立峰 醫師在一篇 “高度近視及糖尿病 當心老花眼提早報到” 一文裏對老花眼的看法: 『 …… 隨著年齡增加,水晶體會變硬,眼內調節水晶體的睫狀肌退化,調節能力下降,當下降到某個程度時,就會容易形成老花眼 …… 』 (註:賢哥只以 “老花眼” 在網路搜索,隨便點擊一則就出現江醫師的說辭,所以請不要誤會,絕沒有要特意針對他發言的用意!當然也需假設或猜測,撰寫該文的記者梁以辰沒有錯誤報導或誤傳江醫師的說辭才對?)


不要說主流醫學是有如此的看法,連有些宣稱是貝茲法的教學業者,或推廣貝茲法的網站、文章或說明中竟也附和上面兩小段主流醫學的說法!也以為 “老花眼” 是睫狀肌老化、退化再也無法有效調節水晶體所致?

這些網站一邊標榜推行貝茲法的教學,另一邊卻又不知貝茲醫師是完全不認同這種說法、理論!嗯~~~這幾個網站現在要不是已經被取消掉了,不然就是需登記為會員或學員才能閱讀。所以,賢哥已無法進一步實際的點出這幾個網站!其實這已不重要了,因為假設真的介紹這些,呵!還真會有人誤以為像似在介紹 “含有黑心油的健康食品”?!(黑心油與健康是相互排斥、矛盾的!)


所以,簡單的說,主流眼科醫學所持有關 “老花眼” 的說法就是人體老化的結果,與 “生老病死“ 一樣是無可避免的?


真的無法避免的嗎?


呵!當然貝茲醫師的研發結論就認為老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假若想要避免它的發生,就需要事先知道老花真正的原因,才有可能預防它啊!所以,重新仔細的檢驗主流醫學的講法:

1) 中年以後, 隨著年齡增加,水晶體會漸漸的變硬,彈性相對也跟著慢慢減弱;
2) 睫狀肌(又稱眼內肌)開始老化,收縮能力也跟著開始降低。

不要說是有醫學背景的人,連我們這些外行的平常人只要用 “腳頭烏” (台語的 “膝蓋” )去想(意思: 顯而易見,不需要真正用到腦思考,只用到膝蓋想就能明瞭的),都會認為這兩句話應該毫無疑問是正確的。類似 【近視是因眼軸變長所造成的?】 一文提到有關 “因果關係的本末倒置” 裏哪一大段的說明一樣,貝茲醫師當然也跟主流醫學一樣,完全接受上述兩件生理老化的正確性!但對這兩句的延伸推論卻是完全的不能苟同!

再說一次,人在中年以後,“水晶體漸漸變硬,睫狀肌也慢慢的變得越來越鬆弛” 的生理老化現象是千真萬確的事,也就是像 “生老病死” 一樣,沒有任何人可以避免,遲早一定都會發生的。

哪為什麼?貝茲醫師卻認為老花眼是可避免的?呵!很簡單啊!因為這兩件生理老化的現象並不是造成老花的原因啊!若想要知道真正的原因,就要等我們討論完貝茲醫師用來反駁主流醫學說法所有的實例後再說了!


第一例: 就算是老態龍鍾,還是有人不會有老花

雖然手頭沒有統計數字可引用,但七十歲以上的人仍沒有老花的並不是例外的極少數!貝茲醫師就曾挑戰眼科醫師要能認真的觀察,一定會發覺到一些七八十歲以上仍沒老花的事實!因這些人絕不是極少數的例外!與任何同年紀的老人一樣,沒老花眼老人的身體各部位、器官等等當然也都在老化中,不可能只留住水晶體及睫狀肌不老化啊?!即然水晶體及睫狀肌也老化,怎還能斷言說它們的老化是老花眼的原兇(因)呢?這就是主流醫學說法不能自圓其說的第一(種)例子。

自從學貝茲法的九年多以來,七十歲以上到高及九十二歲的年長者仍沒老花的已遇過十多位,其中有四位因交往較深也較熟悉,所以,可以不避嫌與他們深談些較隱私有關生理、身體、習慣、愛好……等問題。

與這四位交談的當時,他們的年歲分別是 69,74 ,76 和 83。可以確定的,從他們皮膚皺紋、肌肉鬆垮、行走及動作遲緩、身體的健康狀態  …… 等等看起來,有兩位是十足的 LKK 族 ( LKK 是台語 “老殼殼” ,老到不能再老的音譯),另兩位也躲不掉,雖然還沒到 LKK 的程度,但是看起來確實已屬 “老” 字輩的人仕。

也可以確定的,他們身體的各部位是明顯的已老化或正快速的老化中,雖然沒有醫學的證明,但,若說他們的水晶體及睫狀肌不跟著老化,呵!打死賢哥也不會相信的!呵呵呵!更可確定的,他們真的卻是一直都沒有老花眼啊!

這四位年長者仍沒有老花眼的困擾,並不是因為一般所謂的 “第二春視力” 現象; 也不是像賢哥一樣,學了貝茲三原則後,把已持多年的老花有效的去除掉。他們的一生中都未曾有過任何視力的問題,沒戴過眼鏡,表示他們一向擁有用眼的好習慣,所以進入中老年紀後,老花沒出現才是理所當然的!

最近有些主流眼科醫師,已承認有些特殊的老人,就是不會有老花眼!還是在硬拗不肯檢討主流醫學的理論可能是有多麼嚴重的瑕疵或根本是錯誤?只願接受說,的確有極少數 “天賦異稟” 的人,在五十歲時仍無老花現象!什麼是 “天賦異稟” 呢?就是說,這樣的人天生即具有不得了的獨特才智或體質。

照這種說法,(因為主流醫學認為老花是因水晶體及睫狀肌老化所致) 既然有少數人不會有老花,應該就是這些人的水晶體及睫狀肌不會老化?如果把這種無厘頭的硬拗哲理繼續推演下去的話,應該身體有其它的部位也不會老化啊?……呵!再繼續下去,應該也會有少數 “天賦異稟” 的人,會是長生不老,也就是死不了的人啊?實在是有夠扯的,不是嗎?所以,老花是因水晶體及睫狀肌老化所致的說法還能自圓其說嗎?


有幸遇過這十多位年長者都沒老花,這件事已夠令賢哥興奮不已,因為這就應驗了貝茲醫師反駁主流醫學講法的第一例,也就是,就算人已達老態龍鍾的年歲或程度,還是有人不會有老花現象的困擾!

但是最令賢哥興奮,也值得與讀者們大大分享的是: 不但是就近的觀察,也有較仔細的深談,很高興的告訴大家,這四位的用眼習慣是完全的合乎貝茲三原則啦!難怪喔 ~~~ 這樣的人若會有老花眼(或其它的視力問題)才怪呢?!

年長者因行走及動作遲緩、身體的健康狀態不良,一般說來,大多有個 “通病” 、 “習慣” 、“心態” ,綜合性的說就是較懶的動,譬如:能不動就不動,多一動不如少一動 …… 若引用到眼睛,就會很少眨眼,也會呆視、凝視、愣視 等的用眼壞習慣。

這四位從未聽過什麼是貝茲三原則?更沒特地學過: 怡動、匯視、放鬆!但是,他們不會像一般年長者常持一幅 “英英美代子” 的模樣! (呵! “英英美代子”  不是日本女子的名字,意思是台語 “閒閒沒事做” 的同音句子!)

只要看到他們眨眼的頻繁度,兩眼也時時的活潑 “怡動” ,加上,他們行事為人都很一致顯得非常有自信,因有自信,全身自然就會很放鬆!眼肌若沒跟著放鬆是很困難的!除了匯視別人不可能觀察出外,必需以誘導式的深談,才能確定他們的確也都持有匯視。綜合的說,他們確確實實有貝茲三原則的用眼方式與好習慣!

光是從這一個 “第一例” 看來,嚴格的講,老花眼的發生與年紀只是相關係數高而已,年長者大多會有些年青人較少有的用眼壞習慣,像似 【近視是因眼軸變長所造成的?】 一文裏談到感冒與 涼、冷、寒、風、或 雨 有關!兩者間的相關係數非常高的幾近 1,不見得就是因果關係!

近幾年,年青人長時間的用電腦及其它 3C 產品,竟然有二十幾歲的人就得了老花眼!奇怪耶!這些年青人難道也因水晶體及睫狀肌提早老化嗎?怎麼會只有水晶體及睫狀肌老化而身體其它的部位就偏偏不老化?這若不是主流醫學對老花成因的說法不能自圓其說?是什麼?對懂得貝茲三原則的人來講,這都是用眼壞習慣所引起的,跟年紀真的沒實質的關係!



總之,“老花眼” 絕對不是 “生老病死” 一脈相連的現象,若想能預防、避免老花,或想去除已有的老花,只有貝茲三原則才是真理、才是王道!不信者而願意繼續相信主流醫學對老花的講法?請便,繼續戴老花眼鏡吧!不然就去接受本無需要的手術啊?願意學改用貝茲三原則用眼的人,就有機會像賢哥一樣,呵!早已拋棄了曾戴了十六年的老花眼鏡啊!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怡動"不是僅僅的"移動"!

貝茲三原則的第一項就是眼睛的Movement,貝茲醫師一百年前,特意不用Exercise也不用Work Out;也就是說,他不但反對所謂的眼球運動,也不熱衷眼肌鍜鍊。這是有更深一層的含意在內!因他的研究發現,眼肌長期緊繃(Strained)是造成各種視力衰退的主因;不是只有眼睛動與不動的問題,更嚴重的問題大多來自不當的"動法"有關。

三年前開始寫文介紹貝茲法給網友,當時第一個反應,就曾想直接將它翻成"移動",但是那樣簡單的翻譯,總覺得有點辭不達意!也恐怕會造成誤導讀者,因一般人對視力自然療法若聽到任何與"動"字關連的事,自然而然就會反應在"眼球運動"上!

不是"眼球運動"有沒有效的問題?賢哥也不否認,一定有人會出來說是有效的,也是相信這些有效說法是真的!曾經跟少數幾位因"眼球運動"視力獲得改善的人仕詳談過,經賢哥分析解說後,他們才瞭解視力獲得改善的真正原由!

如果因"眼球運動"後,眼睛懂得適當放鬆的人,視力就會獲得改善,所以真正原由是"放鬆"所致,而不是"眼球運動"這件事的本身;可是有些人在學"眼球運動",學到的竟是講求眼肌鍜鍊後的更加強健,哈!結果就是適得其反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說這件事,就算每天的"眼球運動"需花時30分鐘,但是請問?這些"眼球運動"所學來的動作,是否能轉移到每天剩下睜開眼睛的15小時半嗎?若是丶若能,視力改善的機會就會較高,但仍然是件事倍功半的作法;但是"眼球運動"的動作若不能轉移到平常的用眼方式上,那視力改善就會遙遙無期了!

改進視力自然療法的背景一文最後所提的,就是件自學"眼球運動"的實例!那位醫師友人在一場餐會後賢哥的一個短講,提到對一般自然療法與貝茲法做些比較時,可能當時的場合很吵鬧,他大概只聽進"眼球運動"多少也有效的說法,過後就認真的去每天操作"眼球運動",卻沒聽進一般人不熟悉的貝茲法部分。所以花了四丶五個月的時間,他畢竟還是把老花眼去除掉了,而一般直接學貝茲法的人,老花眼的去除大約只需時兩三個禮拜而已!

所以,在跟小弟詳談貝茲醫師對這Movement字的全部含意後,兩人都覺得翻成"怡動"是不錯的選擇!因此,網友們,請不要以為賢哥把它翻成"怡動",只是單純的取同音字的翹皮翻法而已!更不是在標新立異的噱頭!

本文下半部所提的兩個實例,都是發生在這次回台後所遇見的,它們的確再次反應與印證"眼球運動"與貝茲法所帶出不同的可能後果。


11/04晚上忙著把講座所要用的投影片重新過目一次,準備要將它們轉成 pdf 檔,試著盡早能將它寄給11/06講座的主辦人。其中的一張原稿是如下面這張插圖:


怡動的定義與解說,在過去的文章裏,或以前講座的投影片裏,都是項老生常談的述說,可說是杳無新意的平常事;但是這次卻臨時起意,在最後又加了一行新的詮釋,改變後的投影片就是下張插圖所呈現的。讀者們,看出它的實質差別嗎?



賢哥覺得如此簡單的改變,卻把"怡動"提高到最佳詮釋的境界,也就是說把"怡動"描述到淋漓盡致的層次!有這麼大的差別嗎?

『眼睛會說話!』『會說話的眼睛!』的說詞,對正在熱戀中的男女來說,可能是互相間常有的感受。由於這種自我感覺良好,免不了是參與了太多感情成份在內,可能會是太主觀的信念而已,反正情人眼裏出西施是很尋常,是否反應了實情則是另當別論!不同意這樣的猜測者,不妨參考目不轉睛一文。


這次回抵台灣後的第一丶二天(11/3~11/4)裏,有機會搭了四次的台北捷運,在其中兩次的車上,觀察到兩組不同的年青人。他們眼睛不同的"動法",就是促成臨時加寫這篇文章的基本動機,也是促使在上述第二個投影片,新加上一句『眼睛會說話!』的原由,因而對"怡動"的最新詮釋就這樣出爐了!

第一組是三位都戴深度眼鏡的高中男生,他們並肩站在車上,一邊他們的眼睛都愣看著車窗,其實窗外漆黑一片,車窗玻璃上最多只是反射出車內一切的影子而已;另一邊他們之間也以不太高聲量的方式在進行交談。

其中兩位戴著約5~600度的眼鏡,眼睛幾乎不怎麼動!正側面觀察,只能猜想他們是習慣性的呆視丶散視而看得出神。所以,戴那樣深度的眼鏡,只不過正反應他們平常的用眼習慣罷了!當然賢哥並不會大驚小怪。

其中的第三位,卻引起賢哥非常好奇的注意。眼睛動得還算蠻勤的!大多的時間裏,10來秒鐘就動一次,有時稍拖長了些,偶而有超過2~30秒才會動一次的情況!可是從正側面看出,他偏偏是三位中戴最深眼鏡的一位,猜想應戴著一千度以上的眼鏡吧?嗯~~?怎會這樣子呢?這有點違反賢哥一直在傳講的"怡動"原則啊!明明眼睛動得比另兩位都來得勤快,怎麼度數反而更深呢?

連續觀察他們有三四站的車程距離,其中有次車子剛好停靠一站,當其他多位乖客上下車時,賢哥趁機趕緊自我調整站立的位置,如此就能夠從45度的側面再次開始觀察這位深度近視的高中生!一旦能較仔細的觀察到他"動眼"的方式後,原本納悶不解的疑問,很快就豁然貫通為何他需戴深度眼鏡了!

說開了就是那麼的簡單!雖然眼睛動得還蠻勤快的,可是他的動眼方式卻仍是硬梆梆(台語:柴柴耶!)的,看起來有點像在"眼球運動",似乎蠻用力丶用勁的,一點也不輕快或也不太自然,更談不上有心曠神怡且來自內心下意識的反應!

雖然這是賢哥很主觀的猜測與推論,但幾年來教學經驗的累積,與認真經常觀察他人的用眼方式,這樣的推論是非常值得讓讀者參考的!如果讀者沒有學習的夥伴,可以時常提醒你用眼的"壞習慣",哪不妨在類似捷運車上的場合,多多觀察他人用眼壞習慣因而戴著深度眼鏡的實例,一定也能成為你時時的警惕!


隔一天又在捷運車上,遇見另五位大學生圍成一個小圈圈在車上交談,左邊站立的兩位男生都戴深度的近視眼鏡,右邊兩位女生也都是戴著中丶深度的眼鏡,只有中間那位女生剛好正面對著賢哥,她是唯一沒戴眼鏡者。

捷運車還沒進行到另一個車站的距離,就能很有把握的確認,她的視力是好得異常!一定是沒戴隱型眼鏡的學生!怎麼那麼確定呢?呵!她是賢哥親眼見過的成人中,可說是眼睛動得最輕鬆丶最自然丶也最活潑,一點也沒做作的成分在內。賢哥的第一時反應就是,哇哩咧!她的眼睛看起來簡直像似會說話的模樣!

這就是"怡動"最佳的寫照!這種"動眼"現象幾乎是可遇不可求!只可惜!當時賢哥的內人不在身旁,否則就可以照攝內人方式,順便也能把這位女學生的用眼側錄下來,一定可以成為最佳且活生生的教學影片!


兩三天後,有對友人夫婦請賢哥午餐,同時是第一次見到他們可愛丶活潑的孩子。女兒是小二,兒子是幼稚園大班,他們是屬好動丶外向丶不懼陌生人的小朋友,才與賢哥剛相識一點也不害羞!

照理,應是比較不會在視力上出問題的小朋友!可是,怎麼這位小二的小女生會有250~300度的近視呢?才不到一兩分鐘的觀察,就與母親早已知道的"眉角"(癥結)有了共識!原來這位可愛的小女生,全身幾乎時時都動個不停,可是只有眼睛不愛動!

假若能有效的誘導她能自主性的常動眼!相信她的視力就會很快的改善與恢復!所以,這次台灣之行,每場講座裏就會呼籲參加講座的老師們,若能將貝茲三原則研發出一套遊戲,成為小朋友們有效的學習教材,相信小朋友們視力就有機會獲得大幅度的改善!

藉此,要再強調!家長們!千萬不要用強壓式的教導,試著逼迫小朋友要常"眨眼"或"怡動"眼睛,只有誘導式的教學才可能有效,更需因材施教,否則會造成反彈丶抵抗而導至適得其反的成果。切記!切記!



總之,有些人在詮釋貝茲法時,將 Movement 翻譯成運動,或將 Eye Movement 翻成眼球運動,是不夠瞭解貝茲法所致;也有些人也是在傳講貝茲法,卻在強調眼球鍜鍊。賢哥不是在說,與這些人持有如此說法的人學習就無法達成視力改善?而是在闡述,可能會事倍功半啦!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貝茲醫師如何改善孩童的視力?


以「貝茲醫師如何改善孩童的視力」為標題的文章早在兩年前就想寫,可是一直拖到現在才真正的要著手,為何?原因雖多,但最重要的主因是,從賢哥的觀點,要寫好這篇文章是件很弔詭(Paradoxical),也深具困難度,而且更是不易討好所有讀者的事!

從一方面來講,闡述貝茲醫師的教法,可說是件輕而易舉的事,而且它的內容的確是很簡單;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能夠說明清楚並深帶說服力,並不是太簡單的措舉!也就是說,就「方法」而論,從一方面來講,貝茲醫師如何教小孩改善視力,是簡單到任何人都可明瞭丶易懂丶易學;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學了這些內容,不見得就能輕易的幫上小朋友,快速的改善視力!怎麼會那麼繁雜呢?怎麼會有如此兩極化的可能性呢?

一旦讀完這一篇文章後,也可能造成兩極化的感受!有些讀者會很興奮,這些「方法」的內容那麼的簡單,為何不早寫呢?讓讀者能早點學到呢?但是也有人會很失望,因為不但不包含絲毫的新鮮事,而且學了後,好像效果也蠻有限?

就是因為可能會有如此的「爭議」性,所以才一直不願擺在同一篇裏來論述,其實,所有的「方法內容」,早已分散寫在以前的文章裏!而且所有的重點更是已全寫在「掃描大E字的果效」那一篇文章裏,只是沒用「貝茲醫師如何改善孩童的視力?」罷了!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匯視(22):孩童與匯視(2)

這一篇,繼續來談 「孩童與匯視」 的論述!不過讓我們先來複習,前面這幾篇文章綜合性的重點,每一個人的一生裏,曾在 4 ~ 5歲 時有過美好的視力!主因是嬰兒在最初六個月的生命裏,除了一生下來時,立即或很快學到的哭丶呼吸丶吃奶丶睡覺丶排洩等等之外,最先學會丶學好的器官功能就是「貝茲三原則」的用眼方式!

天下的父母親幾乎沒人懂得什麼是貝茲三原則!可是人人都 很自然的教對嬰兒 的用眼方式!的確,貝茲三原則是 最自然丶最合乎眼睛結構及其功能。很可惜,現今的主流醫學已相當的偏激,把功能失調的問題當病來醫!

這樣思維的結果造成什麼現象呢?所專注的研究,似乎都是在找視力可能衰退的原因,依照貝茲醫師的說法,偏偏主流醫學所找到視力衰退的原因是錯誤的!難怪他們只能給予眼鏡或手術啦!而貝茲三原則卻是強調,視力良好的原因是什麼?只要能 恢復 該有的用眼方法,視力 自然 就會改善的!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匯視(21):嬰兒與匯視

這一篇的標題是 「嬰兒與匯視」,下一篇是 「孩童與匯視」,但實際上,類似上一篇的寫法,雖然是會談標題的論述,內容卻也能引伸到 「成人與匯視」丶「美好視力者與匯視」丶更會談 「視力衰退者與匯視」 的應用!一些在我們自身或周遭經常發生的事,如果不稍加注意,還不太容易察覺,到底這些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學來的?視覺的功能更是其中一項,可能會令我們百思不解的。

我們人的嗅丶視丶味丶聽丶觸五種感官知覺,若沒仔細的去思考它們,大多數人會直覺的以為都是天生的!沒有錯,除了極少數的嬰孩例外,五官的器官都是天生俱備,它們的功能卻是需等待一段時日,才能被操作及運用!

當然嬰兒剛生下來時,這五官的器官並不是就已達到功能全備丶發育成熟的程度,還需數個月到幾年的繼續的發育,才能達到能被充分丶完善運用的程度!這一篇只集中在探討有關視覺的眼睛,所以,只要以 「初生嬰兒視力」 「嬰兒視力發展」 Google 搜索就能找到不少有關的資訊。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3)


這一篇繼續來談「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的議題。上一篇在結論時,賢哥的立場是鼓勵去打乒乓球,但也強調不要迷信它的功能,除非同時抓住丶運用貝茲三原則才能達到改善視力的果效!在解釋如何融合貝茲三原則在打乒乓球上,先讓我們再看看其他一些人對此議題的看法!


參與香港乒乓球論壇的成員,相信當中大多數的人,若不是些球技佼佼者嘛,至少是些對乒乓球心感興趣者吧?去年(2009)九月有位「半邊人」留言列出的打乒乓球十大好處裏,哈!有意思,改善視力並不在這十大好處之一。

另外,若以「打乒乓球的好處」上網路搜索的話,讀者將會發覺各種說法都有,從毫無果效到非常有效的說法都包括在其中,當然根本不談或持中性看法的則佔絕大部分。也就是說「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的議題在這些乒乓球愛好者中,並沒有一致的定論!只提搜索結果中的一個例子,打乒乓球真的能降低视力么??」,這是一個來自乒乓球王國的中國論壇,連這個論壇也充滿了不同的論點!


上一篇裏我對打乒乓球,曾提了些外行話,談到若想以「打乒乓球改善視力」的話,兩個眼睛的視覺就應維持隨時跟著球跑,因而一位在香港到加拿大的留學生Rico留言道『……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的問題,你提到只要維持初學者等級就可以了,我想問只是在旁觀看,例如只在家中收看乒乓球節目,或者在網上找一些影片.等等方法,依我理解,就是需要''輕快的匯視''球,而沒有參與其中,其實原理也是一樣吧?……』

Rico留言的前半段重覆我的「……只要維持初學者等級就可以了……」說法,但多少是誤會了我的全意。沒有錯!針對改善視力來講,初期的學打乒乓球時,的確應該先注意眼睛的連動;不但眼睛要跟著球跑(也就是怡動),而且也需隨時同時看球(也就是匯視)。球打得好不好?應先列為次要的考量。但是當眼睛的「怡動」和「匯視」習慣已學成丶也能維持住丶而且視力也很明顯的開始改善後,再來講究球技的改善,並不是要讀者在球技的學習上,永遠的維持在初級的階段!

假若急著把球技學好,而忽略了「怡動」和「匯視」的學習,容許我再重覆強調一次,針對改善視力來講,那是本末倒置的作法。賢哥在中學的六年裏,也曾喜愛並且也算經常打乒乓球,但是現已學會了貝茲法後,再回想自己以前是如何打乒乓球的光景?哈!當時,的確犯了極大的違反貝茲三原則的用眼習慣呢!

怎麼說呢?剛開始學打時,球速很慢,眼睛用上怡動的時間還算不太少,但後來漸漸可打快快速球時,眼睛就再也不全神觀注球,兩眼更不會隨時同跟著球飛了。大概只有球近飛自己或對手的球拍那一煞那時,才可能同時看球的,當球飛越在桌面上時,大概只用餘光或周邊視力略看球的飛向而已,反而有一大半的注意力與視覺,都在觀看對手的眼神與肢體動作!

一般人在打乒乓球,尤其在發球時,喜歡搞小動作,也可能是假動作,目的就是試徒誘導對方,誤判可能的發球方式,讓對方摸不著到底是要發左旋球?右旋球?發長球?吊短球?打左角?或打右角呢?哈!應有盡有的。難怪連我這位不是乒乓球的高手,打起球來可也要用盡「散視」的本能,不但要看對方球丶手的動作,也想從對方的表情或眼神裏,猜想對方的動作是否有詐?

這種美其名叫作「眼觀四方,耳聽八方」的保持儆醒,經常用如此的方式打乒乓球,結果長期下來,卻是換得徹頭徹尾「賠了夫人又折兵」(Double Whammy;Lose on Two Fronts)的結局,怎麼說呢?哈!球技沒學好,卻又賠上的視力的惡化!所以,如果參照賢哥這種「散視」打法,想以「打乒乓球改善視力」的話,是包準無效的!

是否別人也都是如此打法呢?我猜想難免有些人也會的,但也不儘全然。兩週前在網路上曾看到一個影片,它是一很難得的可以用作「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的示範影片,很可惜!那個影片連結的網址自己認為已存下來了,可是一直未能再找到。所以,只能靠記憶用文字來描述了!

兩位中國乒乓球國手的對打,由於該影片裏,多次以長時間近鏡頭拍攝,所以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面對攝影鏡頭那位球員的眼睛及打球的動作,因為那場對打速度雖然不是太慢,但也不是快到殺球的快速球層次,從頭到尾他的眼睛都很明顯的一直跟著球,相信他是達到「怡動」和「匯視」的用眼好習慣,因此很大膽的推測他之所以沒戴眼鏡,是因視力良好,而不是戴隱形眼鏡的。

而其它上千的相關影片,雖然選看了五六十片,但其中大多數都只看一小段就停掉,只有上述那個影片看了全部,因為大多是中距離或遠鏡頭拍攝的,無法從影像當中看出球員的用眼方式,所以無法進一步由他們打球的方式,來討論是否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的議題了。

插入個題外話,只要用「乒乓球」有關的字眼,譬如:乒乓球丶打乒乓球丶學打乒乓球丶乒乓球教學丶乒乓球比賽等等,上Google Search特選「影片」去搜索,輕易的可以找到,不是上百,而是上千個世界一流球員的打球影片,其中。

至於球技更進一步,球速也越打越快,眼睛是否仍然跟得上球的飛跑嗎?哈!賢哥不值得誇口的球技,沒有那種打快速球的段術,不敢斷言,只能猜想是不可能的,但是職業球員能否就不得而知了!

試想?職業網球在發球或殺球時,曾被記錄最高時速是高達250多公里(155英哩),而乒乓球殺球最高時速也達195公里(120英哩),哇哩咧!我們在遠處的觀眾台上,當然跟得上,現場打球的人呢?哈!已超出我的知識能力,無法回答啦!

不過,對維持好視力,或對改善視力來講,「眼睛是否能跟得上快速球」並不是重點,主要的是「怡動」的習慣還是可以維持的,這兩件事並不互相衝突的啊!因為「怡動」的原則是眼睛經常輕快的動,跟得上就該跟,跟不上的話,也不見得就不能繼續經常輕快的動啊!


總之,這三篇下來,「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的最佳答案,已是很淺顯了!就像第一篇的開場白裏所述說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打乒乓球」也一樣是中性的。只要懂得維持貝茲三原則的「怡動」和「匯視」,那就可以放心的將此項運動當作「改善視力」的媒介吧!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Centralization--匯視(18)

第五步:

這一篇繼續來談第五個步驟,這是 「重新學習看」("Relearning to See" by Thomas R. Quackenbush這本書的作者所建議的一項 自製 (DIY) 的簡便工具,他將它取名為 The Vision Halo (匯視頭圈【簡譯:視覺套環】)。將 匯視頭圈 套在頭上,它的用意就是當兩眼望出去時,可以輕易察覺到底是否做到匯視?

很可惜!他的設計欠缺周詳的考慮,如果照著他的解說所做出的成品,一點也無法達到原先的用意。因此在此 將它變更尺寸的加以改良,這樣的改造後,用起來效果還算蠻不錯的,當然!一切仍需歸功給原先的設計者。不過,有人提及原先的設計者,可能是另一位已故知名的貝茲法老師 Janet Goodrich,她的網站目前已由她女兒在經營。


DIY工具的圖解, 鉛線, 匯視頭圈, 鐵絲, 16番這項 DIY工具 的材料很便宜也很簡單,就是一條鐵絲而已。在台灣的任何五金行,都可買到這樣的鉛線 (事實上是鍍鋅的鐵絲),價格只需 NT$10元 而已,每一包裏的一長條鐵絲,其長度足夠做上兩個 匯視頭圈




DIY工具的材料, 鉛線, 匯視頭圈, 鐵絲, 14番, 塑膠管最好買 16番 的鐵絲材料,這樣粗細的鐵絲軟硬度較適中, 14番 的太硬, 18番 的又太軟。這三種粗細的,我都買過,所以才知道的。當然若想更加講究品質的話,也可買 14番 的鐵絲,但鐵絲是包裹在塑膠管裏的那種。

至於做法,我想不必以文字來說明,只要看圖解的展示,及以下幾張如何套戴它的相片,相信就能輕易的做出它。參看下面左右兩張插圖, 匯視頭圈 前端的垂直桿部分,可以剪短一點,比鼻子低的部分都可以剪除掉,以減輕重量。


(A圖)的垂直桿只離臉7吋而已, 匯視頭圈(B圖)的垂直桿是離臉15吋較為合適, 匯視頭圈










如何套戴它呢?從這幾張不同角度所照的相片所展示!就可示範得一目瞭然!

左上圖 (A圖) 的垂直桿只離臉 7吋 而已,是太近了些。右上圖 (B圖) 的是離 15吋 較為合適。如左下圖 (C圖) 所示,垂直桿必需直立於兩眼之間,也就是鼻子的正前方。


(C圖)所示,垂直桿必需直立於兩眼之間,也就是鼻子的正前方, 匯視頭圈只有在調整垂直桿的位置時,眼睛才去看那根垂直桿,否則 兩眼應往前看。當兩眼往前看(也就是視線穿越過垂直桿)時,一根的垂直桿,會形成 兩根 垂直桿的影像。

若要達成匯視的話,你眼睛所要看的景像範圍,都應透過這兩根垂直桿影像之間的視窗 (Window);也就是說,當兩眼仍維持往前直視的話,若可以從這視窗以外所看到的,就是用上了散視!



哈!就是那麼簡單的,一個小小 DIY工具 不但可以測試到底可能是用上匯視,還是散視?並且也可用它來提醒並訓練你,養成匯視的好習慣。現在就可以體會到,兩眼望出去合起來的視野雖是 170度,但若要維持匯視的話,可用上的視野空間是何等的狹小了。

但是,從這兩根垂直桿影像之間的視窗看景像或物體,只是範圍縮小了而已,還不夠算是真正的匯視,所以必需練習在這狹小的視窗裏,再進一步的學習一次只看一點。久而久之,習慣了看東西,都在這狹小的範圍內,一旦沒套戴它時,你也會懂得時時注意如此的用眼方法,那視力改善就會離你不遠啦!


前面提到 Quackenbush 原先的設計,欠缺周詳的考慮!因他建議的做法,那根垂直桿是置於臉前只有 1 吋 而已。如此的成品,那兩根垂直桿影像間的視窗所形成的視角,至少是 30度 以上,所以很難藉此可以學習到,如何善用到 1 ~ 5 度 的匯視 (也就是中心窩和黃斑部的)視野。

上述的 B圖 所形成的視窗,其寬度非常恰當,可惜因為延伸出去太長了些,會造成行動不方便,也容易鉤到東西或他人。因此 A圖 的長度也可以免強用上它,但必需懂得如何拿捏,不可以用上整個視窗,而只應用上最中間的一部分而已。


在沒這工具幫助認知之前,相信你和我都一向是擁有 「一覽無遺」 的散視壞習慣,竟然是那麼的根深蒂固而不自知。當然,若想要看那視窗以外的景像,很簡單,就是轉身轉頭!也就是怡動啦!不要只動眼斜視,而不動頭。也就是說,我們要養成 正視 的好習慣,能不斜視就不要斜視。只要肯常動眼丶動頭丶動身子,自然而然的,眼肌也會跟著放鬆。哇哩咧!一個簡單的小工具,整個貝茲三原則都應用到了,視力還能夠不快速改善嗎?

為了養成平常生活裏,匯視用眼的好習慣,希望能認真考慮即早製做這個 匯視頭圈。所以,誰說自然療法改善視力一定需花大錢繳昂貴的學費,或購買高科技丶昂貴的工具與器材呢?越常用它,就會越快養成下意識的匯視習慣!


當然套戴它時,必需時時注意安全的問題。這個延伸出去的鐵絲,很容易鉤到東西或他人,所以一定要在空壙的地方,或無旁人在場時,才可使用。尤其,駕駛車子或騎摩拖車時,千萬別套用它,免得造成意外。切記!切記!一切以安全為第一考量!


最後,特別也要向我們教會裏的那兩位年青人致謝,謝謝他們肯充當我相片裏的模特兒!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Centralization--匯視(17)


本篇繼續來談第四個步驟,它們的操作,可以輕易地幫你視察,平常生活的用眼是否已達到匯視?加上下一篇的第五步驟,合起來,相信可以徹底使你瞭解到,平常是如何用著散視而不自知。



第四步的預備操作:


這一步裏的預備操作,是一般的自然視力療法裏,或一些在解說視覺幻像時,常用來示範所謂融視的!但,我會將它轉換成,測試匯視的用法!哈!請容許我小小的自誇一下子,如此借用丶轉換的用法,就可看出,賢哥的腦筋勉強還算有點靈活,不是死讀書丶讀死書的書蟲啦!

這個操作,英語裏稱它為Finger SausageFinger Hot-dog(手指香腸,請先觀賞下面的影片,然後繼續讀接下去的文字說明與圖解。影片裏做示範的這位20多歲的年青人,至今視力仍是超好的,他就是褒獎洪英花老師一文裏提到的那位哥哥!能請到這位6'2"英俊並且視力奇佳的年青人,肯免費充當示範的模特兒,在此特地向他致謝!





首先,將兩食指平擺在眼前約7~10吋,兩指的水平線約略低於兩眼的水平線,而且兩食指的指尖相碰。這時,兩眼視線的焦聚點是在兩指相碰處,如此的觀看結果,就會像左插圖所示。

然後,兩隻手指頭暫時仍維持在原處不動,但這時將兩眼視線的焦聚點,移向遠處的一點(當然維持匯視),也就是越過兩隻手指頭,如此簡單的轉移視線的焦聚點後,你會發現兩指間,突然多出了一節像似香腸的手指。當然此時,這節手指香腸的兩端各接觸原來的手指。

接著,記得將兩眼視線的焦聚點,繼續在遠處的一點匯視,如果慢慢地將兩隻手指往外即左右兩方分開一點點的距離,立即的視覺感受是,中間的那節手指香腸就會飄浮在虛空之中,如此的觀看結果,就會像右插圖所示。

然後,將兩隻手指繼續往外分開,當然此時,兩眼視線的焦聚點仍繼續在遠處的一點上匯視,但切記!動作不要太快!兩指分開到,中間飄浮的那節手指香腸縮短到類似一個手指肉丸的大小,這時兩手指間的距離就保持住,不要再繼續更加分離了。

這時,觀看的結果就會像左插圖所示,兩指間已不是一節手指香腸,而是一個手指肉丸了。

上面的這一大段的說明,就是一般人對手指香腸的解說。他們所教導的操作,最多也只不過讓人感受到幻覺式的新鮮感而已!底下的一大段,才是我要傳達的延伸運用。

不過,請再回去看上面的影片一次,前一次,讀者可能只注意到他的手指動作,這次觀賞時,請注意他的眼睛。注意什麼呢?呵!請容許賢哥賣個關子,等以後將外加的一篇文章再談--眼肌全然放鬆時,再加以詳細說明。

上面的16秒長的影片是照了第三次才成功的,前兩次都沒照成,是因為事前賢哥只交代他手指如何操作,而沒給他其它任何的指示。沒想到,重新回去看那失敗的影片,才發現有了意外的收穫。而那個沒拍成手指香腸示範的影片,剛好可以用來示範,一位視力奇佳的人,用眼方式的確與視力衰退的人,是大大的不同!


第四步:

一旦學會手指肉丸的操作,它的延伸運用,就可以用來測試平常的生活裏是否用到匯視?不要忘記,當你看出手指肉丸時,兩個手指分開的距離,其實就是像左插圖一般,實際是介於1~2吋的,它的確實距離,是依兩手指離眼前有多遠而定奪的,反正只要形成手指肉丸的現象就是正確的距離啦!

兩手指繼續維持能形成手指肉丸的距離,兩眼的視線也仍繼續是在遠處的一點,但是整個身體連同手指,開始慢慢地向左或向右的轉動,視線越過手指肉丸所看到的視角」內延伸出去範圍,大約就是中心窩視野所看到的景像。其餘範圍所看到的,都屬周邊視覺部分的,它們的視覺功用,不是用來決定清晰的!

請回去參考貝茲自然療法三原則一文裏,第一次提到匯視時所舉的例子,當時說到兩眼看出去,有如手電筒的兩個光束,就是那麼狹窄的範圍而已,同時兩光束又需焦集中於一點。手電筒光束的比喻,夜間裏還蠻適用的,但是白天就會很困難去想像或體會的。

但是現在用手指肉丸視角」內延伸出去的狹窄範圍,就具有異曲同工的效應。哈!又回到剛剛開始學貝茲法的初期,怎麼可能呢?不論是一眼或兩眼看出去,任何視力衰退的人,都是想眼貪丶想「一覽無遺」的看整個景像。如果一次只能在狹窄的視野裏看景物,怎可能如此看清楚丶看全部的東西或景像呢?但不要忘記眼睛與照相機(5)裏所提到的拼圖式的掃瞄!這就是我們要學的!

一切都是關念與習慣的問題,認真學習時時丶處處用匯視,視力自然會改善的!賢哥本人都已是在視力算是大幅度改善的兩年後,才學會運用手指肉丸視角及下一篇的DIY的小工具。一旦用上這兩個方法,都很輕易測出丶體驗出,自己平常生活上的用眼, 竟然還是用上相當程度的散視而不自知。


視角視野的異同:

視角視野兩者間,雖有部分重複,但它們的定義是不一樣的,視角是指視線看出物體最大範圍的角度,它的大小是依所看物件的大小而定;而視野的大小則是固定的,是我們眼睛能看到的範圍。視野的詳細解說,請參考眼睛與照相機(2)裏的說明。

對視覺的清晰度,即敏銳度(Acuity來說,應該全是靠錐狀感光細胞的,桿狀細胞(即周邊視覺)在所謂的「視覺清晰」上,並沒扮演任何太多的作用或角色,但是在其它的視覺功能上,卻也扮演不可缺的角色,較詳細的說明,請回去參考匯視(2)裏的述說。

所以,在歐丶美的國家裏,一旦人眼睛的視野因病變的關係,縮小到20度以內,都被判稱為「法定的眼瞎」(Legally Blind),那就是所謂的隧道視力(Tunnel Vision。對視覺清晰度而言,必需懂得如何充分地運用上中心窩1度視野;另外5度黃斑部(中心窩除外)「視野」,它的視覺清晰度就比不上中心窩的。以中心窩和其餘黃斑部「視野」合起來的就是所謂的中心視力(Central Vision)


總之,若讀到有人跟你鼓吹擴張「視角」可以改善視力,我的建議是躲他們越遠越好,因為他們真的不知自己是在說些什麼?請讀讀維基百科對視角的說明,文裏提到「……不動眼睛的情況下看到的視野或景物愈小,也就代表小的景物也能看到清楚。視角寬,則相反。……」 這樣的說明是正確的。

眼睛與照相機(5)裏曾提過,有種速讀的教學方法,強調要擴張「視角」以達一目十行的用眼法,這種方法的確會使人增加閱讀的速度,但卻得賠上視力嚴重衰退的後果。由於這些教學者,根本不瞭解眼睛的結構,所以如此推銷擴張「視角」的說法,還情有可原。

有些自然療法的說法裏,也在推銷擴張「視角」的作法,就已夠令我百思不解了!但是最令我搖頭丶 匪夷所思的,莫過於有個台灣主流眼科醫師團隊的網站裏,在第一件教人如何改善視力的建議說明裏,竟然也以圖解,強調要擴張「視角」!是嗎?這樣真的可以改善視力?

哇哩咧!如此離譜的教導,還敢去讓他們替你做雷射手術嗎?哦,對了!這個團隊的首腦醫師,自己還是戴著眼鏡的!哈!自己定奪吧!莫非他們想讓你的視力更加惡化,才會使你覺得非去讓他們動刀不可?哈!不想再批評下去了,不然人家要不是以為在故意擋人財路,不然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Centralization--匯視(15)


當學會了通視交視的操作,就能看出降低老花眼圖表的立體效應,又能以裸視看清圖表上細小的字,不但會很震憾,而且心中也相當的啦!那就是我第一次,甚至過後繼續再看它時,心中興奮無比的寫照。到了上一篇匯視(14)又能輕易看出圖中圖的立體感,那心中的度,一定又更上一層樓,尤其,若是曾試過多次未能看出的人,一定也會覺得很慶幸,總算學會看它了。

不過!請先別高興的太早!正當你在興高采烈且認真運用這張圖表時,這一篇的內容,可能會是在你的頭上,澆上一大盆的冷水!哇!到底是怎麼搞的?首先,貝茲醫師的所有著作裏,從未提倡過通視交視的關念,全是後來的一些貝茲法老師們所倡導的!融視到是被貝茲醫師提過幾次!

當然通視交視各別都是融視的一種,那對通視交視的操作,為何會有爭執呢?又為何貝茲法的老師們,會持不同的見解呢?為何有人反對,卻又有人推薦它們呢?就因有如此的爭執,所以我遲遲才談論到這議題的原因之一!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Centralization--匯視(13)


「降低老花眼圖表」第三層次的運用:

第三層次的運用,的確是第二層次的自然延伸,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會自身體會出來。為了加深對匯視觀念的印象,同時,也可再次提醒,時時都應注意到匯視的運用。所以,先來復習基本的匯視操作。

第一次提到「匯視」這名詞是在貝茲自然療法三原則的文章裏,若想知詳情,請前去參考該文,當時所強調的是兩眼同看一點。那是雙眼的匯視,當時還未提及到單眼的情況。

單眼的匯視是等到眼睛與照相機(2)一文,開始講到眼睛視網膜的結構,加上匯視(1)的解說,才明確的定義為:善用視網膜裏「黃斑部」「中心窩」上的錐狀感光細胞(Cones)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Centralization--匯視(6)


上一篇匯視(5)裏問到,那張降低老花眼圖表上的那兩個黑圈點,若單純的去看它們時,到底你是怎麼看的呢?又是看到幾個黑圈點呢?其實視網膜所收到影像感光的資訊,原本是看到四個黑圈點,但是經由視焦的調整即將影像融合」),加上大腦處理丶解讀視網膜傳來的訊息最後形成兩個黑圈點的結果!

為何需要如此小題大作解讀這種視覺現象呢?我相信這可以幫你徹底瞭解通視交視的理論背景。首先,若先摀住右眼,只用左眼看該圖,左眼(Left)所看到左邊的黑圈點影像,稱它為LL右邊的黑圈點影像,稱它為LR。換過來,摀住左眼,只用右眼(Right)看該圖,右眼所看到左邊的黑圈點影像,稱它為RL右邊的黑圈點影像,稱它為RR

這四個影像的標籤LLLRRLRR,標籤的第一個字母是代表眼睛L:左眼;R:右眼),標籤的第二個字母是代表黑圈點的位置。這些標籤將會在以後包括本文與下兩篇的討論或插圖裏多處用到,所以在此先將它們定名。


下面的簡單操作,可以很清楚瞭解到,每個眼睛原本果真是各別看到不同的兩個黑圈點影像,在沒學通視交視之前,因為還不懂得用上特殊的眼睛對焦,兩眼同時看該圖時,我們會很自然而然的,自動調整把LLRL融合成為一個黑圈點,而把LRRR融合成為另一個黑圈點。


簡單的操作:

先照上篇的指示,站立在圖前16吋(約40公分)處,如左邊兩個插圖一般,雙掌放在臉前約2丶3公分處,分別能擋住視線,只要不能直接看到該圖即可。

臉還是朝前看該圖,先將雙手同時下移,雙眼看那兩個黑圈點,心裏要盡可能記住那兩個黑圈點的位置。在兩手交叉丶輪流操作時,除了每一丶兩秒輕眨眼外,眼睛盡可能不要有太大的動作,但也不要完全的凝視或呆視。

當雙眼都能看到黑圈點時,只要身子站在中心線(兩黑圈點間虛擬的垂直線,也就是鼻樑線),左右兩黑圈點應離那中心線等距離才對!兩眼應交集在兩黑圈點的中心處,參看右插圖。

操作是很簡單的,只要左丶右手輪流一上一下,當其中的一手擋住視線時,另一手應移到眼睛的下邊,而該手不應擋到看圖的視線,也就是說,一次只有一個眼睛看能到黑圈點,開始時,手的交換速度要慢慢的,後來可以漸漸加快!每次手在交換時,雖然只是單眼在看圖,但還是盡可能朝原先的中心點處看,最多在中心點附近,輕輕左右稍微來回怡動是沒關係的,





這時,你應當會注意到黑個黑圈點的位置,也跟著不停地在偏左偏右間互相對調,當左眼在看時,左邊的黑圈點LL向右移到近中心線處,而右邊的LR會移到離中心線更遠的右邊,當然兩者間的距離仍然維持不變;相反的,當右眼在看時,右邊的黑圈點RR向左移到近中心線處,而左邊的RL則會移到離中心線更遠的左邊。

兩手上下交替的速度較慢時,或許還不太容易看出,這對黑圈點的位置是不停地左右來回移動,但當速度加快時,這現象就會很明顯的。這項簡單的操作,應該會使讀者心服口服的瞭解到,原本每個眼睛是各看到兩個黑圈點,因為各別的位置跟本不在同一處,所以,當然是四個黑圈點啊!之所以視覺上認為是兩點,全是因影像融合的原故,也就是前段裏述說的,LLRL融合成為一個黑圈點,而LRRR融合成為另一個黑圈點。

上述的操作,是很單純的看「降低老花眼圖表」的本身,所以才會有LLRLLRRR分別的融合,但是到了通視與交視時,由於兩眼對焦的位置不同,這融合現象又會有不同的組合,現只先簡單的說,通視時:LLRR融合,而LRRL則各別獨立成像;交視時:LRRL融合,而LLRR則各別獨立成像,詳情則等下兩篇再來仔細說明。


為何要大費周章的解釋,到底是兩個黑圈點?還是四個呢?因為通視與交視,都牽扯到融視的問題,這都屬匯視不同程次的運用,相信很多人一直未能學好通視或交視,可能大多是出在更基本的融視上,所以,希望這兩篇的述說,能幫助下兩丶三篇通視與交視學習的成效。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Centralization--匯視(5)


這一篇及下一篇合起來,是要述說些,平常我們的用眼習慣是怎樣操作?其中有些分析丶解說,可能會令你驚訝,竟然平常如此用眼而不自知!所以,就算你已先行學會了「通視」「交視」,也請能耐心讀完這兩篇。接著,才會再以另外兩丶三篇分別講述,如何看出「通視」「交視」!

若想要能看出「降低老花眼圖表」的原先用意,以致可以改善視力的話,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必需能很實際的善用匯視,否則會是功虧一簣,毫無成效的!哪到底要看出什麼呢?這等下兩篇學「通視」「交視」時再說,這篇只單純的談匯視散視的對比,希望因此能更瞭解,什麼是正確的用眼好習慣?什麼又是不正確的用眼壞習慣?

在這兩篇裏建議的一些操作,希望能以裸視來參與進行,萬一近視度數太深的話,戴上眼鏡也沒關係!但是以後的兩篇,在學「通視」「交視」時,不論度數多深,最好都能只用裸視。我教學的經驗裏,最深度數的學員是900度,也是沒問題的,照樣可以看出「通視」「交視」;一千度以上由於沒直接經驗,不敢斷言,所以只能說,裸視似乎應該也不成問題才對!若有讀者,深具千度以上的近視,也能以裸視看出「通視」「交視」的話,請能留言告知,讓我也能增廣見識!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Centralization--匯視(3)


上篇匯視(2)裏,總算把有關錐狀細胞和桿狀細胞分別的功能,以及它們跟「匯視」間的關係,接著進一步,又把「匯視」如何影響「視覺清晰」的來龍去脈,第一次地擺在一起,有了些較深入淺出的討論。可是仍有些言猶未盡的話題,將多加幾篇,再做些進一步的探討,才能把「匯視」詳儘的說明完備。在那以後,文章就會轉入一些,比較屬於操作性方面的學習及「匯視」的實際應用。

雖然「匯視」是我自己與小弟間研討後,為了達成較有意義的翻譯Centralization,自創性所立出的新名詞,但它的觀念,其實早已存在大多數人的心裏,只是一般人未曾太關心它的實質存在,也未曾特地加以思考的議題,所以也就常被忽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的相反用眼壞習慣就是「散視」,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擴張視角」吧!

這一篇將著重於從一般人對視力的觀點,來談「匯視」的問題,也就是從常識面丶一般認知丶甚至誤解或錯覺的層次,希望經由如此的討論,可以使你徹底除去對視覺的誤解,因而有機會能善加利用「匯視」的功能,進而改善視力。為了使讀者能達到了解「匯視」的最高層次,務請必需回去復習眼睛與照相機一系列的文章。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球員兼裁判 - 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7)


到底什麼是改善視力的「臨界期」現象?明瞭丶察覺它的出現存在與否,是否會直接影響改善視力的成功與否呢?不會的!在過去這60多篇文章裏,提到視力改善成功的所有例子,包括我自己在內,在視力明顯改善之前,都未曾有這項「臨界期」現象的概念。

先簡單的說,改善視力「臨界期」的概念就是平時視力「起起丶伏伏」現象的一個延伸,因隨著它變化形態(Pattern)的不同而決定是否已進入 改善視力的「臨界期」。如果對這視力「起起伏伏」現象有著較深一層的認知,在學習過程中若進展上遇到「瓶頸」「停頓」時,就再也不會那麼徬徨失望甚至放棄繼續下去

改善視力的「臨界期」現象的一些內容,其實在前面的文章中,片片斷斷的都已提過,在下一篇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8)會將先說明構成「臨界期」現象的三大原素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9)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0)裏會說明在學「臨界期」之前,還需知道的一些細節等到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1)」~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3)時,就會把「臨界期」現象作個綜合性的說明,這篇剩餘的篇幅,則來寫些為何促使我構想出「臨界期」現象的「背景資料」

為何視力仍未改善?學『貝茲法』時,還有那些困難?的兩篇裏,曾提過些較淺顯的說明,為何有些人學了貝茲法後,視力仍未改善?有人針對這兩篇的建議後作了些調整,情況略有改善。可是學了掌療後,照理應有較明顯的進展,可是,繼續仍有人跟我述苦,視力還是沒改善,若有,也只是非常的有限,還有一些人更是一直被「時好時壞」的狀況深感困擾。

在這一系列的「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的文章,都是一直在申述一件事,那就是,只要有「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的出現,視力就是已開始在進步中,可是光靠這樣的說明,並無法讓太多人真正體會到它的含意,除非能提出較俱體的解說不可!

綜合了我們這些已成功改善視力的經驗,加上與一些已很認真學習,但一直覺得沒進步的學員深討後,首創性的提出「改善視力的『臨界期』現象」,希望藉此能幫助有心想學好貝茲法的學員,所以才強調要以「球員兼裁判」的方式來自我肯定,不要受到傳統說法的影響。

「臨界期」現象的概念也是項「心理建設」,因為上述一直覺得自己視力仍未改善的例子,與他們詳談後,發現到,或多或少都已有型瞬間好視力現象」的出現,加上他們也不瞭解「時好時壞」的視力現象其實也就是「起起伏伏」的現象啦!,並不能把它們都以為是屬於不正常的現象,這不但在改善過程中會出現,連持有美好視力的人也無法避免的。

60多篇的文章以來,所有提出來有關「觀察到」的例子,都是較屬「負面」的用眼壞習慣,幾乎沒有例外,只要有壞習慣的用眼方式,視力就會跟著衰退; 稍微帶有「正面」性的例子,就是有人很快的改善了視力,的的確確!他們因改用好習慣後,視力就是跟著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事實上,這兩年來,我卻也同時很認真的尋找觀察持有美好視力的人,他們的人數當然遠低於視力衰退的。過程中,曾與17位詳談他們為何存有好視力的緣由。 雖然在沒跟我詳談前,這17位都未曾聽過或知道什麼是貝茲三原則」,哈!沒有例外,每位確實都持有「貝茲三原則」用眼的好習慣。

其中只有四位(佔不到17位中的1/4) 自己真正知道,為何會有好視力的緣由。 其中兩位是在小學時被教導而學到的,一位現年36歲的是父母親教的,另一位現年21歲的是國小老師教的他的故事已上貼在賢哥閒聊室褒獎洪英花老師的一文裏另兩位是中學時自己體會出來的,他們的年歲分別是74和30

其餘的13位,在沒跟我詳談之前,都一直以為是天生或遺傳的,一旦被我點破,以「貝茲三原則」分解他們所持有的用眼好習慣後,除了其中的一位外其實經過我兩年不時的觀察,他的確是一直持有用眼好習慣,只是另有其它的原因而嘴硬不肯承認罷了聽後都「恍然大悟!」,只是仍不知何時丶何處學到的?

套用貝茲醫師的說法,其實原因是很簡單的,只不過這些人都一直維持著四丶五歲時的用眼好習慣。 照貝茲醫師的觀察與發現,四丶五歲時的小孩持有最自然最美好最正確的用眼好習慣,只是大多數的人,以及我們這些視力衰退的,都因受到父母老師主流醫師錯誤教導的污染,以及其它環境因素所造成日後壞視力的產生

17位友人的用眼好習慣: 如何發覺這些好習慣?如何被教了那些好習慣?在不同的環境丶情況下又如何適時的調整眼睛的運用?……等等,只要是值得我們借鏡學習效法的,都會寫在一篇「有美好視力的見證人」的文章裏,在最近的將來會上貼在「賢哥閒聊室」與大家分享。

藉著這些人的經歷,再次鼓勵有心想學貝茲法的人,不論在改善的程度仍是有限,亦或學習上遇到了瓶頸或滯留不進,希望都還要有信心繼續下去,因為這些一生視力美好的人,也都見證了「貝茲三原則」的的確確是值得學習並擁有的。

上述所提到的那位30歲年青人,用眼的現象中與本文主題有關的部分,值得先提出與大家分享,也可以佐證我首創的「臨界期」現象是項合理的概念與教導。兩年前第一次遇到他時,就已知道他的視力好過常人,只是因為視力一向都很好,也從未去驗過光,所以連他自己都不詳確知道到底真正的視力有多好。

上個月底,他曾搭「紅眼班機」(Red-Eye Flight,也就是半夜飛越美國東西岸的長途班機,由加州飛來東岸停留六天。抵達後的第三天中午,找到了機會急著問他,像他視力那麼好的人,平常視力是否也會有「起起丶伏伏」「上上下下」「時好時壞」的現象呢? 若有,只是偶而在一天裏的起伏呢?還是也包含隔天或隔幾天的現象呢?哈!他回答得即簡單又乾脆,「都有」!

當場他又宣稱,那個時刻是幾天來視力最差的時候。但是從來都沒驗過光,也沒用過視力表,怎知道自己的視力有起伏的現象呢?因連了三天沒睡好覺,加上時差仍沒完全改過來,所以可能會是「心理作用」罷?不然他怎會知道? 當然他給了令我蠻滿意的回答與說明,這些,以及其它些值得分享的經歷,等以後那篇「有美好視力的見證人」再來述說。

同時,那天也要他用視力表大約測試了他的視力,在宣稱視力不太好的情況下,量出來的竟是20/10(也就是台灣的2.0),他很有自信與把握的說,若情況好的時候,20呎外還可以再很清楚的多看出三行,若是的話,就是20/5(也就是台灣的4.0)哇哩咧!其實那天他已猜出那三行中一大半的字了,有這麼好的視力,真令人羨慕!

此篇文章插入這位30歲年青人的見證,重點不在分享他持有多好的視力,而是要藉機來強調兩件事:

(1)連視力那麼好的人,視力「起起丶伏伏」的現象是在所難免,那在你學習過程中,若也有「時好時壞」的視力現象發生時,不要誤判那是沒進步。反而在以後三篇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1)」~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3)學完了改善視力「臨界期」的真諦後,能夠更深一層的自我肯定「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因而使你在視力的改善上能夠有大越進的成果。

(2)一位無師自通,自己想出的各種用眼好習慣,完全吻合「貝茲三原則」的成果,就是會持有美好的視力。這的確會讓所有想學「貝茲法」的人,更得認同丶肯定和鼓勵


如果你是照著順序一系列的讀到此篇文章的話,可能或多或少的,都已開始「裸視」了,所以我還是要不厭其煩的再次重申,「裸視」時一定要切記盡心盡意排除所有用眼壞習慣:不眨眼瞇眼凝視(俗話的「看的入神」)呆視(俗話的「看的出神」)散視等等。

這些用眼壞習慣,的確會帶來視力的嚴重衰退。除了「散視」不容易被他人觀察到外,只要你細心的注意,任何人若有:不眨眼瞇眼凝視呆視等等壞習慣的話,包準他會是位視力衰退的人,這也就是我特寫台北街頭見聞錄 - 奇遇四位陌生人與大家分享我所觀察到的用意。 希望在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8)」丶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9)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0)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1)未上貼之前,你能前去看看那篇文章,作為自我的警惕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球員兼裁判 - 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5)


因我一開始學「貝茲法」,若沒記錯的話,沒過幾天就嘗試白天裏一直維持著「裸視」,夜晚在家也是照樣,但夜間外出開車時,只是在有月光和良好的路燈照明時,才敢大膽的試試「裸視」。所以,在上面一篇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4)裏,我很坦誠的告訴讀者,在學「貝茲法」的前六個月「看不清楚」的現象仍是不停的跟著我,可以說我也曾經歷相當煎熬的一段時日才適應的,尤其最初的四個月,很多次都想放棄「裸視」

但是我還是堅持住了,每當遇上「看不清楚」的現象時,內心立即以「半杯滿」的心態來迎擊,的確就像上篇裏的建議一般,開始調整為正面的想法,只要(回到家,若是在外邊的話)立即作「賢哥式的掌療法」就能「一定會看的更清楚」,盡可能的放鬆自己,同時更加注意「貝茲法」所教的所有用眼好習慣。

學了「貝茲法」六個月後在2006年12月的驗光,我三項的視力「近視」「散光」「老花」都有著大幅度改善,(請參考「改進視力的自然療法文尾12/22/2008所加上的後記)。那時「看不清楚」現象雖然仍會發生,但嚴重性不但減輕很多,而且維持的時間也相對縮短,更重要的,次數與頻率也由經常轉為偶而。


所以,只要不牽扯到安全考量的情況下(譬如:開車操作機器等等,則不要超之過急),盡可能越早「裸視」越好。一開始時,總要經過一段適應期,假若你能把心情放鬆丶處之泰然,讓看不清的東西「隨它去」,不然就戴上眼鏡,絕不要硬瞪眼睛使盡眼力想要非看清不可!

當然這時最忌諱的用眼壞習慣,譬如:瞇眼凝視呆視散視等等,一定要排除,切記!切記!

「裸視」的確是練習所有「貝茲法」裏提過的各種用眼好習慣最好的時機,若已忘記它們了,不妨回去再讀以前所有文章裏所提過的例子,譬如: 眨眼掃描來回移動素描輪廓拼圖式的看法怡動丶匯視丶放鬆等等,當然也不要忘記第一小撇步第二小撇步的用眼好習慣。

時時處處要留意善用所有的「用眼好習慣」,這是「裸視」首要的心思意念,譬如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3)後記裏所陳述的例子,當陪家人一起去看電影時,心裏也不知是否能勝任的以「裸視」看完一場電影,為了不想浪費US$9元的門票,暗底裏把眼鏡放在夾克的內袋裏備用,萬一不行時只好把眼鏡戴上,心想不必要逞強,更不需要死要面子啦!

好在美國的90分鐘電影之前,有30分鐘的廣告加上預告片,那段時間裏,有足夠的時間,作了多次的深呼吸,讓自己靜下心來,不停的以拼圖式的方法適應那麼大的銀幕,畢竟這是自從學了自然療法改善視力以來,第一次上電影院,當然是有點緊張與徬徨,一開始時,的確是花了十多分鐘的練習與適應,總算這一切的準備沒白費工夫,接著的90分鐘電影 SLUMDOG MILLIONAIRE (貧民百萬富翁)竟可以順利過關,完全不需戴上眼鏡。

以前讀到「重新學習看」"Relearning to See" by Thomas R. Quackenbush這本書裏的一小段,提到「看電影」是個學習「用眼好習慣」的好場合,但從未想去試它,可能是自己太小氣怕白浪費錢,也沒親身體會過它,可能是自己信心仍不夠堅強,怕視力的進步還沒好到那種程度,哈!沒想到在家人的推丶拖丶拉的情況下陪他們去看了場電影,竟然應驗了「重新學習看」作者的述說,早知就該有「醜媳婦遲早要見公婆」的心態才是,不是嗎? 鼓勵大家不妨試試!

當然你可能會問到,就算「看電影」是個學習「用眼好習慣」的好場合,但我們總不可能天天用「看電影」來改善視力啊?何況不是說「用眼好習慣」應該是「Keep It All the Time and All Day Long」嗎?我們更不可能時時看電影啊?沒有錯,「看電影」只是個特殊例子,提出它只是希望能舉一反三的,抓住各種可能的機會來學習「用眼好習慣」

再談視力表的文章以來,我一直強調需用「視力表」來幫助察覺視力的改善,同時也能幫助察覺瞬間好視力現象的出現,尤其在衡量是否能多看幾行丶能維持多久?只有靠著「視力表」才會客觀,但「視力表」本身的用途,一旦明確「瞬間好視力現象」的出現後,對有些人來說,或許也會有「瓶頸」或「極限」現象的出現

原本是用來幫助你改善視力的好工具,一旦成為絆腳石,這時只好把它用來「素描」大『E』字就夠了。當然要繼續作「掌療」,但作後暫時不要再用「視力表」來量能多看幾行,也暫時不必再去量「瞬間好視力現象」能維持多久。

這時提出這個議題,似乎有點突然?一位曾參加去年11/29講座的學員告知,花了好幾個禮拜的時日,每天作一次二丶三十分鐘的「掌療」,好不容易的,才把「瞬間好視力現象」四秒鐘拉長到四十秒,可是又已過了好幾個禮拜了,一直未能突破這四十秒鐘的「極限」。雖然沒有明說,但字裏行間,我已能感到他心中可能的失望與無奈

首先我要恭喜這位學員,「瞬間好視力現象」已是很明確的發生了,所以視力當然已在改善中,是絕對不容質疑的!另外也要肯定他的確已學到「自然療法」的中心理念,不要用人為的方法強加執行,其結果可能就會適得其反。因為在未得到我的建議之前,他已作了很明確「順其自然」的決擇,那就是早已改成兩丶三天才測量視力表一次。

在此我要加碼,反正已有「瞬間好視力現象」的出現了,雖然每天繼續作「掌療」,但每當作完它時,乾脆把「測量視力表」的事暫時擱置一旁三四個禮拜,甚至一兩個月。現在開始改用其它較自然的方法,繼續學習「用眼好習慣」,也用來測試視力的改善。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新鮮的建議,只要用心點,你可能都已作到了,譬如,另一位學員hy改善視力的自然療法-貝茲法講座-通告意見欄裏的留言也提過類似的述說,「……有時走在路上也會“突然”清楚看到招牌上較小的字……」

不論室內或室外,找些目標,只要是經常身處經過的地方,近距離(十公尺以內)中距離(十到三 四十公尺)遠距離(五十到一百公尺)更遠距離(百公尺以上或更遠的)等等,各選些顏色較鮮艷的東西,當然各種字體圖案路牌樹木建築物等等皆可,只要可看出輪廓即可,並不一定須能看得很清晰的。

這兩年多來,我就是一直有十來個不同距離的目標,由於有著不同的顏色丶大小丶型狀丶距離等等,這樣的選擇達配,較不易造成心理單調的反應,因此也較不易造成心理疲乏而無法放鬆,希望能夠試試,或許也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幫助,總之,這也是能幫你肯定視力已在改善中現象。


再延伸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2)文裏所提到的例子,這位友人1/21打來的第一通電話,談話中讓我簡單的瞭解到,她只讀了去年十二月及今年一月所登的幾篇文章,在未曾經由我親自的教導和鼓勵,她只學了掌療「素描」大『E』字,也很快就主動的開始早上起床後「裸視」一兩小時,由於自覺視力改善不少,所以高興的打來電話致謝與分享。

想起電話裏,她所陳述的一些細節令我深感納悶,其中談到用眼壞習慣時,「瞇眼」竟參雜在她的學習操作裏,所以過後的兩天中,曾打回去五次的電話,問清她視力改善的來龍去脈,才知她不知如何丶也未曾去看過以前的舊文章。即時的糾正,讓她在往後的日子,又有了更加的進步。

幾天裏高興的開始告知些她外地的友人,也請他們上網看我的文章,真希望他們也能改善視力,尤其若能去除老花眼,更是她的朋友們所急要的。1/25下午,此地台灣同鄉會新春聚餐見面時,她一直很興奮的告訴丶分享與會的人,那天是25年來,第一次從起床後一直沒戴眼鏡已長達七丶八個小時,而且一點也沒覺得有什麼「不順心或不如意」的感覺。

今天(2/16)下午,為了寫上面這一小段,特地打了個電話,問及她視力改善的近況?首先很失望的告訴,她今早坐著先生開的車子外出一趟,前一陣子「裸視」可以看得很清楚的一些景物,竟然非常模糊不清,急著想知道是否學習出了差錯?是否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

首先安撫了她心中的焦慮,說明這是視力改善過程中,幾乎無法避免的現象之一,再次提醒她,上篇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4)文章裏的一小段警語「每天視力起起伏伏的幅度會拉大,時好時壞的視覺可能會較為顯著」,並且告訴她下次再發生時,一回到家立即作「掌療」舒緩突然又看不清的現象。

得知今晨的現象是正常中的一環,馬上又很興奮的告訴我,這一陣子,已有好幾次「瞬間好視力現象」特別的明顯,而且時間也持續很久,更令她感到心曠神怡的是,當時清晰明亮的程度都是前所未曾經歷過的。哈!讀者們,我這位70歲的友人已進入視力改善的「臨界期」了,詳細的解釋等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7)~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3)再來述說。


總之,上述的例子,都在述說一些「視力已在改善中」的可能現象,這也都是「裸視」才能享有的,但是若你近視的度數在三百以上的話,一下子就「裸視」當然是不切實際的,下篇就是要講如何處理丶降低度數才算最合宜。




2009年1月2日 星期五

Relaxation - 摀眼掌療法(5)


怎能知道是否做對了「摀眼掌療法」的放鬆呢?很簡單,除了最初的幾次不要太計較外,平時做完「摀眼掌療法」後,若做對了,睜開眼睛時,你應該享有意識瞬間好視力現象」,那怕只維持短短的幾秒鐘而已。一旦有了這瞬間好視力現象」,在往後的日子,它的持續時間一定會增長的。

前一篇摀眼掌療法(4)裏談到的「 賢哥式的掌療法」,過程中還有幾件事值得你去注意丶察覺,相信也能幫「摀眼掌療」做的更有效果。

回顧摀眼掌療法(2)」裏提到交叉在額前的手指,一定要找到最合適你個人的擺法,否則你不可能達到全然的放鬆。 當你進入第二循環時,只要你很小心的沒去動你的雙手,當然這時眼睛仍是閉著,如果只憑感覺還可以覺得到那一隻手掌是在上或下時,表示你還是沒做到全然的放鬆。

因為全然放鬆丶手掌又不動時「觸覺」應已暫時失去效應,手掌與前額在感覺上應已是「一體」了。若沒達到這種放鬆的程度,請再復習「賢哥式的掌療法」裏的說明,做些適當的調整。

當你做完第一循環時,「賢哥式的掌療法」裏提到的16個部位與全身,總體性的來講,應都已做到某種程度上的放鬆,這時也應察覺到,你頭的重量似乎增加了很多,甚至會重到輕擺在顴骨上的雙掌底部已支撐不住了。

這就是為何在摀眼掌療法(2)裏,我曾強調過「頭丶頸丶背」所成的一條直線不要過分的往前傾斜,解決的方法是墊高桌面上的手肘而不是在手臂丶手肘丶手腕上使勁丶加把力想撐住頭,更不應只想暗中挺直脖子。後兩者的作法,只會讓你更加無法達到全然的放鬆。

「摀眼掌療法(2)」裏也提過,頭的重量約是體重的8%,若體重是60公斤的話,頭的重量約有5公斤,對已放鬆的肢體來說,這區區的5公斤是相當沉重的負擔。所以,盡量讓約2/3頭的重量由「頭丶頸丶背」所成一直線的背脊來承受,剩餘的1/3才由雙手臂來支撐,如此作也定可增加「摀眼掌療」的果效。

當身體過於疲憊,加上摀眼掌療」的技巧也學了很成熟,有時全然放鬆結果,會意外的讓你打瞌睡,甚至帶你進入夢鄉丶真的睡著的。哈!賢哥自己已有多次這樣的經驗了,不過「摀眼掌療」畢竟是要做意識型」的放鬆,若真的睡著的話,效果是不太大的,所以若能清醒過來再做,可能會是太勉強的,不如乾脆就去睡個覺吧!畢竟我們人的身體也該有適當的休息,不是嗎?


至今賢哥還沒遇過有人做了三丶五次後,仍未有意識瞬間好視力現象」的經歷。萬一,你一直沒經歷到意識瞬間好視力現象」,這幾篇文章很明顯的,內容上仍寫得不夠完美,可能不巧漏掉丶沒寫到你所遭遇到的困難,若是這種情形,請在意見欄留言,讓賢哥能有機會補上那一方面的議題,如果留言不願被公佈請能註明,但也請將e-mail地址寫在文中,以便可以私下跟你聯絡。

不然就重新好好的再讀一次,希望能找到是否有疏忽了那一部分前面幾篇「摀眼掌療法」裏的說明與作法。 萬一如此的認真學習還是沒有成果,也請不必太早氣餒,讀完以下的說明,或許就不會令你太快放棄繼續學下去的意願。

在此重申,不是需要等到這四十幾篇文章裏,所有的知識丶技巧學會了丶做到了,視力才有大幅度改善的可能。再次強調,不是的!事情可能比你想像的還單純些。每個人視力衰退的原因都不一樣,假若你有幸碰到一樣技巧,剛好可解決你下意識裏最嚴重的用眼壞習慣,那在短短的三丶四天到兩個禮拜間,就會察覺到視力的大幅度改善。

當視力有了大幅度改善,假若只是單純的老花眼,當然可以立即完全不要戴眼鏡,但其它若又有近視丶散光的話,並不表示也一定可以立即完全不需戴眼鏡,剩餘的視力問題則仍需靠「貝茲三原則」的其它好習慣,才能慢慢進步到不要戴眼鏡的境界。

當然在你學習的初期,若沒能很快找到一個新用眼好習慣,令你視力在短期內有大幅度的改善,這樣的情況也不必太喪志。只要肯在「貝茲三原則」下漸漸改變用眼的習慣,只不過是需要較長的時日才能察覺到進步的。 很多人沒足夠的耐性就中途而癈了,因此在「摀眼掌療」一系列文章之後,將教你如何察覺「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


最後要提醒,享有意識瞬間好視力現象」並不是「摀眼掌療」的終極目的,只是過程中應有的短暫好成果而已。「摀眼掌療」不但可以使你的眼肌獲得短暫的全然放鬆,而且一段時日下來,如果做得勤的話,它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去除經年累月丶長期僵化的眼肌,因而可以改善嚴重的視力衰退。

所以,「摀眼掌療」的終極目的,是要把過程中所得的全然放鬆,轉移到日常用眼的習慣上。如何做轉移呢? 等另幾篇有關「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的文章時,再來詳談。總之,別忘了!所有「貝茲法原則」所帶出來的用眼好習慣都應「Keep it all the time and all day long」


後記:1/5/2009
Flymind我的近視自然療法學習記錄裏提到「……都在臨睡前做, 回想過程, 大部分都會恍惚到接近睡著, 因此就沒有全然的放鬆, 往往睜開眼的時候, 視覺上是變亮, 視力上卻沒有變清晰. ……」 哈!賢哥以前也曾幾次做「摀眼掌療」做到睡著,同樣地,也大多是發生在臨睡前做的關係, 的確也曾發現到「……會恍惚到接近睡著, 因此就沒有全然的放鬆,……」 ,所以就盡可能改成在早上丶下午或傍晚「摀眼掌療」,很快的就察覺其效果改善很多。 希望這樣的說明,能帶給些幫助!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動!動!動!萬物都在動!


許多人都會很納悶,把「貝茲三原則中的 Movement 翻譯成「怡動」,似乎是有點彆扭的。在Relaxation-電腦族視力的困惱一文中的結尾時,我已略略的提到了,為何要這樣翻譯的用意。

本篇及以下三篇動!動!動!心思意念跟著動!「動!動!動!活潑孩童最愛動!」暈車丶暈船丶暈機 與 視力衰退」合起來, 要再更深一層的來探討,貝茲醫師在選用 Movement 作為三原則之一時,他所要傳達有關「動」的意念是相當廣泛的,並不是只停止在我們一般人的想像中,對「動」的通常概念而已。

在這一系列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文章中,所有已經提過有關「怡動」的說法和例子,本文及以下三篇中盡可能把他們,重新用較整體性丶綜合性的,擺在一起來復習。

這樣,讀者對「怡動」-(Movement)應該會有較全盤性的了解,幫助你能夠更加充分的融入你的新用眼習慣,因而可穫改善視力的結果。

另外,有些人常受暈車丶暈船丶暈機等毛病的困擾。這些毛病在英語裏統稱為 Motion Sickness (因『動』帶來的症狀)。以後,在一篇「暈車丶暈船丶暈機與視力衰退」的文裏會提到,只有極少數的人,是有其他病因而造成的現象。

你將會發現,絕大部分有此毛病的人,一旦學會了「貝茲三原則後,就算視力還沒完全改善,不必靠藥,這些暈車丶暈船丶暈機的症狀,也很可能迎刃而解的一掃而空。

等到暈車丶暈船丶暈機與視力衰退」一文時會再詳談,現在只先給個提示,查問多些會有暈車丶暈船 暈機現象的人,只要你問的人數夠多,你一定會發現,這些人絕大數是視力嚴重衰退的。

整個宇宙不停的快速擴張,地球不停的自轉也繞太陽公轉,台北101大樓就算沒有地震或颱風,也是不停的幌動,所以,萬物都在動!沒有「絕對」的固定體存在!

不論我們的感覺是否能察覺,萬物都在動是無法否認的事實!但這與視覺的好壞又有何關連呢?自然的現象是「動!動!動!萬物都在動」,想要有自然的好視力,我們必須回到最合乎自然的用眼方法。

貝茲醫師從觀察四丶五歲的小孩子,加上那些視力還未衰退的,發現到一項一直被人疏忽的「真理」,那就是小孩子們和視力良好的人,他們對「動」「不動」的下意識裏的認知,與視力衰退的人,是存有極大的差別。

若想改善視力,除了依照貝茲三原則,改變用眼的習慣,同時也須開始作些「心理建設」,徹底調整對「動」「不動」的關念,如此,相輔相成的,會帶給視力改善的事上,增加更多的籌碼和果效。

以下有一個操練的建議,可以在室內也可在室外,兩種處境都去試著去作更好。若是在室內,不論是坐著或站立著,最好你的背越靠近牆越合適,也就是讓眼前有較寬廣的視野空間。

拿一枝鉛筆(食指丶筷子丶或任何一細直的東西皆可)直立置於鼻前約一英尺(約 30.48 公分)處,高度約與瞼或兩眼同高,方向是與地垂直,也就是與身體平行。以下的操作,須注意到幾件事。

這枝筆儘可能固定在它原有的位置,也就是當身體或頭不管怎麼動,都儘可能的不要去移動它。兩眼往前看時,隨時保持「匯視」焦聚於最遠處,室內可能就是牆或牆前的家俱。也就是說,你的視覺的焦聚要越過筆,不要刻意的去看它,當然周邊視力或餘光自然會知道它的存在。

下面要作個左右來回掃瞄的動作,記住!兩眼千萬不要散視,一直要保持往前「匯視」的看,看遠處的景物,頭要左右慢慢的轉,動作越慢效果越好,肩膀儘可能不要轉動,尤其,不要只動眼不動頭。

首先,頭往左邊慢慢的轉約達75度,或轉到你認為已到盡頭,而不必到需轉動肩膀為止,眼睛要跟著向前掃瞄遠景。然後,換個方向,頭往右慢慢的轉,超越過置於身前的筆,繼續往右慢慢的轉到75度處。這樣的,左右來回作個兩次。

好!現在立即就作,作完才讀下一段的說明。請勿偷懶,否則你會失去澈底瞭解和體會,新舊不同用眼的方式。

前面一大段裏,我曾提到,把那枝筆儘可能的,固定在它原有的位置,作到了嗎?當頭在左右來回慢慢的轉,眼睛也跟著頭而轉動,眼前的景物(牆壁或家俱)和那枝筆,都是固定在它們原有的位置,動的是你的頭丶你的眼,不是嗎?

固定的景物和東西就是固定不動的,這就是我們一向的認知,我們的視覺也跟著如此的解讀。如果剛剛的操作,或以前從未注意到這種視覺的認知,請再操作一次,好好體會我們以前的用眼就是如此的操作。

這應是天經地義的事,似乎跟視力沒有任何直接的關連。但貝茲醫師卻提出完全不同的見解,他建議我們想要有好視力,最好就是改變「看法」,因而可更加幫助我們改善視力。

什麼是自然的「看法」呢?簡單的說,就是「動!動!動!萬物都在動」的看法,這樣才合乎自然的實際現象,眼睛的「看法」當然也要合乎自然的原則,才能回到自然該有的視力。

如何 改呢?等下篇動!動!動!心思意念跟著動!再來細說如何改變這種新的「看法」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貝茲法不是眼球運動


「貝茲法」不是「眼球鍛鍊」,也不是「眼球運動」,更不是「眼球亂動」。這三個用詞在以前的文章裏多次出現過,但一直未加以詳細的解說,這篇文章裏,合起來把它們說個清楚,釐清一些可能的誤解,希望從此沒有人會被這些用詞誤導。

相當多的網頁,也有幾本在市面上流傳的書,都宣稱是傳講「貝茲法」,可是又同時宣揚「眼球鍛鍊」「眼球運動」。從未看過這些作者,曾特意將他們所倡導的「眼球運動」,與貝茲醫師所倡導的 Movement 之間的相似處或相異處,作任何的申述。

這些作者難到都沒注意到,貝茲醫師在他的著作裏,不但不倡導所謂的「眼球運動」更是強烈的加以反對!這些作者難到也沒瞭解到,貝茲醫師對視力衰退主因的發現,是歸疚於,眼肌長期的拉緊丶疲憊和僵化嗎?他認為造成這些現象,是由於長期用眼的壞習慣,不適當的「眼球運動」而促使這些現象更加惡化。

有些的說法是屬較緩和性的,可能還沒嚴重到過分造成視力的傷害,我也較緩和的評論,他們的述說是不符合「貝茲法」的理論與原則,這種教導若對改善視力有點效果的話,最多也只可能是事倍功半而已,可能也無法持久。

有的卻是錯得離譜,跟貝茲三原則的說法是完全的相反,就算因循「貝茲法」原則,而教導一些平常正確的用眼好習慣,相反的,又教導了些完全會造成眼肌疲勞的「眼球鍛鍊」「眼球運動」。這種說法的後果,輕的只是互相抵消視力改善的可能性,嚴重的則是造成視力更加衰退。

不假思索的跟隨上述的「貝茲法」,努力學它試想改善視力,結果一事無成,最簡便的,當然就是責怪「貝茲法」根本是無效,萬萬沒想到,問題是出在所謂的「眼球鍛鍊」「眼球運動」,而不是在「貝茲法」本身的原則和理論。

問題是如何才能明辨, 怎樣的「動」才合乎「貝茲法」的原則?因而可以改善視力反之,「動」到怎樣的程度,是屬「眼球運動」「眼球亂動」?因而造成視力衰退呢!

以前也已提過,貝茲醫師選用 Movement 作為自然療法的原則之一,他的用意不是只止於「眼睛」「身體」「動」而已,這是本文討論的範疇,另外其它有關Movement的用意,會在以後動!動!動!萬物都在動!動!動!動!心思意念跟著動!的兩文裏,加以詳細論述。

如何輕易的明辨,怎樣的「動」是合乎「貝茲法」的「怡動」-Movement呢?很簡單任何「動」的方式上,必須 同 時 兼顧到「匯視」和「放鬆」的配合,那就會是「怡動」,不然就很可能是「眼球運動」,甚至是「眼球亂動」。其次要注意的,就是運動本身的目的,到底是為運動而運動,還是為養成用眼好習慣的活動?

貝茲自然療法三原則一文裏就已提過,這「貝茲三原則」不是各自單獨運作,分別互不相關的三個原則,而是相輔相成,同時運行缺一不可的。而且,請記著,貝茲醫師強調,所有用眼的好習慣應是「Keep It All The Time And All Day Long」

反之,任何說法若強調每天只要作一兩次每次只要幾分鐘動作需使勁或用力,又強調這些動作與其它時間的用眼習慣不相關,要小心!這些很可能只是「眼球鍛鍊」和「眼球運動」而已,請務必各自斟酌,這些說法是否會造成視力的傷害。

一提到要學習斟酌,可能會造成有些人的困擾,所以下面會有一些實際的例子,就是用來說明和分辨的。 至於上述……強調每天只要作一兩次,每次只要幾分鐘……」裏的次數時間並不是重點,要注意的是這些「眼球運動」方法與目的

所有教「貝茲法」的人,也會建議些「每天只要作一兩次,每次只要幾分鐘」的眼球活動,就如眼睛與照相機(4)一文裏,也是建議應常作對那個「E」字的素描,每天只要作一兩次,每次只要幾分鐘。為何我們對這種的眼球活動,就咬文嚼字的不願稱呼它為「眼球運動」

一般人對「運動」的定義和見解,有著很大的分岐,所以這裏所談的,只是針對與視力有關的論點。所有多年來流傳的各種「眼球運動」,大多是不合乎「貝茲法」自然療法的原則,為了區分清楚,免得被混為一談,就像貝茲醫師本人的論點,我們這些「貝茲法」的追隨和受益者,也是堅持不贊成所謂的「眼球運動」

就拿素描那個「E」字的例子來解說,記得?在述說素描注意事項裏,曾強調,兩眼要「匯視」,也要「放鬆」,操練的目的是要養成好習慣,看一個較大的東西,一定學習先掃瞄輪廓,若有這個好習慣,到了眼睛與照相機(6)一文裏的長方形,就派用上場了,也就輕易能看出左右兩半片的不同。

我也曾提過有機會時,譬如在捷運車上,免得眼睛閒著沒事的「呆視」(發楞 Spaced Out),趁機練習眼睛打「8」字的掃瞄車窗的框格子不是毫無目標的空轉(這也是種 Spaced Out),是種很好的眼球活動,當然也是隨時維持著「匯視」窗框,動作不必急,目的是讓眼睛「放鬆」

同樣是在介紹眼睛打「8」字,有一主流西醫在他網站裏,強調眼睛打「8」字,速度越快越好,越能把眼肌練的健壯。這種以健壯眼肌為目的的「眼球運動」,不練也罷,越練眼肌是越繃緊,也越僵硬,矯枉過正的作法,視力不加速衰退都很困難的。視力沒有焦點的打空轉(Spaced Out),結果就是「散視」習慣的養成,也會造成視力更加惡化。

另外也有個主流西醫的網站,介紹的是眼睛打「0」字的「眼球運動」。不但有圖解說明,還更強調,眼球的水晶體在眼框外緣打轉時,越能擠到外圍越好,宣稱如此作,不但可更加的練壯眼肌,讓它能更有彈性,一旦眼球活動靈巧,視力就會跟著好。

哎!這又是一種視力沒目標丶沒「匯視」的說法,更糟的是還建議違背「放鬆」的原則,撐擠眼球的水晶體到外圍,說開了,就是用力使勁啦!若是有效的話,真巴不得,他能將它推廣到他們自己的醫師界,不要求太多啦,只要能把目前2/3戴眼鏡的眼科醫師,降到1/2就令人佩服,而且皆大歡喜,全民也跟著得福,不是嗎?

其實,我仍有些例子,是宣稱「貝茲法」教學的,沒想到也把「眼球運動」混在他們的內容中間,可說是企圖魚目混珠,或許以為多容納些不同的說法,可讓人以為他們較有雅量,可增加被接納的成果吧!但我是純「貝茲法」的受益者,深知「貝茲法」的有效度,哈!仍堅持只傳它,不傳別的。

我想這幾個例子,應已足夠說明「貝茲法」裏所談的「怡動」-Movement ,絕不是什麼所謂的「眼球運動」。其實,我也還有至少五丶六個例子,可再寫上兩丶三篇長文的,不過,現已是週末了,讀的丶寫的,大家都省點時間吧!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眼睛與照相機(6)


假若你看到這篇文章,是經由搜索網路,或由我的部落格以外的直接連結進來的,請能暫停,不要繼續讀下一段以後的文章。而應該回到眼睛與照相機(1),從頭讀起,若能將這一系列,有關「眼睛與照相機」的前面四篇文章都先讀過,尤其眼睛與照相機(4)眼睛與照相機(5)更是不可錯過,否則以下內容,對你想以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用意上,無法達到最高的效果。


「眼睛與照相機」異比的應用:

(III)「先筆後墨,改善視力」

若有興趣想知道「先筆後墨」的連結內容,請等到全文讀完後再回來擊打它,這也可在本部落格主題以外,讓你學到些「題外話」的常識,那就是學畫中國國畫的原則之一。

另外,在沒進入說明前,請你重新看,兩篇前眼睛與照相機(4)結束前的那幅插圖,同時,也再問同一個問題:假若在不能讓別人看到這個插圖的情況下,你將如何用你自已的講法,說出你到底看到了什麼?

看此圖後,請暫時停頓一下,等想好答案後,再繼續讀圖後的文章。




上述的問題裏是包含著兩小題,首先你到底看到了什麼?,另一半是如何跟他人講你看到的內容?

其實我更急著想要知道的是「你是『怎樣看』這幅圖的?」「看對方法」比「看出內容」來的重要「看對方法」,表示你無形中已學到了「貝茲法」,視力改善已是指日可待!

反之,若能「看出內容」,但卻用錯方法,我擔心你視力的改善,可能會是遙遙無期,除非你好好重新讀這一系列的文章,更認真的學「貝茲法」該有的知識。

如果在兩篇前眼睛與照相機(4)結尾時,只靠著那篇文裏的(I)練習看「E」字:素描輪廓 裏的一些說明,加上以前零零星星提過的資訊,你就已能夠「看對方法」我要恭喜你,相信等到以後一篇球員兼裁判-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的文章裏,你一定可測出你近來的視力,確確實實的在進步中,只是你還不懂得如何察覺它吧!

如果,你是讀完上一篇眼睛與照相機(5)裏的(II)拼圖遊戲與用眼習慣文章後,在第二次才「看對方法」的話,我也要恭喜你,相信你基本上已學會「貝茲法」該具有的資訊,改善視力也會很快就實現了。

萬一你兩次都看錯方法的話,一方面,我會很氣餒,過去一段時日,沒暝沒日寫文章,可能是白費我的精神和時間,另一方面,你不會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吧?

雖然「貝茲法」的原則是很淺顯的學問,但對視力衰退的人來講,都是很「陌生」的常識,若不用心學習,再簡單的方法,可能對你也是無效的。

『怎樣看』才合乎「貝茲法」呢?首先讓我說什麼是錯的看法!特意將長方型畫大,讓它幾乎與版面同寬,如果你第一次的反應是,左眼看左半部,同時,右眼看右半部,真會讓我氣炸!到現在仍不知基本的「匯視」嗎?

哇哩咧!這就是完完全全的「散視」,這也是這一系列「眼睛與照相機」裏講的,一眼望出去,想同時看整面的圖像,是照相的方式,也就是造成你視力衰退的緣由。


已特意將長方型的外框畫得粗粗的,也特意塗的黑黑的,這已算夠明確的暗示了吧!

另外在兩篇前眼睛與照相機(4)裏,該注意的事項如下:……(8)隨時集中注意視力的焦點,是在黑白分明的輪廓線上,而不是在字體上。也已提示了,要看一個大物件時,『怎樣看』才合乎「貝茲法」呢?

首先就是要好好的素描輪廓,尤其,黑白分明的輪廓線上更該如此。再來就是把較大的景物,分成「拼圖」來看。如果一個大圖裏,存有明確各別小物體的話,那「拼圖」時的每小塊,自然會很容易選擇。

但萬一沒有時,那怎麼辦?那就自己主動的,在你的腦裏想像,把整圖大約的分塊,然後將每塊分別來素描。總之,學到這理,你也該知道萬萬不可想要「一覽無遺」同時看到整圖。

以這個長方型來當例子(其實也適用於任何其它情況),若只垂直的分成四大塊,每一塊是會太大(寬)了點,因而可能促成你會散視,一般而言,分成5~7片都會是很好的選擇。

每一個分塊,先輕快的在它的輪廓不論它是否實質的存在素描,然後在這分塊裏頭,一方面,左右來回掃描『Z』字型筆畫的方式,也就是英文裏所謂Zigzag的動作啦!,另一方面,素描的動作也要往下拉,這樣左右來回四五次或六七次,你就會掃完素描,同樣的,再去掃描其它的分塊。

好,現在再回去看上面那個插圖,分段掃描後,看出圖中內容的相異相同處了嗎?如果已充分學到了「貝茲三原則」,「怡動」+「匯視」+「放鬆」,你會很輕易的看出,左右兩半顏色深淺是不一樣的。

若還沒看出,不必失望也不必氣餒,這圖的設計上雖是很簡單,而且也不具什麼太深的學問,故意把左右色彩弄的很接近,卻是有著雙層的用意,不但特意要測驗你學「貝茲法」,進展到怎樣的程度,而且也用來彰顯,這一系列「眼睛與照相機」異比的用意。

另外有兩種方式,當然仍是遵循貝茲三原則,也能輕易看出左右顏色的差異。第一,還是像上面已說過的,只是在中間部份作掃描時,左右掃描的距離縮短,往下移動的幅度也跟著縮小,也就是次數增加十來次以上,如此仔細的掃描,清晰度會略為增加。第二,不必再作掃描,而是將上半身,當然也包括頭在內,左右加上前後,稍稍的來回輕晃幾下,一切就明顯了。

哇哩咧!左右兩片顏色差異雖是微小,也能輕易的看出和明辨,這若不是「視力改善」,是什麼呢?「貝茲三原則」的實際應用,再也沒有比這更簡單的舉例說明了。

一般人在看不清小東西時,譬如一些小字或小針孔等,怎麼辦?很簡單,就是用照相的原則,兩眼瞪著目標,動都不敢動,可能也使盡眼力,甚至,外加最不好的的用眼壞習慣「瞇眼」,沒錯,或許短暫可看清,但這種用眼方法,卻造成長期視力衰退,值得嗎?

「貝茲三原則」剛好完全相反,放鬆眼睛,在目標附近來回掃描(怡動),善用最有清晰度「中心窩」的視力(匯視),一旦養成這種用眼好習慣後,不但是一時會更加看的清晰,長期的視力也會更加改善,何不試試呢?

相反的,一般人在看大目標時,也有「眼貪」的壞習慣,總是下意識的會想「一覽無遺」看到整個東西,再次,這就是用照相的原則,一般人也不會瞭解,這種看法就是「散視」,不但不會看清所有該可看見的東西,反而造成長期視力衰退,值得嗎?

「貝茲三原則」也是剛好完全相反,強調先素描大項東西的輪廓,再仔細的掃描內容,這樣不但才能看的更多的實質內容,長期的視力也會更加改善,何不試試呢?

真的先素描大項東西的輪廓,有那麼重要和差別嗎?上面的插圖,左右兩半部的交界,雖沒有實際的輪廓界線,一方面靠你仔細的掃描,另一方面靠你的想像,心裏產生了無形界線的幫助,因而可讓你,更加明確的看出左右兩半的不同,別忘記!「貝茲法」裏腦的想像力,是造成好視力不可缺的一環。

這種說法,若仍不能說服你的話,我們馬上來做個簡單的實驗,讓你深深體驗「貝茲法」不是「無稽之談」,更不是主流西醫常說的……目前沒有充足的研究結果顯示……還沒有公認有效 ……」 以後再告訴你,這說法的出處,也就是「毫無科學証據」的說法啦!

下面小實驗的前提,是假設你已能看出左右顏色不同,若還看不出,下面另有一插圖,左右顏色差別比上一個圖強些,應會有幫助的。

很簡單,拿一隻筆,將圖中間的垂直部分蓋住,雖然原本只是無形的分界,一旦連這無形的分界輪廓被拿走時,你還能看清左右兩邊顏色的不同嗎?這就讓你瞭解,有無輪廓的幫助,在你是否能看清東西,佔有多大的關係了






「後註」:上面所貼的圖是出自我小弟的手筆,但原先主意的資料來源, 是引用「重新學習看」("Relearning to See" by Thomas R. Quackenbush)132133頁間的「Plate 12. The Edge」。不過,在長達520頁的書裏,Quackenbush 只是輕描淡寫,用了一段話,約佔1/8的頁數,述說了素描輪廓的重要性。這連續三篇的內容,大多是本人,對「貝茲法」的瞭解與心得,原創性的再加以延伸,希望沒有造成畫蛇添足的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