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篇「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1)」和「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2)」的文章篇幅冗長丶內容復雜,可能因此會嚇倒不少讀者!難到需要如此深入的瞭解,才能學好自然療法改善視力嗎?難到不懂視力改善臨界期現象,就無法知道自己視力在改善中嗎?簡單的說,不會的!再次提醒讀者,貝茲法本身是很簡單,任何有心想學,肯花時間丶擺上精神丶認真改變用眼習慣的人,都可能有機會改善視力的。
其實所有「貝茲法」的基本知識,除了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一月裏,一系列「摀眼掌療法」的文章外,大多已包括在去年八月底以前的文章裏了。我個人在學貝茲法的幾個月內,視力即有大幅度的改善,所依靠的知識,多集中在去年六月底以前的十篇文章,外加「掌療法」而已;其他一些親友的改善,也是僅靠少數幾樣貝茲法裏的原則,並不是等到全部都學完後才進步的。
每位想學的人可能都需花些心思,就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找出文章裏提過的那幾樣原則,剛好可以幫助改變你的用眼壞習慣,當然身邊若有位資深及成熟的貝茲法老師,能夠適時的當面糾正,效果一定會更好。「兩位改善視力的見證人」裏提到的馬寇拉醫師(Joseph Mercola, MD),四丶五年前,曾花US$2000元的學費,上了面對面個別教學的「貝茲法」課,效果奇佳而改善了他的視力。
當然這些個別教學的貝茲法老師,為數是少到「可遇不可求」的,而且學費昂貴。好在!這一系列文章提及多次的70歲友人,她只憑讀這部落格少數的幾篇文章,即能有效的改善視力,除了不定期打來電話報告她改善的進展,談話中若聽出有小錯誤的地方,曾即時糾正丶提醒(譬如不要瞇眼丶要常眨眼)外,至今並沒教過她細節(請參考「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5)」裏有關她的故事)。所以鼓勵網友們,認真讀這部落格的文章,好好從其中學到「貝茲法」,也同樣地能享受到視力的改善!
「重新學習看」("Relearning to See" by Thomas R. Quackenbush)這本書裏有提過個例子(因為書長達520頁,一時找不到實際記載的章節,暫時只能靠記憶大約的引述),一位學員上過課一段時日後(可能是半年或一年後吧!),該讀丶該學丶該練丶該改的都做到了,視力卻絲毫沒有改善,夠令人沮喪丶失望了吧!可是也一直認為且有信心「貝茲法」是好的丶對的方法,所以又重新繳了學費再次前來上課。
這次Quackenbush有機會當面瞭解丶觀察到,這位學員的確是該學的都已學會了,互動間發現這位學員之所以不能改善視力,是因被一項心理丶觀念的「盲點丶障礙」「卡住」,沒能真正做到眼肌的全然放鬆。一旦被這位資深的貝茲法老師指點迷津似的「一語道破」真象,幾乎可說是令他當場「豁然貫通」!在課程沒結束前,突然間視力就恢復到「正常」!
也就是說,先前幾個月的努力並沒白費,雖然一時視力毫無進展,但學習中卻已打下美好的基礎,視力才能夠在極短的幾十分鐘內,有了這麼神奇的大急轉!而我岳父也是先已有了三個禮拜的眼肌放鬆學習,才能夠在短短的十多分鐘內,使得已瞎了十年的右眼又突然「重見光明」,這見證也正反映了這位學員學習成功的例子。
所以,如果有人的確已是很認真的學習了一段時日,可是卻一直陷在困境裏,視力也是毫無進展的話,請不要氣餒,更不要喪志!說不定只是被「卡」在一個小小的「節骨眼」上而已,一時也遇不到一位「高人」免費的個別指導;就算如此,也不必洩氣,繼續認真的學習並養成用眼的好習慣,同時不但要學改鬆眼肌,更要學習放鬆「心情」,我深信(或許是以前舊的,也可能未來新的)文章裏的一個小故事丶見證丶例子丶說明等等,都極可能幫讀者找到門竅,「突然地」眼睛一亮,你視力就真的改善了。
雖然我本人並不是科班出身的貝茲法老師,但請容許我小小地自吹自擂一下,「奇遇四位陌生人」裏提到,我的段數已可以當面,輕易的觀察出別人視力的問題了,當然這不是丶也不牽扯到醫學診斷。所以,曾參加過11/29/2008講座的學員,若早點與我聯絡,今年十一月回台時,我仍會樂意當面「耳提面命」的幫忙解答學習的問題與困難。噢!這個別教導仍是免費的,哈!誰叫我們有幸在11/29互相認識呢!不過名額有限啦!
再回到以較輕鬆的方式解釋改善視力臨界期現象之前,先綜合性的再次說明「臨界期」的前提,也就是需要復習一些(除了點擊文章中的連結外,也可點擊右攔「標籤」群尋找相關文章)貝茲法內容的重點:
1)用眼好習慣vs.壞習慣:
(a)勤眨眼:平均1~2秒眨一次,(是很自然丶輕快的動作;不是用力,也不是每秒2~4次的快動作)花兩丶三個禮拜的專心集中練習,即可養成下意識的習慣。趁學勤眨眼時,同時認真的摒棄「瞇眼」的惡習,「瞇眼」只會讓人「逞一時之快」,但帶給往後的視力卻是「遺害無窮」的後果!
(b)勤怡動眼:與人面對面時,養成第一「小撇步」的好習慣;其餘時間,觀看任何目標時,眼目的注視不要超過1~2秒,總是需要不停的微動,哪怕所怡動的距離是極其微小。也就是要棄絕「凝視」丶「眼目發直」丶「目不轉睛」的惡習。
(c)看丶讀時,手上拿的書丶雜誌丶報紙等的東西,盡可能養成第二「小撇步」的好習慣;電腦則應裝上「搖晃視窗」的軟件。切記!讀書丶看電腦的時間長短,不是造成視力惡化的主因,真正的罪魁禍首是「用眼方式不對」啦!
(d)善用視力表,經常找時間素描大『E』字,請勿輕看這項操作所帶出的好效果。
(e)匯視:用眼時,兩眼的注視一定要在同一個焦點上;在看大的物件丶景像時,一定要練習採取「拼圖」方式的用眼習慣。由於眼睛的結構及其視覺功能的限制,人的眼睛(不論是用單眼或雙眼)不可能在同一時刻,同時看清楚兩個不同處的目標,若有人堅持「可能」的話,那都是因CTM效應所造成的「錯覺」而不是「真像」。若因「眼貪」想強行同時看清兩個不同點,那就是違反上帝創造人時,所擺在人身上功能的自然原則,結果就是「散視」的產生,跟著就是視力的衰退!
(f)學習「心思意念跟著動」裏提到的好習慣,簡單的說就是:當你的眼睛(當然是跟隨著頭或身體)處於移動或轉動時,所有視野裏以前你都認為是固定的景物,是往與眼睛移動方向相反的方向在移動。這種習慣的養成,會讓眼睛丶眼肌得到舒緩!
上述這些用眼好習慣的養成丶壞習慣的去除,會對視力有多少影響?單靠它們能改善視力嗎?在學習兩丶三個禮拜後,一般人即可察覺出視力已停止惡化,這算是很明顯丶很起碼的初期成效。接下去的就因人丶因視力衰退的程度丶情況而異了。老花眼是最容易解決的,我的教學經歷裏,肯花時間丶精神培養新用眼好習慣的人,大多在兩丶三個禮拜後,就能拋棄老花眼鏡的!近視在三百度以內,並且戴眼鏡也只有兩丶三年而已,只要有決心丶毅力改變用眼習慣,首先這些新用眼方式的表現,就是已變成下意識的習慣,否則效果仍然有限,最好就是外加「掌療」了。
2)眼肌全然的放鬆:
不要說一般人不知道什麼是「眼肌全然的放鬆」?主流眼科醫師也不例外,否則他們自己不會有2/3的仍需還在戴眼鏡!也不會有九成的國內高中生更是需戴上眼鏡。很可惜的,連已學貝茲法一段時間後的學員,也常搞不清楚真正的內容是什麼?沒有關係!只要勤學改變養成用眼好習慣,加上常做「摀眼掌療」,自然會得到「眼肌全然的放鬆」的結果。
最近有多人再次提問到有關「掌療」的問題,這些都是小朋友們很創意性的想法,那些問題大多可在「摀眼掌療法」及「眼肌全然放鬆法」兩系列的文章裏找到合適的答案,其餘較針對性的回答,等另一篇「再談,眼肌全然放鬆」的文章時再詳加說明。本文裏暫時只要說到,若要求國小的小朋友們做25分鐘「賢哥式的掌療法」是有點苛求,但5分鐘「應急式的掌療法」又幾乎無濟於事,所以建議縮短「賢哥式的掌療法」到10~15分鐘即可,否則可能造成反效果。
如果近視在400度以上,不論已戴眼鏡多少年,或者,只有一丶兩百度,但已戴了二丶三十年的話,我還是奉勸能好好做到「賢哥式的掌療法」,等技巧成熟後,5分鐘「應急式的掌療法」效果就自然會提昇的,否則一開始時,光靠多次5分鐘的作法,其成效大多將會「事倍功半」的。
另外,就如上兩篇裏提到的,原本單憑「睡覺」並無法使人的視力改善,但做了多次「刻意放鬆眼肌」的「賢哥式的掌療法」後,睡覺後也能開始產生「睡醒後下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因而視力改善的效果也跟著大大的提昇。同樣的,單憑「閉目養神」,甚至是躺著又加蓋眼罩,有效嗎?對舒解眼睛的疲勞多少是會有幫助的,針對「改善視力」而言仍會是「事倍功半」。類似「睡覺」的情況,在長期「刻意放鬆眼肌」的技巧熟悉(尤其在進入「享受期」)後,「閉目養神」的效果也會跟著大大的提昇。
再談改善視力臨界期現象:
原先「視力起伏」是被一般人誤以為是不好的現象,已在「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7)」提到一位30歲友人,雖然他視力好過常人,但他的視力也是在1.0~4.0之間起伏的。所以在這一系列有關「臨界期」的文章裏,「視力起伏」不但被強調為正常現象,更是進一步的用來它幫助察覺視力改善的工具。
有了用眼好習慣的養成丶壞習慣的去除,加上勤做「賢哥式的掌療法」後,就會進入改善視力臨界期了。這「臨界期」現象的內容,也可以很輕鬆的來看待它,就是觀察學習期間視力起伏的幅度(是指最好與最壞的差距)及範圍(是指最好與最壞時的實際程度)會不停的變化,再從它們變化的形態察覺出視力的確是在改善中啦!
一般視力嚴重衰退的人,由於長期不當的用眼習慣下,眼肌常處緊繃丶僵硬的狀況裏,同時惡性循環繼續不斷的疊積,視力起伏現象並不明顯,幅度與範圍大約都在當時平常視力的上下徘徊,但整個範圍卻慢慢地趨向更加惡化的方向邁進。
萌芽期:一旦開始學貝茲法,只要認真的改變用眼好習慣的養成丶壞習慣的去除,加上勤做「賢哥式的掌療法」後,起伏現象也會跟著起變化。首先,幅度上下差距會慢慢的擴大,範圍在好的時候,會跟著幅度的擴大也向上提昇,但壞的時候則仍維持跟以前一樣,這時視力範圍繼續趨向惡化的情況,若還沒停止的話,至少會緩慢下來。
成長期:新的用眼好習慣越來越成常態,「掌療」也越做越熟練,這時,幅度上下差距已明顯的更加擴大;跟「萌芽期」時一樣,範圍在好的時候,也是跟著幅度的擴大向上提昇,但壞的時候也仍維持跟以前一樣,所以仍無法感覺到視力有任何明顯的改善。而範圍繼續趨向惡化的情況,則很明顯的感覺到應該已停止了。
成熟期:新的用眼好習慣,在大多的時間裏已成為下意識了,而且「掌療」的成效也越來越成常態,幅度差距在這階段的初期時繼續更加擴大,但到了後期則漸漸穩定下來;範圍在好的時候,也是跟著幅度的擴大繼續向上提昇,初期壞的時候範圍仍然偶而又回到跟以前一樣的差,但到了後期最壞時候的範圍,卻慢慢的脫離以前的困境,開始有明顯提昇現象的出現,也就是開始察覺視力的確是在改善中。
收成期:視力起伏的幅度已相當穩定,但範圍卻仍繼續往上提昇,初期時,連範圍最壞時的情況也已明確比初學時提昇,到了後期,提昇的距離更是加大,所以連驗光醫師也能明確證明你的視力確實已改善了!
享受期:除了偶而疏忽外,新的用眼好習慣幾乎已完全成為下意識了,視力若仍有相當大空間需要改善的,只要肯繼續勤做「賢哥式的掌療法」,視力改善的成效至少都會維持「收成期」時的高效率;至於大部分時間都已不需戴眼鏡的,最好定期每隔幾天就該做次「掌療」,有時過於疏忽的話,難免視力也可能大幅度退後,好在,只要連著補上幾次的「掌療」,即可快使的把視力拉回來!
瞬間好視力現象:
不論是「意識型」或「下意識型」的瞬間好視力現象,都不是我們要學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最終目的,它只不過是學習過程中,必需經過的一種現象。進入「享受期」一段時日後,每天裏持有「好視力現象」的時間,會佔據並超過整個醒時的一大半,如此的情況下,新的「好視力現象」再也不能稱為「瞬間」了。這當然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長期理想的好視力現象」。
長期理想的好視力現象:

就如上述「享受期」裏的說明,若原先近視是在400百度以上的,仍然能夠大幅度的繼續改善;但大部分時間都已不需戴眼鏡的,就如左上圖的舉例說明,在「享受期」裏視力起伏的幅度會慢慢的縮小,起伏的範圍也能緩慢的再進一層的改善,更是會讓你實實際際的享受「長期理想的好視力現象」。
【賢哥註】插圖裏的數字只供參考,請勿把它們絕對化,它們之間的變化形態(Pattern)才是圖裏所要表達丶傳講的信息。
視力又走回頭路,怎麼辦?
本篇所剩餘的篇幅,就繼續「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9)」文中曾提到但沒講完的見證,這三天裏視力的突然後退,整個事件的應對丶處治丶結局,希望都能帶給你一些提醒丶幫助丶鼓勵。
早上一醒來就會先看看視力表,這是我學改善視力以來已養成的習慣之一,在過去的一年多,平均都能看清楚到第十行上下(9~11行),有時最佳的情況也能看清楚到第十二行,同樣的,在情況不好時只能看清第八或更低的行數。一天的過程下來,到了旁晚是每天視力最差的時候,情況好的時候只會降低一丶兩行,若降了三丶四行也算是尋常,偶而降了五丶六行也是難免。
3/9日,到了下午接近旁晚的時間,我的視力又退回當初開始學自然療法時的狀況,為何那時一點也沒感得驚慌?到了旁晚只能看清視力表第一行的現象,其實是維持了三天,3/9和3/10日早上睡醒後,只能看清到第六行,3/11日早則能看到第七行。
那三天裏,除了第一天9日中間沒去注意視力表外,過後的兩天就不時的觀察它了,平均每三小時就降低兩行,怪不得到了旁晚時只能看清第一行而已。9日睡醒後只能看清第六行時,沒當機立斷加以處理,以致連著三天到了旁晚時視力大幅度降低。
9日那天下午只出去曬了太陽十五分鐘,「身丶心丶靈」得了舒緩,回來後即能多看清視力表一行,10和11日旁晚各作一次「掌療」,12和13日早,分別各能看清第十和第十一行了;12日的十行一直維持到中午,往後的五個鐘頭裏又降低了四行,但13日的十一行則一直維恃到下午兩點半(已是醒後的七個鐘頭了),以後的三個小時則只降了兩行而已。
值得讀者借鏡的,就是學了「貝茲法」後,每位都應知到如何處理它,讓視力很快的就恢復「正常」。畢竟我曾是長期戴過眼鏡,長達44年的用眼壞習慣,一不注意還是會浮現的,從負面的來講,視力改善後再後退是無法完全避免;但從正面的來講,則是再次應驗文章裏多次提到,「貝茲法」的果效是建立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原則上。只要有心志丶有毅力的去學它,你的視力就會是在改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