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系列原本想提出的第一大迷失文章,它的草稿早在三個禮拜前大約已完成,但是在不斷的加以修飾、修辭,過程的結果還是沒達到自我滿意的程度?為什麼那麼的在意修辭呢?因它的主要內容深具「震憾」性 (呵!要不然,也不會把它列為第一大迷失啊!) 也可能引起「爭議」,若心存意識形態偏見,又故意只從負面解讀的人,甚至會將它認為是「顛覆」性的!所以暫時將它擺在一旁改天再上貼。有這麼嚴重嗎?哪就請拭目以待罷!
寫這篇文章的背景:
最近兩個禮拜裏,兩位小二學童的母親相繼留言,因應這兩位熱心所提到的事項,臨時調整寫文的計劃,先行推出這一篇,希望這一學期結束前,還來得及幫助一些關心學童視力的母親及老師們。
其中的一位,由於懂得舉一反三的延伸所讀到的,也與孩子的老師配合,她的作為是很費時又很耗力的參與,結果才一學期就已見到成效。因此她 2/17/2012 留言提到
『……學校視力檢查結果出爐,原本近視的7位學生視力都進步了,雖然還未到1.2,但有人已經從0.5變為0.8了,護士和老師都感到神奇……』
哇哩咧!真是令人興奮的好消息!只要自己的孩子視力開始出了問題,大多的父母親當然會帶孩子去找眼科醫師,這是無可厚非而且是正確初步的處理方式,如果孩子只是視力衰退,眼睛本身並沒任何病變,醫師還只是教你讓孩子點散瞳劑,這時還迷信且任憑主流醫師的處治,相信這樣的父母親應該不會來本部落格爬文的吧?呵!
可是,任何一位家長讀到上述這樣的見證分享,或任何一位國小老師若有心想幫助整班學童改善視力的話,猜想都會急著想知到這第一位母親是如何做到的?不是嗎?
四天後,2/21/2012,另一位母親也留言到將與孩子班上的老師配合,想整理出能幫助整班學童視力的問題:
『……我女兒班導師託我將您的網頁教的方法整理重點出來,想在班上推行"改善兒童視力……』
她又提出了一些問題,目前回覆她問題的文章已進行了一大半,另日再專文上貼。經由這第二位母親及賢哥的請求分享細節,第一位母親 2/22/2012 的簡單回覆分享如下:
『……
我不是老師我也沒上過賢哥的課
但我把賢哥的文章看了又看翻了又翻
……
上網找到賢哥的網站
並將此網站介紹給小孩的導師
在導師全力配合之下用此法在班上實施一學期
……
1.設置眨眼小天使(提醒小朋友要眨眼睛)
2.每天早上上學時要求小朋友掃 E
3.教小朋友做放鬆操
在這期間我去幫班上同學分三個月上了三堂課(1堂/1小時)
……』
在進一步的追問之下,2/27/2012 更加詳細的說明如下:
『……
我從未去上過任何單位辦的貝茲法教學課程(收費,不收費的)
……
眨眼小天使就是小朋友
每月選三人
這三人每天至少要提醒5位小朋友眨眼,
並記錄在眨眼筆記本內
掃E當然是在學校掃
家長有的根本不配合
所以我自己來
我每天花20分鐘停留在班上
而掃E的字體每天都不同
因為有時我寫
有時小朋友自己寫在黑版上
放鬆操是我自己發明的
結合中醫的穴道學及賢哥的貝茲理論
……』
同一天裏,賢哥對這位母親的回覆讚賞是:
『……
賢哥覺得最具創意的就是「小天使」的安排,
內容雖然簡單,但相信效果會很棒的!
……』
為什麼把這幾次往返的留言特地列出來呢?
一則,基於過去的經驗,很多網友只讀文章並沒有讀留言的習慣,所以,經常有留言提問些在文章裏沒提過,但已在留言回覆裏詳談過的問題。二則,這幾段留言太具重要性了,下半段本文的主要內容若仍然擺在留言的回覆裏,不知有多少人又會輕易的漏讀它們啦!
小天使可以挽救學童的視力問題!
有人問到,為什麼賢哥那麼高舉「小天使」的安排呢?這位媽媽的確發揮了創意,非常值得嘉獎!因她將賢哥文章裏建議多次的作法,舉一反三的加以應用,自然而然的,班上小朋友集體性的視力改善就呈現了!
(1) 方法是 「死」 的,是暫時的!它只不過是學習過程中必有的措施與處理;貝茲三原則用眼好習慣才是永遠有益的!所以,必需能舉一反三的靈活運用,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果效。
(2) 習慣是項下意識的行為,想要學習新習慣就已夠困難了,何況還要養成它呢?當然更是難上加難!對比較沒自主性、自動性的國小學童來說,就需像有「小天使」般的安排才可能達成視力改善的使命。
除了教學外,還要求老師能夠兼顧、提醒二十來位學生的眨眼,未免是太苛求啦!再說,國小學童們之間常互有壓力、競爭、摩仿(Peer Pressure、Competition、Imitation)的傾向非常的強烈,把這項任務交給「小天使」們來執行,或許較切實際吧?
唯一師長們要注意的是,充當「小天使」們所執行的內容是 「提醒」 與 「糾正」,態度應是 「鼓勵」 而不是 「霸凌」!最後一句是因讀了一段與 霸凌有關新聞 而有感而發的淺見,請不要誤以為賢哥是在國小老師的專業之前班門弄斧!
(3) 「小天使」的安排使同學們互相成了學習的夥伴,家長和老師間也成了教學的夥伴,正是回應賢哥文章裏多次提及的,想要以貝茲三原則有效的改善視力,千萬不要「閉門造車」式的獨幹,最好找位志同道合的學習夥伴,才能互相糾正、提醒和鼓勵,就會比較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4) 家長們!同樣的,當自己孩子的視力開始出現問題時,或視力衰退已是事實,與其花昂貴的學費帶自家孩子去上特殊的教學課程,不如設法先與老師溝通,尋求像這位「匿名家長」與老師配合般的可能作法,結果應該會比前者的作法好上很多的!這是幾年下來,二十多位家長花了大筆金錢後跟賢哥訴苦綜合出來的經驗談。有人花了數百甚至數千元台幣買了些昂貴的工具、器材,更有多人是花了近萬元的學費向 所謂的「大師」 學習!
不是那些工具、器材、教法或方法完全無效,因特殊教學課程只是集體性學習了幾個小時,可能過後的幾個禮拜視力會略有進展,但是日後長期的實際執行上卻出了很大的落差,自己天天叮嚀著孩子要怎樣又怎樣的,結果,孩子們受不了家長的「嘮叨」反而就開始消極的抵抗而不配合,但是在學校的環境裏是整個學期的長期學習,一旦新的用眼好習慣養成,視力自然也就改善了!
所以,有心於自然療法的家長們!請主動的先去與老師溝通,說不定老師早也想用貝茲法教班上的學生,仍然不敢冒然進行,就是在等家長對這項方法的認同啊?萬一不幸的,孩子的老師完全不相信貝茲法的可行性,再去尋求其它的方法啊!
三年半前一位國小老師,因讀了賢哥的文章,也認同了自然療法,瞭解貝茲法三原則的怡動、匯視、放鬆,更知道一切先以 「眨眼」 開始,所以很熱心的……
『……我之前要求班上的孩子要常眨眼,有孩子對我說:「我媽講那是壞習慣,很難看。」……』
被學生家長潑了一頭冷水,再也沒心、也沒熱情繼續集體性的幫助班上的學生改善視力了!多可惜啊!有這一位熱心的老師,卻沒得到長家的配合,還被扯後腿!呵!
這一篇裏提到或暗藏的迷失是那些呢?
(1) 誤以為貝茲法很難學的迷失?
請先復習「貝茲三原則的重新說明」一文,不要把原本很簡單的貝茲法復雜化,這項誤以為難學的迷失,以後會從不同的角度再加以論述,也會論及可能造成多人有如此誤解的原因。
但是這裡只談從正面的建議,怎樣可以去破除難學的假象與迷失?說開了,它就是本部落格裏的老生常談,更是很簡單的三步曲啦!第一步:勤練每秒一次的輕快「眨眼」;第二步:必而連續維持兩三個禮拜,在所有醒的時間裏,一切以關注「眨眼」的事誼為優先考量;第三步:每一秒「眨眼」一下已漸漸的成為半下意識的狀態了,因為經過這兩三個禮拜的堅持,只會偶而才會忘記。
貝茲法很難學的觀念若不去除,視力改善的呈現可能就會遙遙無期。但是「眨眼」就不能再是很難學的藉口了吧?成年人擺上兩三個禮拜全神貫注「眨眼」習慣的養成,有那麼困難嗎?一切就是等自己是不是肯擺上毅力與決心了!
小朋友的情況卻應另當別論,他們幾乎是沒有自主性、自動性,只能靠在班上有「小天使」的設立,由於「同儕學習+團隊參與」的精神,集體視力改善也不是件難事了!
再強調,眨眼習慣的養成不但是好的開始,也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半,有人甚至只靠眨眼,三天內就輕易去除了老花眼,請參考「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文裏第一個實例的 T 老師吧!
(2) 誤以為必需上學習課程的迷失?
上不上視力改善的課並不是視力改善的關鑑!賢哥自己六年前是靠讀一本書而學來的,這位匿名的媽媽只不過是 「……把賢哥的文章看了又看翻了又翻……」 而學來的,也沒去上過課啊!所以不要有非去上學習課不可的迷失啦!
(3) 迷信權威、專家、主流醫學說法的迷失!
繼續迷信這些說法,保證就需要繼續戴眼鏡下去啦!
不然就花大錢去做「一勞永異」的處治,可是又需在手術後的幾年或餘生之年飽受 「近視雷射手術無法保證沒後遺症?」 的風險?何苦呢?一旦後遺症出現時,可能的不可逆轉或眼瞎的結局比戴眼鏡還更加恐怖吧!
(4) 過分依賴政府政策的迷失?
政治上有句名言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還可怕!」 台灣教育部體育司加強學童視力保健五年計畫已搞了十多年了,第三期已近尾聲,相信第四期已在籌劃中了,這個政策真的有效嗎?答案顯然是大家心知肚明的!
(5) 輕看草根式作法所帶出影響力的迷失!
這位匿名的媽媽,加上老師願意配合,還有每月被選出來的小天使們,他們合起來的作法就是純屬草根性質的,絕不是由上而來政策實施的使然。將來有一天,學童視力整體性的開始改善,這小二班上團隊的成果一定會成為小兵立大功的最佳典範!
上述 (2) ~ (5) 項暫時只簡短說明,以後,加上不少其它迷失的項目,都會再詳加說明的!
總之,貝茲三原則所帶出的方法與用眼好習慣固然重要,學習中難免也會遇到學習的瓶頸或困難,但是,阻礙學習進展過程裏最大的絆腳石就是一些不必要的「迷失」,賢哥將盡力的點出這些迷失的所在,只有讀者自己才可能將它們搬移並去除,哪麼,視力改善就再也不會是遙遙無期了。加油!
『賢哥 3/5/2012 加註』 賢哥的呼籲
賢哥永遠有著強調不完的提醒,但是,事關廣大孩童的視力問題,還是需再強調一次。如何改善孩童視力的方法,對小朋友們是否會改善視力並不是實質性的關鑑,因為: 一則,他們的注意力、主動性都非常的有限,二則,小朋友的學習、理解力也有所限,三則,方法反正都是父母親在操煩傷腦筋,不關他們的,父母親所學的想直接灌注在小孩子的身上,這種作法太事倍功半了!
聽信專業、專家們的說法,不論他們的說法是否正確?(事實勝於雄辯,全國小學生視力一直在下降,It's a No-Brainer,用腳頭烏(膝蓋)想也會知道的!) 也不論貝茲法是否絕對有效?前者,保證孩子往後一定需戴眼鏡,後者,可能在費時,耗神,又花錢後,孩子照樣也需要戴眼鏡!關起門來,自己教自家的孩子,當然最後可能也是事倍功半的結局!
何苦呢? 把原本要花在自家學童的時間、精神、金錢轉移到與學校老師的合作,不但利己也益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啦!總之,孩童視力的改善跟大人一樣,都是建立在用眼習慣的改變,而小朋友用眼好習慣的學成和改成,只有靠集體性的活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所以,家長們!若想讓自己孩子視力獲得改善?起來!響應賢哥這兩三年來的呼籲,盡早去與老師商討合作的可能性,才是最佳且最好的作法!若有進行這樣合作安排的人,賢哥在百忙當中,也會盡可能的撥出時間直接的參與幫助!
插播小朋友戴眼鏡慘況經歷的卡通片!
一起來,有效的救救小朋友的視力吧!
來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Xc3iBS_EDQ&feature=related
分享如何以聖經的原則,回到健康身體的原點,因此 1: 神在創造裏,定規為食物的東西,才合宜作為食材; 凡被指為不潔的,則應該避免, 2: 神所創造的食物,盡可能不要改變其原先的結構, 3: 不要推崇丶迷信丶依賴任何單一的食物。這三項是本站論述健康飲食的思考主軸。
另外,也請抽空參觀右欄部落格群裏的 「賢哥的廚房」 和 「賢哥閒聊室」!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貝茲三原則的重新說明
在還沒繼續一長系列有關「迷失」議題的貼文之前,有必要重新簡略的說明什麼是貝茲三原則?免得未來多篇的「迷失」文章造成讀者可能更加的迷失!
1: 怡動 - Movement
2: 匯視 - Centralization
3: 放鬆 - Relaxation
就是那麼的簡單!請不要因為短期內視力仍未獲得改善,就把原本很簡單的事搞得偏離主題而更加復雜化!當然賢哥四年來以見證和分享的寫文方式,也是造成讀者無法輕易的學到貝茲三原則真蒂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此,賢哥只能抱歉,誰叫賢哥人生裏最大的弱項就是不會寫文!呵!歹勢啦!(哈!是句台語,就是不好意思的啦!)
只要能把這三項用眼好習慣的原則,融入隨時的用眼方式,哪視力的衰退自然就會改善!過去百餘篇的文章,不外乎就是在闡述怎樣可以把貝茲三原則養成平時的用眼好習慣啊!
1: 怡動 - Movement:
假若能恢復到「"怡動"不是僅僅的"移動"!」一文裏提到「眼睛會說話!」或「會說話的眼睛!」的層次,視力自然就會獲得改善!也就是說眼睛時時的不要「呆視」、「凝視」或「愣視」,也是台語說的不要「目睭柴柴」(也就是眼睛繃得緊緊的,像塊木頭一動也不動的樣子)啦!
為達合宜的怡動原則所帶出來用眼好習慣的養成,最事半功倍的作法就是先從勤「眨眼」做起,過程中當然要小心,千萬不要陷入分不清「眨眼 vs. 霎眼」的區別,也不要掉入以為光練眼球運動就可解決一切的視力問題,所以強調「貝茲法」不是「眼球運動」!並不是說「眼球運動」對視力改善毫無幫助,而是說它造成矯枉過正的機會太大了,而且也很可能是項事倍功半的操作,畢竟原則才會恆久的維持;方法是暫時的過程!
2: 匯視 - Centralization
什麼是匯視?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不論看近物或遠景,同一時刻兩眼就只看同一小點(處),至於單眼的看法或其它更深匯視的解說,就得回去詳讀一系列有關「匯視(1)」的文章。「同一時刻」是指一霎那或一兩秒鐘,最多不要超過三四秒鐘,所看的那一小點(處)必需加以變動,也就是配合第一原則的怡動,達成「眼睛與照相機(5)」裏提到「拼圖」式的看清整體了!
不要質疑匯視的真理性和重要性!為什麼是真理的層次?因為是眼睛結構的使然,人不可能在同一時刻看清不同的兩點(處)。為什麼那麼重要呢?每一位視力良好的人,都是因為一直維持從小所學到的匯視用眼好習慣所達成的,沒有例外,再強調一下:一個例外都沒有!
請不必浪費時間去請教這些視力良好的人仕,因為他們的匯視是從小就養成的,已成為下意識的習慣,大多數的人自己根本就是不知道罷了!以後有機會再來詳說這方面的實例。所以,為什麼貝茲三原則習慣(也就是成為下意識的操作)的養成是多麼的重要,而不是每天要練多少次多少時間的問題,也就是貝茲醫師一向強調的用眼好習慣必需 Keep it All the Time, and All Day Long 啦!
反而該常質疑或省思的是自己有沒有做到匯視!所有本部落格裏所提過的學習匯視的圖表或工具,或者是坊間所流傳說法或教學,甚至獨特的其它圖表或工具,或多或少也都在教導匯視這項的用眼技巧!以後,再來詳說本部落格所傳講的與坊間所流傳的區別是什麼?
3: 放鬆 - Relaxation
視力已長期中度或嚴重惡化的人(賢哥指的中度近視是300度以上,600度以下,幾乎是非戴眼鏡不可的程度;一般的認為重度近視是指600 度以上)就得好好的多時多次在掌療上下工夫!一旦能揣摸出掌療時眼肌是如何的放鬆,有時就算短期或臨時的視力惡化,只要稍稍閉下眼睛短短的幾分鐘,也能獲得視力即時的紓緩!
一般人的確很難體會自己的眼肌是如何的緊繃,可能除了自我感覺良好外,似乎是很難揣摸出是否已學到放鬆?除了一系列「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文章裏的說法可以較客觀的去衡量,另外一個簡便的方法就是觀察別人的用眼,或許就可帶給一些警惕因而會提醒自己需要時時的將眼肌放鬆!
搭乘台北捷運通勤的讀者,你們有福了!建議趁著在搭捷運時,每兩站間的行駛時間約兩分鐘,不妨在車門附近故意朝車子行駛的方向站立,暗暗側面的觀察那些戴深度眼鏡的人,他們的眼睛一定是長時間的愣在那邊,多看幾個人就會明瞭為什麼他們需戴那麼深度的眼鏡啦!眼睛呆視的程度與眼鏡的深度一定是成正比的,多觀察些人也一定會說服自己,千萬不要再像那些人一樣,呵!如此的警惕作用,還怕自己會不認真學習放鬆嗎?
總之,一百二十年前貝茲醫師所提出改善視力的自然療法,不但有理論與科學說辭,也提供了貝茲三原則,賢哥從自己例子的分享與多位學員的印證,貝茲三原則的確是最週全完美的方法,有心想好好學的讀者,一定要盡早的將它轉換成經常的用眼好習慣,視力改善就不會那麼的困難了。一些由於各種「迷失」的觀念與錯誤的操作,就等一系列的「迷失」貼文再來述說了!
由於貝茲三原則的內容淺顯,方法也不算困難,若是一時視力沒能短期獲得改善,常是一些「迷失」的觀點或作法上混擾所致,尤其若是家裏小朋友視力開始出問題時,為人父母的可能沒耐心繼續在貝茲三原則上下功夫,就想急著到處找不同的方式去學習!
沒關係!賢哥只要在此強調,其它的方法可能完全無效,也可能學成視力因而獲得改善,不管有著如何精美的包裝,各種昂貴學費的教學或工具多少都會有些幫助的,但是,到時回頭一想就會發現,最後真正讓視力改善都是牽扯到貝茲三原則啦!賢哥保持中性的論點,不會贊成也不會反對坊間各種流傳的方法啦!
其實,貝茲三原則也完全適用在小朋友的視力改善上,但實際的教導卻是另一套大學問,賢哥一直認為對小朋友的學習來說,最有效的是集體性且遊戲的教學方式才能事半功倍。現今最大的難題是,一則賢哥不是學校的老師,也沒像已有不少成人學員成功教學的經驗來分享,只能盼望有天能教出幾位國小的老師,再由他們來傳播了!
1: 怡動 - Movement
2: 匯視 - Centralization
3: 放鬆 - Relaxation
就是那麼的簡單!請不要因為短期內視力仍未獲得改善,就把原本很簡單的事搞得偏離主題而更加復雜化!當然賢哥四年來以見證和分享的寫文方式,也是造成讀者無法輕易的學到貝茲三原則真蒂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此,賢哥只能抱歉,誰叫賢哥人生裏最大的弱項就是不會寫文!呵!歹勢啦!(哈!是句台語,就是不好意思的啦!)
只要能把這三項用眼好習慣的原則,融入隨時的用眼方式,哪視力的衰退自然就會改善!過去百餘篇的文章,不外乎就是在闡述怎樣可以把貝茲三原則養成平時的用眼好習慣啊!
1: 怡動 - Movement:
假若能恢復到「"怡動"不是僅僅的"移動"!」一文裏提到「眼睛會說話!」或「會說話的眼睛!」的層次,視力自然就會獲得改善!也就是說眼睛時時的不要「呆視」、「凝視」或「愣視」,也是台語說的不要「目睭柴柴」(也就是眼睛繃得緊緊的,像塊木頭一動也不動的樣子)啦!
為達合宜的怡動原則所帶出來用眼好習慣的養成,最事半功倍的作法就是先從勤「眨眼」做起,過程中當然要小心,千萬不要陷入分不清「眨眼 vs. 霎眼」的區別,也不要掉入以為光練眼球運動就可解決一切的視力問題,所以強調「貝茲法」不是「眼球運動」!並不是說「眼球運動」對視力改善毫無幫助,而是說它造成矯枉過正的機會太大了,而且也很可能是項事倍功半的操作,畢竟原則才會恆久的維持;方法是暫時的過程!
2: 匯視 - Centralization
什麼是匯視?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不論看近物或遠景,同一時刻兩眼就只看同一小點(處),至於單眼的看法或其它更深匯視的解說,就得回去詳讀一系列有關「匯視(1)」的文章。「同一時刻」是指一霎那或一兩秒鐘,最多不要超過三四秒鐘,所看的那一小點(處)必需加以變動,也就是配合第一原則的怡動,達成「眼睛與照相機(5)」裏提到「拼圖」式的看清整體了!
不要質疑匯視的真理性和重要性!為什麼是真理的層次?因為是眼睛結構的使然,人不可能在同一時刻看清不同的兩點(處)。為什麼那麼重要呢?每一位視力良好的人,都是因為一直維持從小所學到的匯視用眼好習慣所達成的,沒有例外,再強調一下:一個例外都沒有!
請不必浪費時間去請教這些視力良好的人仕,因為他們的匯視是從小就養成的,已成為下意識的習慣,大多數的人自己根本就是不知道罷了!以後有機會再來詳說這方面的實例。所以,為什麼貝茲三原則習慣(也就是成為下意識的操作)的養成是多麼的重要,而不是每天要練多少次多少時間的問題,也就是貝茲醫師一向強調的用眼好習慣必需 Keep it All the Time, and All Day Long 啦!
反而該常質疑或省思的是自己有沒有做到匯視!所有本部落格裏所提過的學習匯視的圖表或工具,或者是坊間所流傳說法或教學,甚至獨特的其它圖表或工具,或多或少也都在教導匯視這項的用眼技巧!以後,再來詳說本部落格所傳講的與坊間所流傳的區別是什麼?
3: 放鬆 - Relaxation
視力已長期中度或嚴重惡化的人(賢哥指的中度近視是300度以上,600度以下,幾乎是非戴眼鏡不可的程度;一般的認為重度近視是指600 度以上)就得好好的多時多次在掌療上下工夫!一旦能揣摸出掌療時眼肌是如何的放鬆,有時就算短期或臨時的視力惡化,只要稍稍閉下眼睛短短的幾分鐘,也能獲得視力即時的紓緩!
一般人的確很難體會自己的眼肌是如何的緊繃,可能除了自我感覺良好外,似乎是很難揣摸出是否已學到放鬆?除了一系列「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文章裏的說法可以較客觀的去衡量,另外一個簡便的方法就是觀察別人的用眼,或許就可帶給一些警惕因而會提醒自己需要時時的將眼肌放鬆!
搭乘台北捷運通勤的讀者,你們有福了!建議趁著在搭捷運時,每兩站間的行駛時間約兩分鐘,不妨在車門附近故意朝車子行駛的方向站立,暗暗側面的觀察那些戴深度眼鏡的人,他們的眼睛一定是長時間的愣在那邊,多看幾個人就會明瞭為什麼他們需戴那麼深度的眼鏡啦!眼睛呆視的程度與眼鏡的深度一定是成正比的,多觀察些人也一定會說服自己,千萬不要再像那些人一樣,呵!如此的警惕作用,還怕自己會不認真學習放鬆嗎?
總之,一百二十年前貝茲醫師所提出改善視力的自然療法,不但有理論與科學說辭,也提供了貝茲三原則,賢哥從自己例子的分享與多位學員的印證,貝茲三原則的確是最週全完美的方法,有心想好好學的讀者,一定要盡早的將它轉換成經常的用眼好習慣,視力改善就不會那麼的困難了。一些由於各種「迷失」的觀念與錯誤的操作,就等一系列的「迷失」貼文再來述說了!
由於貝茲三原則的內容淺顯,方法也不算困難,若是一時視力沒能短期獲得改善,常是一些「迷失」的觀點或作法上混擾所致,尤其若是家裏小朋友視力開始出問題時,為人父母的可能沒耐心繼續在貝茲三原則上下功夫,就想急著到處找不同的方式去學習!
沒關係!賢哥只要在此強調,其它的方法可能完全無效,也可能學成視力因而獲得改善,不管有著如何精美的包裝,各種昂貴學費的教學或工具多少都會有些幫助的,但是,到時回頭一想就會發現,最後真正讓視力改善都是牽扯到貝茲三原則啦!賢哥保持中性的論點,不會贊成也不會反對坊間各種流傳的方法啦!
其實,貝茲三原則也完全適用在小朋友的視力改善上,但實際的教導卻是另一套大學問,賢哥一直認為對小朋友的學習來說,最有效的是集體性且遊戲的教學方式才能事半功倍。現今最大的難題是,一則賢哥不是學校的老師,也沒像已有不少成人學員成功教學的經驗來分享,只能盼望有天能教出幾位國小的老師,再由他們來傳播了!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改善視力學習的瓶頸 -- 教學過程(2)
從上一篇「教學過程(1)」裏的4月18日第一次教學,到未來兩個月裏,賢哥所傳授給這位小三女童的內容,可以說是簡單到會令讀者都不敢想像?賢哥自己事後回想起來,也覺得有點匪夷所思?怎麼那麼簡單的教學,就能達到視力改善呢?
其實還是那一句老生常談的話:貝茲三原則,怡動丶匯視丶放鬆啦!如果簡單的內容與教學就能達成任務的話,何必搞得那麼繁雜呢?尤其針對小朋友們的教學,可能應該更需如此,才不會造成他們內心的壓力!這就是維持KISS的原則啦!(Keep It Simple, Stupid!)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改善視力學習的瓶頸 -- 教學過程(1)
雖然教導學童改善視力的實質內容不會因人而異!也不會因學習者年紀不同而有所改變!孩童丶學童與成年人都是一樣的!簡單的說都是貝茲三原則的怡動丶匯視丶放鬆!但教導的方式卻可能大大的不同,尤其孩童丶學童更需考慮"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否則不但會遭遇上事倍功半的學習瓶頸,也可能慘獲適得其反的結果!
現在就來詳細述說,賢哥第一次直接教導學童的經歷,但願這些內容能帶給讀者拋磚引玉的效果。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4)
「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這議題已在前面的三篇文章裏,詳盡的論述了!單純的就「打乒乓球」是否可以改善視力來講,其實半篇文章的篇幅就足以說明清楚,為何大費周章的寫了一大堆的論述?如果沒有其它的原由,不但浪費了自己的時間與精神來寫那些內容,更是也浪費了讀者們寶貴的時間!
三丶四篇的篇幅來論述「打乒乓球」的議題,最主要的原由是想用「打乒乓球」,來借題發揮,延伸的探討貝茲法改善視力的中心思維,只要清楚丶明瞭貝茲三原則,「怡動」丶「匯視」丶「放鬆」,懂得如何舉一反三的 應用到日常的用眼習慣上,那改善視力的學習就會水到渠成了!
所以,前面三篇裏所論述的原則與注意事項,全部都可轉用到任何所謂的自然療法:特殊工具丶器材丶眼鏡丶圖表;或各種眼球運動丶各種其它運動丶遊戲丶瑜珈丶針灸丶氣功丶按摩丶穴道舒壓丶伸展操丶甩手功丶平甩功等等上;也有一些也號稱「貝茲法」的教學;或甚至本部落格裏所提過的方法,只要沒充分應用到貝茲三原則的話,每樣都極可能是徒勞無功的!
以上所提的十餘項裏,每一項都會有人出來見證有效,同樣的,也可能會有更多人出來反駁完全無效!相信,也有很多人會出來,評論本部落格所傳講的也是無效!這不就是像前三篇裏所談的「打乒乓球」嗎?哈!所以,奉勸各位以後再也不要浪費時間,想去追尋某一種特別的「方法」啦!
以後有機會再來仔細的談論,其中的每一項,現在只暫時建議,如果花費金錢不是問題的話,也就是經濟狀況容許額外開銷的話,盡管去試試!自然就會知成果如何了!但是為了不讓讀者去作無謂的浪費,提醒讀者,只要那種方法可以幫助長期的改變 用眼習慣,(不是一時的,也不是只有短期的),而且能將貝茲三原則融入平時的用眼當中,那就是最佳的途境了!
這兩年多的教學經驗裏,發覺所有享受到視力快速改善的人,他們都具有個共同點與心態,就是:在明瞭貝茲三原則後,每位都能想法舉一反三的,將這三原則擴展並用到他們的學習和操練,以及最終的 用眼好習慣 上。所以,再次強調,重點不在於方法,也不在於輔助器材,更不在於運動上,而是活學活用貝茲三原則啦!
以前所有提過的那麼多的實例,每個幾乎都是單一事項,由於每人視力衰退的原由都不盡相同,想以很直接地從他人的例子,來改善自己的視力,可能會是事倍功半的;而是要花腦筋,想出自己如何能應用三原則,才是要花心思的!
上一篇「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3)」裏提過,來自香港在加拿大的留學生Rico,現在繼續來談他留言裏的後半段,『……例如只在家中收看乒乓球節目,或者在網上找一些影片.等等方法,依賢哥的理解,就是需要 "輕快的匯視" 球,而沒有參與其中,其實原理也是一樣吧?……』
同樣的在閱讀有關「打乒乓球」的文章,他就沒被『卡』在『打乒乓球』的事上,或許他目前的情況,不容許他能輕易找到打乒乓球的環境,或許可能有其它的因素,但但卻能將文章的內容,引伸到類似的情況與應用上。
如果讀者曾注意到最近一個多月以來的留言, Rico 算是留言最多的一位,從最初他「心急」的提問,又為買個合適的眼罩而曾煩心,到最近的留言道『……自從賢哥用單眼眼罩來改善斜視的確見效 ……』,雖然他視力的大幅改善,可能還有一段長距離要走,但是看到這位年青的留學生真是難能可貴,在課業的百忙之中,還肯花長長時間細讀以前的存檔長文,不但認真學習新的知識,也肯立即調整心態,至少很快的就體會到長久以來的斜視,已有些改善丶進展,哪整個視力的改善就會是下一階段的成果了。
再次強調,這就是賢哥寫這篇文章的最大用意,鼓勵讀者必需多加思考怎樣能舉一反三,好好的應用貝茲三原則! 怡動: 首先就是學習不停輕快的眨眼,不要盯看一點超過一兩秒鐘,哪怕就是只輕輕的小動作,就夠了!並不一定要大移動到別人都可看出你的眼睛在動。 匯視: 學習兩眼要同看一點,要以拼圖的方式看大物件丶大景像,不要試想一覽無遺;最有效的能學好匯視的技巧,就是輕常掃描 大 E 字,及學好「降低老花眼圖表」的通視與交視,至於如何應用匯視到日常的生活裏,又是另當別論了。 放鬆: 最有效的就是常做掌療!
為了回應 Rico 留言後半段裏的說法,下面列舉兩個插圖,就是要表明,不直接打乒乓球,也可能得到打乒乓球所帶來的果效,也就是說,它可能對讀者在改善視力的學習上有幫助:
上面這個插圖是網路上找來的,很可惜!它的實用性是有點差強人意,除非有善於寫電腦程式的網友,能將它改善丶重寫一番,才可能達到實用的境界!若有網友願出來將這個重寫的話?請能注意丶參考下面幾個需重點與考量:
Ⅰ: 本插圖只維時 34 秒,希望能改成循環式的,直到按 Esc(ape) 鍵才停止。
Ⅱ: 為了達到匯視的果效,球的大小應再縮得更小。
Ⅲ: 整個背景顏色,最好改成適合眼睛不易疲勞的色彩,請參考「電腦一族保護眼睛的方法」。
Ⅳ: 設計上,考慮讓玩者能有不同(低丶中丶高)球速的選項。
Ⅴ: 球反彈時速度較快,螢幕中飛行時漸漸慢下來;反之也可,慢速反彈,可是飛行時越飛越快。也就是讓玩者能有兩種不同的選擇,否則沒玩幾次就不想再玩了。
Ⅵ: 讓玩者可以輕易選擇不同視窗的大小。
雖然賢哥只有很基本的程式知識,但猜想上述這樣軟體的設計丶完成應不算太難的事。呼籲網友中,有人願意出來承擔這項任務,提供給有心想改善視力的人使用!上述的六個注意丶參考事項,設計程式者,當然可自行斟酌增減!
下面介紹的小遊戲 「Ball Bounce」 也是網路上找來的,只要眼睛是輕快的跟著球跑,玩起來也是很合乎貝茲三原則的。
好!現在再回到本文的最主要用意,不是上面這兩個遊戲,能夠直接幫助任何人改善視力?而是再次藉此強調這兩個電腦遊戲,就像前面三篇「打乒乓球」的文章裏所敘述的,本身只不過是個媒介,並沒具有特別神奇的功能,假若能被應用得體的話,也就是說,是因為它們較可能接近應用到貝茲三原則,因而有可能幫助人們改善視力罷了!但也不必過分迷信它們的功能!
怎樣才能使人改善視力呢?當然一切在於貝茲三原則啦!要達到最終視力改善的結果,就 必需把貝茲三原則變成日常的用眼習慣! 請容許賢哥再用一個口號來表明這個觀念,想要改善視力的話,歸根究底是在於 「是習慣啦,笨蛋!」 (It's the Habit, Stupid!),不是什麼特別的方法丶技巧!也不是什麼特殊的工具丶器材!更不是什麼神奇的教學啦!
【賢哥加註:】
「是習慣啦,笨蛋!」 (It's the Habit, Stupid!),這個口號的用意不是在罵人的!只不過引用並稍加改變 1992 年 美國總統大選時,克林頓所用的一個響耳的競選口號 「It's the Economy, Stupid!」,非常有效的打動人心並吸引了選民的回應,因而打敗已在位一任的老布希總統。
【結束加註】
總之,打乒乓球並沒什麼特異的功能,本文第一大段裏所提過十餘項的自然療法,也沒什麼太了不起!甚至本部落格裏所有的講法也包括在內,沒有什麼神奇性可言。若想達成改善視力的話,一切都應歸納為 「是習慣啦, 笨蛋!」,因此那十多項的內容,以後會另文詳談,我無意去反對其中特別的一項,也不熱衷的推薦任何一項,這就是本文所要表達的。
【賢哥加註: 本文在 3/19/2012 曾加以修改】
三丶四篇的篇幅來論述「打乒乓球」的議題,最主要的原由是想用「打乒乓球」,來借題發揮,延伸的探討貝茲法改善視力的中心思維,只要清楚丶明瞭貝茲三原則,「怡動」丶「匯視」丶「放鬆」,懂得如何舉一反三的 應用到日常的用眼習慣上,那改善視力的學習就會水到渠成了!
所以,前面三篇裏所論述的原則與注意事項,全部都可轉用到任何所謂的自然療法:特殊工具丶器材丶眼鏡丶圖表;或各種眼球運動丶各種其它運動丶遊戲丶瑜珈丶針灸丶氣功丶按摩丶穴道舒壓丶伸展操丶甩手功丶平甩功等等上;也有一些也號稱「貝茲法」的教學;或甚至本部落格裏所提過的方法,只要沒充分應用到貝茲三原則的話,每樣都極可能是徒勞無功的!
以上所提的十餘項裏,每一項都會有人出來見證有效,同樣的,也可能會有更多人出來反駁完全無效!相信,也有很多人會出來,評論本部落格所傳講的也是無效!這不就是像前三篇裏所談的「打乒乓球」嗎?哈!所以,奉勸各位以後再也不要浪費時間,想去追尋某一種特別的「方法」啦!
以後有機會再來仔細的談論,其中的每一項,現在只暫時建議,如果花費金錢不是問題的話,也就是經濟狀況容許額外開銷的話,盡管去試試!自然就會知成果如何了!但是為了不讓讀者去作無謂的浪費,提醒讀者,只要那種方法可以幫助長期的改變 用眼習慣,(不是一時的,也不是只有短期的),而且能將貝茲三原則融入平時的用眼當中,那就是最佳的途境了!
這兩年多的教學經驗裏,發覺所有享受到視力快速改善的人,他們都具有個共同點與心態,就是:在明瞭貝茲三原則後,每位都能想法舉一反三的,將這三原則擴展並用到他們的學習和操練,以及最終的 用眼好習慣 上。所以,再次強調,重點不在於方法,也不在於輔助器材,更不在於運動上,而是活學活用貝茲三原則啦!
以前所有提過的那麼多的實例,每個幾乎都是單一事項,由於每人視力衰退的原由都不盡相同,想以很直接地從他人的例子,來改善自己的視力,可能會是事倍功半的;而是要花腦筋,想出自己如何能應用三原則,才是要花心思的!
上一篇「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3)」裏提過,來自香港在加拿大的留學生Rico,現在繼續來談他留言裏的後半段,『……例如只在家中收看乒乓球節目,或者在網上找一些影片.等等方法,依賢哥的理解,就是需要 "輕快的匯視" 球,而沒有參與其中,其實原理也是一樣吧?……』
同樣的在閱讀有關「打乒乓球」的文章,他就沒被『卡』在『打乒乓球』的事上,或許他目前的情況,不容許他能輕易找到打乒乓球的環境,或許可能有其它的因素,但但卻能將文章的內容,引伸到類似的情況與應用上。
如果讀者曾注意到最近一個多月以來的留言, Rico 算是留言最多的一位,從最初他「心急」的提問,又為買個合適的眼罩而曾煩心,到最近的留言道『……自從賢哥用單眼眼罩來改善斜視的確見效 ……』,雖然他視力的大幅改善,可能還有一段長距離要走,但是看到這位年青的留學生真是難能可貴,在課業的百忙之中,還肯花長長時間細讀以前的存檔長文,不但認真學習新的知識,也肯立即調整心態,至少很快的就體會到長久以來的斜視,已有些改善丶進展,哪整個視力的改善就會是下一階段的成果了。
再次強調,這就是賢哥寫這篇文章的最大用意,鼓勵讀者必需多加思考怎樣能舉一反三,好好的應用貝茲三原則! 怡動: 首先就是學習不停輕快的眨眼,不要盯看一點超過一兩秒鐘,哪怕就是只輕輕的小動作,就夠了!並不一定要大移動到別人都可看出你的眼睛在動。 匯視: 學習兩眼要同看一點,要以拼圖的方式看大物件丶大景像,不要試想一覽無遺;最有效的能學好匯視的技巧,就是輕常掃描 大 E 字,及學好「降低老花眼圖表」的通視與交視,至於如何應用匯視到日常的生活裏,又是另當別論了。 放鬆: 最有效的就是常做掌療!
為了回應 Rico 留言後半段裏的說法,下面列舉兩個插圖,就是要表明,不直接打乒乓球,也可能得到打乒乓球所帶來的果效,也就是說,它可能對讀者在改善視力的學習上有幫助:
上面這個插圖是網路上找來的,很可惜!它的實用性是有點差強人意,除非有善於寫電腦程式的網友,能將它改善丶重寫一番,才可能達到實用的境界!若有網友願出來將這個重寫的話?請能注意丶參考下面幾個需重點與考量:
Ⅰ: 本插圖只維時 34 秒,希望能改成循環式的,直到按 Esc(ape) 鍵才停止。
Ⅱ: 為了達到匯視的果效,球的大小應再縮得更小。
Ⅲ: 整個背景顏色,最好改成適合眼睛不易疲勞的色彩,請參考「電腦一族保護眼睛的方法」。
Ⅳ: 設計上,考慮讓玩者能有不同(低丶中丶高)球速的選項。
Ⅴ: 球反彈時速度較快,螢幕中飛行時漸漸慢下來;反之也可,慢速反彈,可是飛行時越飛越快。也就是讓玩者能有兩種不同的選擇,否則沒玩幾次就不想再玩了。
Ⅵ: 讓玩者可以輕易選擇不同視窗的大小。
雖然賢哥只有很基本的程式知識,但猜想上述這樣軟體的設計丶完成應不算太難的事。呼籲網友中,有人願意出來承擔這項任務,提供給有心想改善視力的人使用!上述的六個注意丶參考事項,設計程式者,當然可自行斟酌增減!
下面介紹的小遊戲 「Ball Bounce」 也是網路上找來的,只要眼睛是輕快的跟著球跑,玩起來也是很合乎貝茲三原則的。
好!現在再回到本文的最主要用意,不是上面這兩個遊戲,能夠直接幫助任何人改善視力?而是再次藉此強調這兩個電腦遊戲,就像前面三篇「打乒乓球」的文章裏所敘述的,本身只不過是個媒介,並沒具有特別神奇的功能,假若能被應用得體的話,也就是說,是因為它們較可能接近應用到貝茲三原則,因而有可能幫助人們改善視力罷了!但也不必過分迷信它們的功能!
怎樣才能使人改善視力呢?當然一切在於貝茲三原則啦!要達到最終視力改善的結果,就 必需把貝茲三原則變成日常的用眼習慣! 請容許賢哥再用一個口號來表明這個觀念,想要改善視力的話,歸根究底是在於 「是習慣啦,笨蛋!」 (It's the Habit, Stupid!),不是什麼特別的方法丶技巧!也不是什麼特殊的工具丶器材!更不是什麼神奇的教學啦!
【賢哥加註:】
「是習慣啦,笨蛋!」 (It's the Habit, Stupid!),這個口號的用意不是在罵人的!只不過引用並稍加改變 1992 年 美國總統大選時,克林頓所用的一個響耳的競選口號 「It's the Economy, Stupid!」,非常有效的打動人心並吸引了選民的回應,因而打敗已在位一任的老布希總統。
【結束加註】
總之,打乒乓球並沒什麼特異的功能,本文第一大段裏所提過十餘項的自然療法,也沒什麼太了不起!甚至本部落格裏所有的講法也包括在內,沒有什麼神奇性可言。若想達成改善視力的話,一切都應歸納為 「是習慣啦, 笨蛋!」,因此那十多項的內容,以後會另文詳談,我無意去反對其中特別的一項,也不熱衷的推薦任何一項,這就是本文所要表達的。
【賢哥加註: 本文在 3/19/2012 曾加以修改】
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單眼眼罩的使用
若想要很認真的學習貝茲法以改善視力,賢哥在此慎重丶強烈的建議,每位學員應該具備有單眼眼罩 (Eye Patch) 的輔助小工具,並經常善用到它。雖然其他的貝茲法老師也曾提過單眼眼罩的用法,但他們的建議都只限於弱視丶斜視或兩眼視差嚴重的人而已。
但賢哥從個人經歷的體驗,掃描大 E 字(請參考「眼睛與照相機(4)」)是項極有效學好匯視的方法之一(這包括雙眼與單眼輪流的掃描,只有後者需用眼罩),所以,若買不到合適的,至少也應自己做。經常善用這項單眼眼罩,一定會帶出意想不到的好成果!假若一時仍買不到合適的,下一篇將介紹如何 DIY ,簡易的自己製做它。
怎樣的眼罩才適合用於改善視力呢?(What?)
Ⅰ: 必需能輕易的戴上或拿下的,且戴起來不會感覺得極端的不舒服(初期,剛戴上它若感覺彆扭的情況不算在內,戴上幾次後,大多的人就會感到習慣的)。若不然的話,將會懶得戴它的,當然也會降低兩眼輪流掃描大 E 字的意願。
Ⅱ:
它的結構不應是平面的,中間必需是突起來(圓錐形)的才合適,眼皮與眼罩之間要存著空間,以便被罩住的眼睛,隨時可輕易的活動。
所以,一般醫療用的平面眼罩不應考慮在內,因它會貼在眼皮上,致使眼皮丶眼睛會有來自眼罩的壓力丶逼迫感,更重要的是因被罩住的眼睛,也需跟平常用雙眼時一樣的睜開著。
唯一不同的,這被罩住的眼睛並不能看透眼罩,所以無法參與對焦而已,但卻能跟著另一個眼睛隨時保持放鬆與怡動。
Ⅲ: 顏色採用黑色的最為合適,其它深色的也可考量。眼罩周邊是否會漏光並不需太考究,重要的是被罩住的眼睛不能直接看到景像就可達成目的了。
Ⅳ:
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各式各類的眼罩,只介紹其中的一個,當作參考。它宣稱是特地為小朋友調整弱視用的。
它不但色彩鮮艷,也可直接裝在普通的眼鏡框上,用它的果效如何?不得而知,個人總覺得這類款式,應不太適用於本文教學的說法與用法。
【相片來源: 弱視單眼眼罩 】
http://www.allaboutvision.com/conditions/amblyopia.htm
為什麼要用眼罩?(Why?)
改善視力的目的是想使兩眼都改善,兩眼一起練不是很自然嗎?為何需要分開練呢?就算需遮一眼分開練,也常有人問到,用手遮住一眼不就得了嗎?為何需那麼麻煩的戴個眼罩呢?
Ⅰ: 當兩眼收視的清晰度不同時,大腦的解讀會自動的挑選較好的取像來處理丶接納。視力較差那眼所看到,就會被大腦排除,久而久之,視力較差那個眼睛的視覺,在惡性循環下,極可能造成後天性的弱視,甚至瞎掉。
所以,有弱視丶斜視或兩眼視差嚴重問題的人,最好經常戴眼罩蓋住視力較好的眼睛,迫使另一眼啟用丶提昇它的視覺功能。
Ⅱ: 兩眼視力衰退深度類同的人,當然在大多的用眼好習慣上的學習,是兩眼同時進行的,但也需分別練習單眼的匯視,這時當然就需戴上單眼眼罩。練習單眼匯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掃描大 E 字。
Ⅲ: 哪為什麼不可就用一手摀眼呢?不是不可以,而是效果不彰丶會大打折扣的。為何?舉起手來摀眼,多了一項與用眼無直接關聯的肢體動作,手擘容易累,支撐不久的!因此也會懶得經常操作單眼匯視的學習啦!
一旦手臂勞累,肩膀也受遷連,跟著頸背會更加繃緊,偏偏與視力有關聯的經絡,是通過第二節的頸椎。因此奉勸真的想以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人,千萬不要便宜行事,買個或做個眼罩來用吧!用手摀眼會是事倍功半的!
如何丶何時丶何處戴用單眼眼罩?(How?When?Where?)
如何戴它?很簡單啦!就是戴上它吧!什麼時候戴它?單眼掃描大 E 字時,當然要戴它;平常的日常活動裏,只要沒牽扯到安全顧慮的情況下,隨時隨地都可試著戴它的,當然開車丶騎車時,千萬可別冒險的!
Ⅰ: 前面已說過,不必太在意周邊若略有漏光的情況,戴眼罩最主要的用意,只是讓被蓋上的單眼,暫時不直接用上它的視覺功能而已。
Ⅱ: 前面也說過,被蓋住的那眼也需睜開著,不但要經常眨眼,也要跟著另一個眼睛不停的怡動;也就是說,兩眼中雖有一眼被遮蓋住,但是仍要盡可能的模擬兩眼最自然丶最平衡的看法。
切記!這種單眼罩住的操作與「摀眼掌療」是完全不同的!這被罩住的眼睛(只是一眼,不是雙眼),若特意去閉上它的話,兩眼用力則不自然丶也不平衡;為了維持一個睜開,另一個(緊)閉著的話,會像迷眼一般的特別用力丶用勁,那結果會是適得其反的效應。
Ⅲ: 在掃描大 E 字時,若有弱視丶斜視或兩眼視差嚴重問題的人,遮蓋住視力較好的那個眼睛,時間上應比另一眼至少多一倍以上,或更多些,如此可以迫使較弱的眼睛提昇它的視覺功能,直到有天,兩眼視力較平衡時,兩眼分別的操練時間,就可以拉近。
Ⅳ: 在平常的活動裏,只要不影響安全的情況下,也鼓勵有弱視丶斜視或兩眼視差嚴重問題的人,也可盡量遮蓋住視力較好的那個眼睛,偶而只短暫的戴在弱視的那眼,如此可稍稍達到些平衡的作用。
據一位好友 L君 眼科醫師的告知,他曾讀過一份研究報告,配戴單眼眼罩以平衡弱視的操作,一天裏總共時間不必超過兩小時,因為那是最佳 (Optimum) 的時限,若戴更久的時間也不會增加果效,只會徒增不便而已。
剛剛第一次戴上它外出走路的話,可能會覺得很彆扭丶不習慣,沒關係!一兩分鐘就夠了,就可拿下它啦!隨後的幾次裏,慢慢增長戴的時間,幾次後就會習以為常了。
Ⅴ: 什麼是日常活動戴它呢?舉些賢哥自己的實例分享:能找到的度數記錄是,左眼近視 425 度,右眼 225 度,沒有記錄的實際情況,是比這更差的。由於兩眼相差 200 度,所以日常生活裏只戴上右眼而已。前年右眼已降低到沒近視了,去年左眼的近視也降到只剩 125 度了。
開車丶割草丶廚房裏絕不戴它!切記!千萬不要開自身安全的玩笑!三十年前刀功還不是很好,也不太懂得拿刀該有的安全考量,曾差點把左手食指切斷了呢!縫了 16針 ,過了十多年,那個手指尖的知覺才完全恢復。所以,室內或外出戴單眼眼罩,首先必需考量安全!
Ⅵ: 希望讀者敢學賢哥厚臉皮的作法,「老神在在的!」不擔心他人的冷嘲或熱諷,反正賢哥深知有朝一日,自己的視力會改善的,後來事實也證明賢哥當初的深信並沒差錯!所以,不但在外走路時敢戴它,反正遇到的大多是陌生人,才不管他人的奇異眼神呢!
平常的禮拜天,抵達教會聚會時或交誼時間,在熟人面前照樣經常戴它。幾年前剛在教會戴上它時,有位敢直言的姐妹就嗆我道「神經病啦!你在標新立異?還是在招搖惑眾啊?」哈!幾年後,她還是戴著深度的眼鏡,而賢哥呢?呵!已好多年不戴眼鏡了!
大部分的會友現已習以為常再也不問了,當初若是第一次看到賢哥戴著眼罩的人,總會問為何戴它?要不是簡單的回說「在調整眼睛視力」輕描淡寫的一語帶過,不然就是用玩笑話來回達。只舉其中的一個實例:一對大學生的姊妹,平常若只有其中的一位出現時,總是會關心的問到另一位怎沒來聚會呢?
有一回她們同時站在賢哥面前,剛好第一次看到賢哥戴著眼罩,姊姊站在賢哥的左面,一見面就問:
「為什麼戴著眼罩?」
沒直接回她,反而問她: 「 怎麼?今天妹妹為什麼沒來聚會?」
當然這時已看到妹妹兩眼已經在瞪著賢哥:
「 我不是站在你面前嗎?怎麼說我沒來聚會呢?」
「 喔? 已聽到妳的聲音了,對不起!是我錯怪了妳!」
姊姊插嘴:
「 Uncle!你在說什麼啦?」
「 對不起啦!今天我的右眼被遮住了,看不到右半邊啦!」
然後,故意把身體轉個右半圈才說:
「 啊~哈!現在看到妳本人了,不是只聽到聲音而已啦!」
搞得兩位姊妹 @%*#!…… 呵!呵!呵!的大笑一場。事隔幾個禮拜後,才告訴她們實情。
小朋友們的反應就很好奇與天真,無論是第一次,還是往後的多次裏,每當他們看到賢哥戴著眼罩時,總會有六丶七位,有時會多達十來位小朋友,圍繞著賢哥邊跳丶邊跑丶邊唱迪斯耐 「小飛俠」 卡通片裏的海盜歌 「Yo-Ho!Yo-Ho!A Pirate's Life for Me」 呢!跟賢哥較熟的幾位,也會強行跟賢哥借眼罩,一旦任何一位自己能夠戴上它,都會非常的興奮不已!
所以,不要害羞啦!將這眼罩大大方方偶而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啦!不必怕人家把你當作海盜啦!沒那麼嚴重吧!心裏不妨就這麼的自我解嘲:偶而戴這眼罩最多也只不幾年,總比一生成為四眼田雞好得多吧!
總之,單眼眼罩只不過是個小小的輔助工具,它的本身並不會真的幫助你改善視力,而活用它,也就是融入你的生活的活動裏,卻會帶出完全不同的效應。不要迷信特殊的工具,也不必過分重視特殊的方法(包括本部落格裏所傳講的在內),如果硬梆梆的將工具只當工具來用,將方法只當方法的死練活練的,那樣子會學得很辛苦的。
活學活用在生活裏,心情放輕鬆點,不必理會那些冷言冷語的嘲諷!尤其若聽到人家嗆道 「 我的眼科醫師說,無效啦!」 切記!持以心胸開擴點的心態,並處之泰然的 「隨它去!」,讓那些人跟他們的醫師們繼續戴他們的眼鏡!你如此認真的學習,改變用眼好習慣,很快的,你的視力就在改善中的,最後享受到不戴眼鏡的會是你!
所以,大大方方的將這眼罩戴上,出去走走,習慣新的用眼方式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勇敢的在你的辦公室或學校也把它戴上,不必去多加解釋,一段時日後的事實改變,就會使那些不信派的人啞口無言的!
【補記: 3/8/2010】
前兩天的週末,在網路上又搜索了些有關弱視眼罩的資訊,發現台灣(其它地區也是類似)醫師在治療孩童弱視,給患者所用的眼罩,也是類似一般醫治眼疾所用的醫療眼罩,都是貼著眼皮沒有空間可言的產品。他們的說法大多是讓患者連戴四丶五天,然後休息一天,這種治療孩童弱視的建議,因賢哥本人不是醫師,對此意見無可置評!
但對想以貝茲法改善視力的 成年人 來說,賢哥極力奉勸不要用這種的,尤其兩眼輪流掃描大 E 字時,眼睛不但要輕鬆的 「怡動」,更主要的是要練習丶學習單眼的「匯視」,同時一切操作也需時時保持 「放鬆」,眼罩若貼著眼皮,戴的時候眼睛是閉著的!被遮的眼無法輕鬆的跟著動,就無法達到貝茲三原則的最高境界!
就算有弱視或兩眼視差大的 成年人 ,別以為治 「弱視」 的眼罩,會對改善弱視特別有效!貝茲法對現今主流醫學的立場來講,反正是認為沒有療效的!所以,我們所提倡的,不是在治療,只不過是依貝茲三原則,讓人可以恢復人身體自癒的本能罷了。
除了極少數的情況外,貝茲法裏所倡導的操作,都應盡量的接近自然的用眼方式,所有,被遮住的眼睛不但不應閉著,也要跟著另一眼,輕鬆的怡動!
【補記結束】
【補記: 5/27/2012】
在新的一篇 【單眼眼罩的使用(2)】 貼文裏,對本議題有更進一步的解說與強調!
但賢哥從個人經歷的體驗,掃描大 E 字(請參考「眼睛與照相機(4)」)是項極有效學好匯視的方法之一(這包括雙眼與單眼輪流的掃描,只有後者需用眼罩),所以,若買不到合適的,至少也應自己做。經常善用這項單眼眼罩,一定會帶出意想不到的好成果!假若一時仍買不到合適的,下一篇將介紹如何 DIY ,簡易的自己製做它。
怎樣的眼罩才適合用於改善視力呢?(What?)
Ⅰ: 必需能輕易的戴上或拿下的,且戴起來不會感覺得極端的不舒服(初期,剛戴上它若感覺彆扭的情況不算在內,戴上幾次後,大多的人就會感到習慣的)。若不然的話,將會懶得戴它的,當然也會降低兩眼輪流掃描大 E 字的意願。
Ⅱ:
所以,一般醫療用的平面眼罩不應考慮在內,因它會貼在眼皮上,致使眼皮丶眼睛會有來自眼罩的壓力丶逼迫感,更重要的是因被罩住的眼睛,也需跟平常用雙眼時一樣的睜開著。
唯一不同的,這被罩住的眼睛並不能看透眼罩,所以無法參與對焦而已,但卻能跟著另一個眼睛隨時保持放鬆與怡動。
Ⅲ: 顏色採用黑色的最為合適,其它深色的也可考量。眼罩周邊是否會漏光並不需太考究,重要的是被罩住的眼睛不能直接看到景像就可達成目的了。
Ⅳ:

它不但色彩鮮艷,也可直接裝在普通的眼鏡框上,用它的果效如何?不得而知,個人總覺得這類款式,應不太適用於本文教學的說法與用法。
【相片來源: 弱視單眼眼罩 】
http://www.allaboutvision.com/conditions/amblyopia.htm
為什麼要用眼罩?(Why?)
改善視力的目的是想使兩眼都改善,兩眼一起練不是很自然嗎?為何需要分開練呢?就算需遮一眼分開練,也常有人問到,用手遮住一眼不就得了嗎?為何需那麼麻煩的戴個眼罩呢?
Ⅰ: 當兩眼收視的清晰度不同時,大腦的解讀會自動的挑選較好的取像來處理丶接納。視力較差那眼所看到,就會被大腦排除,久而久之,視力較差那個眼睛的視覺,在惡性循環下,極可能造成後天性的弱視,甚至瞎掉。
所以,有弱視丶斜視或兩眼視差嚴重問題的人,最好經常戴眼罩蓋住視力較好的眼睛,迫使另一眼啟用丶提昇它的視覺功能。
Ⅱ: 兩眼視力衰退深度類同的人,當然在大多的用眼好習慣上的學習,是兩眼同時進行的,但也需分別練習單眼的匯視,這時當然就需戴上單眼眼罩。練習單眼匯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掃描大 E 字。
Ⅲ: 哪為什麼不可就用一手摀眼呢?不是不可以,而是效果不彰丶會大打折扣的。為何?舉起手來摀眼,多了一項與用眼無直接關聯的肢體動作,手擘容易累,支撐不久的!因此也會懶得經常操作單眼匯視的學習啦!
一旦手臂勞累,肩膀也受遷連,跟著頸背會更加繃緊,偏偏與視力有關聯的經絡,是通過第二節的頸椎。因此奉勸真的想以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人,千萬不要便宜行事,買個或做個眼罩來用吧!用手摀眼會是事倍功半的!
如何丶何時丶何處戴用單眼眼罩?(How?When?Where?)
如何戴它?很簡單啦!就是戴上它吧!什麼時候戴它?單眼掃描大 E 字時,當然要戴它;平常的日常活動裏,只要沒牽扯到安全顧慮的情況下,隨時隨地都可試著戴它的,當然開車丶騎車時,千萬可別冒險的!
Ⅰ: 前面已說過,不必太在意周邊若略有漏光的情況,戴眼罩最主要的用意,只是讓被蓋上的單眼,暫時不直接用上它的視覺功能而已。
Ⅱ: 前面也說過,被蓋住的那眼也需睜開著,不但要經常眨眼,也要跟著另一個眼睛不停的怡動;也就是說,兩眼中雖有一眼被遮蓋住,但是仍要盡可能的模擬兩眼最自然丶最平衡的看法。
切記!這種單眼罩住的操作與「摀眼掌療」是完全不同的!這被罩住的眼睛(只是一眼,不是雙眼),若特意去閉上它的話,兩眼用力則不自然丶也不平衡;為了維持一個睜開,另一個(緊)閉著的話,會像迷眼一般的特別用力丶用勁,那結果會是適得其反的效應。
Ⅲ: 在掃描大 E 字時,若有弱視丶斜視或兩眼視差嚴重問題的人,遮蓋住視力較好的那個眼睛,時間上應比另一眼至少多一倍以上,或更多些,如此可以迫使較弱的眼睛提昇它的視覺功能,直到有天,兩眼視力較平衡時,兩眼分別的操練時間,就可以拉近。
Ⅳ: 在平常的活動裏,只要不影響安全的情況下,也鼓勵有弱視丶斜視或兩眼視差嚴重問題的人,也可盡量遮蓋住視力較好的那個眼睛,偶而只短暫的戴在弱視的那眼,如此可稍稍達到些平衡的作用。
據一位好友 L君 眼科醫師的告知,他曾讀過一份研究報告,配戴單眼眼罩以平衡弱視的操作,一天裏總共時間不必超過兩小時,因為那是最佳 (Optimum) 的時限,若戴更久的時間也不會增加果效,只會徒增不便而已。
剛剛第一次戴上它外出走路的話,可能會覺得很彆扭丶不習慣,沒關係!一兩分鐘就夠了,就可拿下它啦!隨後的幾次裏,慢慢增長戴的時間,幾次後就會習以為常了。
Ⅴ: 什麼是日常活動戴它呢?舉些賢哥自己的實例分享:能找到的度數記錄是,左眼近視 425 度,右眼 225 度,沒有記錄的實際情況,是比這更差的。由於兩眼相差 200 度,所以日常生活裏只戴上右眼而已。前年右眼已降低到沒近視了,去年左眼的近視也降到只剩 125 度了。
開車丶割草丶廚房裏絕不戴它!切記!千萬不要開自身安全的玩笑!三十年前刀功還不是很好,也不太懂得拿刀該有的安全考量,曾差點把左手食指切斷了呢!縫了 16針 ,過了十多年,那個手指尖的知覺才完全恢復。所以,室內或外出戴單眼眼罩,首先必需考量安全!
Ⅵ: 希望讀者敢學賢哥厚臉皮的作法,「老神在在的!」不擔心他人的冷嘲或熱諷,反正賢哥深知有朝一日,自己的視力會改善的,後來事實也證明賢哥當初的深信並沒差錯!所以,不但在外走路時敢戴它,反正遇到的大多是陌生人,才不管他人的奇異眼神呢!
平常的禮拜天,抵達教會聚會時或交誼時間,在熟人面前照樣經常戴它。幾年前剛在教會戴上它時,有位敢直言的姐妹就嗆我道「神經病啦!你在標新立異?還是在招搖惑眾啊?」哈!幾年後,她還是戴著深度的眼鏡,而賢哥呢?呵!已好多年不戴眼鏡了!
大部分的會友現已習以為常再也不問了,當初若是第一次看到賢哥戴著眼罩的人,總會問為何戴它?要不是簡單的回說「在調整眼睛視力」輕描淡寫的一語帶過,不然就是用玩笑話來回達。只舉其中的一個實例:一對大學生的姊妹,平常若只有其中的一位出現時,總是會關心的問到另一位怎沒來聚會呢?
有一回她們同時站在賢哥面前,剛好第一次看到賢哥戴著眼罩,姊姊站在賢哥的左面,一見面就問:
「為什麼戴著眼罩?」
沒直接回她,反而問她: 「 怎麼?今天妹妹為什麼沒來聚會?」
當然這時已看到妹妹兩眼已經在瞪著賢哥:
「 我不是站在你面前嗎?怎麼說我沒來聚會呢?」
「 喔? 已聽到妳的聲音了,對不起!是我錯怪了妳!」
姊姊插嘴:
「 Uncle!你在說什麼啦?」
「 對不起啦!今天我的右眼被遮住了,看不到右半邊啦!」
然後,故意把身體轉個右半圈才說:
「 啊~哈!現在看到妳本人了,不是只聽到聲音而已啦!」
搞得兩位姊妹 @%*#!…… 呵!呵!呵!的大笑一場。事隔幾個禮拜後,才告訴她們實情。
小朋友們的反應就很好奇與天真,無論是第一次,還是往後的多次裏,每當他們看到賢哥戴著眼罩時,總會有六丶七位,有時會多達十來位小朋友,圍繞著賢哥邊跳丶邊跑丶邊唱迪斯耐 「小飛俠」 卡通片裏的海盜歌 「Yo-Ho!Yo-Ho!A Pirate's Life for Me」 呢!跟賢哥較熟的幾位,也會強行跟賢哥借眼罩,一旦任何一位自己能夠戴上它,都會非常的興奮不已!
所以,不要害羞啦!將這眼罩大大方方偶而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啦!不必怕人家把你當作海盜啦!沒那麼嚴重吧!心裏不妨就這麼的自我解嘲:偶而戴這眼罩最多也只不幾年,總比一生成為四眼田雞好得多吧!
總之,單眼眼罩只不過是個小小的輔助工具,它的本身並不會真的幫助你改善視力,而活用它,也就是融入你的生活的活動裏,卻會帶出完全不同的效應。不要迷信特殊的工具,也不必過分重視特殊的方法(包括本部落格裏所傳講的在內),如果硬梆梆的將工具只當工具來用,將方法只當方法的死練活練的,那樣子會學得很辛苦的。
活學活用在生活裏,心情放輕鬆點,不必理會那些冷言冷語的嘲諷!尤其若聽到人家嗆道 「 我的眼科醫師說,無效啦!」 切記!持以心胸開擴點的心態,並處之泰然的 「隨它去!」,讓那些人跟他們的醫師們繼續戴他們的眼鏡!你如此認真的學習,改變用眼好習慣,很快的,你的視力就在改善中的,最後享受到不戴眼鏡的會是你!
所以,大大方方的將這眼罩戴上,出去走走,習慣新的用眼方式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勇敢的在你的辦公室或學校也把它戴上,不必去多加解釋,一段時日後的事實改變,就會使那些不信派的人啞口無言的!
【補記: 3/8/2010】
前兩天的週末,在網路上又搜索了些有關弱視眼罩的資訊,發現台灣(其它地區也是類似)醫師在治療孩童弱視,給患者所用的眼罩,也是類似一般醫治眼疾所用的醫療眼罩,都是貼著眼皮沒有空間可言的產品。他們的說法大多是讓患者連戴四丶五天,然後休息一天,這種治療孩童弱視的建議,因賢哥本人不是醫師,對此意見無可置評!
但對想以貝茲法改善視力的 成年人 來說,賢哥極力奉勸不要用這種的,尤其兩眼輪流掃描大 E 字時,眼睛不但要輕鬆的 「怡動」,更主要的是要練習丶學習單眼的「匯視」,同時一切操作也需時時保持 「放鬆」,眼罩若貼著眼皮,戴的時候眼睛是閉著的!被遮的眼無法輕鬆的跟著動,就無法達到貝茲三原則的最高境界!
就算有弱視或兩眼視差大的 成年人 ,別以為治 「弱視」 的眼罩,會對改善弱視特別有效!貝茲法對現今主流醫學的立場來講,反正是認為沒有療效的!所以,我們所提倡的,不是在治療,只不過是依貝茲三原則,讓人可以恢復人身體自癒的本能罷了。
除了極少數的情況外,貝茲法裏所倡導的操作,都應盡量的接近自然的用眼方式,所有,被遮住的眼睛不但不應閉著,也要跟著另一眼,輕鬆的怡動!
【補記結束】
【補記: 5/27/2012】
在新的一篇 【單眼眼罩的使用(2)】 貼文裏,對本議題有更進一步的解說與強調!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1)
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嗎?去年(2009)十一月回台一趟以來,這個問題在不同的時間丶不同的場合被問過多次。這兩篇將針對這項提問,有些進一步的探討。這一篇先介紹兩個成功的實例;下一篇則分享一個算是暫時還沒成功的實例,也會外加一個正在進行中的例子。
藉用這兩篇的實例內容,希望能提供讀者一些可參考的資訊,然後才能心安理得的決定是否要鼓勵家裏的小朋友,認真的去學並常打乒乓球。
到底打乒乓球是否可以改善視力?其實若已抓住以前文章的重點,答案應該已很淺顯的。就像「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一樣,水是中性的,只要善知並善用它的性質,自然會得到它的好處,否則就會得適得其反的後果。
沒有錯,打乒乓球是項極佳的運動,就像其它一些與「改善視力」有關的運動一樣。這些都是中性的,知道如何善用它們,也就是需懂得配合貝茲三原則,才可能達到幫助改善視力的果效。否則這些運動,對改善視力的功效性,就算有的話,可能只會「曇花一現」而維持不久,更不好的下場就是前功盡棄而白費工夫一場!
為何?因為運動是一時的丶是短暫的,而用眼習慣卻是在有生之年一直長存的。這也就是為何貝茲醫師非常反對所謂的「眼球運動」!不論那種運動,只要不論及正確的用眼習慣的搭配,只為運動而運動,或許會事倍功半,或許也會完全無濟於事。
而貝茲三原則所強調的,就是將「怡動」丶「匯視」丶「放鬆」養成為隨時丶隨處的用眼好習慣,它們的運用是在所有眼睛睜開的時段裏,都需不時的應用,而不是每天只操作幾次丶幾分鐘的時間而已!這也就是貝茲醫師常強調的「Keep it All the Time and All Day Long!」。
以下就先談第一個成功的實例。去年11月21日早在台北的第一場講座,坐在最前排中的一位學員L君。講座一開始時,看到桌上他擺著並且也開著錄音筆,除了請他將它關掉外,講座進行時也特別留意到他的用眼方式,就像我也一樣注意到其他每位學員的用眼狀況。
由於他就坐在我的正右前方,因此我對他的觀察應當非常仔細丶明確,察覺到他是一直維持著美好的用眼方式。因此,心中已很確信L君應該擁有相當好的視力,而不是配戴著隱形眼鏡才對!所以,在第一階段完後的簡短休息時,與他有段對話,內容大約如下:
「 請問你為何前來參加講座?」
「我經常讀你部落格的文章,想進一步的瞭解你的論點。」
「 不是那個意思,我是想問你怎麼會想要來參加呢?」
「在網路上報了名,你接受後,我當然就前來的啊!」
「 可能我的問題仍是沒問得太明確,我的意思是說,你的視力應該是很好的!哪為什麼還要來呢?」
「哦?你知道我的視力很好?」
「 沒錯!我確認你的視力很好!」
「是的,我的視力的確很好!」
貝茲三原則的確很精準的決定出視力的好與否!三年多以來自己視力改善的體會,兩年多來教學經驗的累積,加上觀察過,因用眼壞習慣而造成視力衰退的人數,更是無法估計,實在,不得不再次深表佩服,一百多年前貝茲醫師的重大發現。
只靠短短的幾分鐘,或甚至幾秒鐘的時間,觀察任何一個人的用眼習慣,就能判斷出這人是否具有良好視力?試想?一般的眼科醫師有如此的「段術」或「能耐」嗎?只要觀察人的用眼習慣就足夠了,那怕是觀察任何一位陌生人也不例外,哈!視力不好的人,別以為戴著隱形眼鏡,就可以唬過賢哥的!賢哥一點也不敢竊功丶邀功這項雕蟲小技,因為這都需歸功給貝茲三原則啦!呵!
哪讀者是要相信一般眼科醫學的理論,還是貝茲醫師的發現?假若這是你第一篇在有意丶無意中讀到「賢哥健康站」的,只要有心,想以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話,鼓勵能前去讀以前的貼文。
若是長期的網友讀者,請別再三心兩意的,更不要氣餒!改變用眼習慣,的確可以改善視力的!好,繼續回到本篇的主題「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不論最後的結論是「肯定」或「否定」,總之,一切仍須回到貝茲三原則!切記!
「 就是說嘛!視力已很好,有什麼仍需要學習的嗎?」
「我覺得你文章裏的論述,深感丶認同它們是很有說服力的,尤其怡動與匯視的論點,讓我體會到為何我的視力會那麼好!」
「 你還是沒回答為何前來參加講座?」
「以前是讀文章,現在是見你本人啊!」
「 不是那個意思,我是想問,你怎麼會要來參加呢?」
「哦!以前只是讀文章,想來印證,而且親自聽你講的,看看寫的和講的是否……」
「 哇!原來是來 Check Me Out!看看寫的和講的是否一致啊!」
搶斷他的話和說完了上一句,突然意識到自己口氣,未免太咄咄逼人了!為了避免誤導他,以為懷疑他的前來是否是別有用心?趕緊說了些:
「 希望你這次來,也能再學到些東西!」「 若只是為了印證你所以前讀到的,肯週六一大早特地趕來,也蠻佩服你的用心呢!更謝謝你的捧場啦!」等等緩頰的話。
整個講座裏,L君的確很認真的在學習,過後也留下來,有了更長一段時間的交談,才讓我更加認識到他的用心與想「印證」些什麼?
原來他家的三兄弟都有美好的視力,上一代的視力也沒問題,但是下一代孩子們的視力就頻頻出現了問題,朋友丶同事間也有類似的情況,所以,他相信視力不好的話,遺傳不應是主要的因素!由於瞭解到貝茲三原則,尤其對「怡動」與「匯視」體會,他把三兄弟視力好歸功於:
從小打乒乓球!
這就是他前來參加講座,想要印證的事情之一。再說,他在數個月前,已開始向朋友丶同事們傳講鼓勵打乒乓球的事。我的反應是認同並提醒他,不要輕易疏忽了貝茲三原則的重要性。否則打乒乓球若一定有效的話,為何有些球員仍然是要戴眼鏡?
其實,上項的提醒對L君是多餘的,因他早已清楚貝茲三原則的重要性。在此不厭其煩的強調,只要的用來提醒讀者的。切記!一個是原則,另一個只是媒介;原則不應被忽視或捨棄,但媒介卻是可以隨時或輕易的找到替代品。
另外,L君是位IT的工作者,寫電腦程式是他的專業。以前文章裏介紹過的「搖晃視窗」的軟件,對很多人是帶來了極大的幫助,但L君覺得不夠理想,也想著手寫些不同的程式,它將會是較像「電腦遊戲」性質的,希望更可以達到「怡動」與「匯視」的果效。
聽了有關那程式構想的分享,我的回應是很興奮,也鼓勵他繼續發展下去。哈!賢哥很大膽的(更應說很厚臉皮的)請求他,成品出來時,可否提供給「賢哥健康站」網友們免費使用?L君是很大方並肯定答覆了這項請求!只是因工作繁重,不敢肯定何時可以完工。沒關係!我們可以等,不是嗎?
三天後,L君寫來了信,附上了三張圖,並說明了將來軟件的可能內容,在此向他致謝,並預祝早日能夠完成,並提供給「賢哥健康站」的網友們使用。同時,下面節錄了他信中一的段話,內容主要是在重複當天他與我分享部分的對話:
『……我在會場上說我個人的經驗:
我們家三兄弟及我同事三兄弟都沒近視
討論結果 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兩家都有球桌從小打乒乓球
第三位同事(有近視)也在衡量下,
參加桌球隊的訓練
……』
L君為人不但很謹慎且很客氣,認為他對乒乓球的看法是『……這種經驗不容易形成證明,因此我試者在網路上找一些佐證……』。
他所提供的佐證之一,就是一篇以前的新聞:2007年12月23日蘋果日報的一篇「國手傳奇 張雅全打桌球 治好散光」的報導指出……。對該文有興趣的,可點擊文題的連結,自己去詳讀該文。
再來,就是要談第二個打乒乓球而擁有美好視力的實例。它的詳細內容,數天前已刊登在「賢哥閒聊室」裏的一篇「台北街頭見聞錄 - 巧遇兩位小朋友」裏。
其中的一位B君,就如他同樣年紀的小朋友們,也喜愛並且經常打電玩及電腦遊戲,是否他就像絕大多數的小朋友們,因而戴上了眼鏡?當然沒有,不然我怎會用他來當「正面」的例子。
為人父母的,如果繼續聽信丶迷信主流醫師對視力的講法,因而限制或禁止小朋友打電玩及電腦遊戲,搞得全家長幼關係緊緊張張的,而不在改變用眼習慣著手,我敢大膽的預言,小朋友的視力一樣會變壞丶衰退的!就算完全不讓他們打電玩或電腦遊戲,視力也不會好到那裏的!
與兩位小朋友交談一段時間後,我猜中了B君喜愛的運動,應是類似乒乓球,果真不錯!不但參加上了桌球校隊,更是該校隊的隊長呢!嘿!這可不是歪打正著而瞎猜對的,因跟他們兩位小朋友開啟對話之前,我已先觀察出,他們兩人的用眼習慣了!
再說,在這巧遇的幾天之前,已有了與第一個例子裏的L君對話過;外加兩天之前,也有了下一篇文章裏,將提「暫時還沒成功的例子」,突然間!我對「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有了更進一層的認識與見解!
好了,讀了前面介紹的兩個正面實例,外加一篇新聞報導,它們都是正面的回應了「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視力?」的疑問。為人父母的,可能已會等不及了,想趕緊替家裏的小朋友換到有桌球的學校,或找個乒乓球的私人教練。請慢點,也別急,等下一篇文章讀後,可能才會有較平衡的看法!因此請再耐心的等個幾天吧!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Centralization--匯視(10)
前面的三篇「匯視(7)」,「匯視(8)」和「匯視(9)」裏的說明試著教讀者,如何輕易的看出「通視」或「交視」。萬一這三篇的說明,還是看不出「通視」或「交視」果效的話,只能勸這樣的讀者,盡可能學習放鬆,再放鬆!慢速的深呼吸,勤眨眼合起來,一般說來,都可達到放鬆的成效,每次最多試三至五分鐘,若仍無法達成的話,就請暫時放下,過些時候再試,否則越急丶越「努力」就會越緊張,反而會更增加學成的困難度!
上篇「匯視(9)」文章裏已提及『一旦看出「交視」後,不要急著放開當時的用眼方式,必需先好好思考和揣摩,當時兩眼是如何對焦的?……』看出「通視」和「交視」後,還要加以學習,能夠真正很放鬆的操作「通視」和「交視」。所以,學會操作與學會放鬆操作合起來,就是以前文章裏提過的「第一層次」的運用,但是卻不能只停止在純過「乾癮」,心中直「叫爽」地享受該圖所帶來的震憾而已。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深具震撼力的視力表
若以較嚴格的標準來分類,本文所要介紹與推薦的圖表,並不是一般人所認知的視力表,而是一份視力訓練的圖表,這圖表原來的研發者Gottlieb稱它為「降低老花眼圖表」。由於它也是「眼睛圖表」網站所提供的,所以辜且也把它一起擺在視力表的範疇內來討論,不過最原先的出處是屬另一家業者(Cambridge Institute for Better Vision )免費提供的。在此特別一併向這兩業者致意丶感恩!感謝他們願提供此圖表給廣大網友免費使用。
首先不要被這「降低老花眼圖表」的名稱所誤導或狹制,雖然降低老花眼是原創者Gottlieb所強調的用意,但經由自己個人兩年多運用它的經歷,和一些友人與學員們的印證,這圖表的確可以帶給任何視力衰退(老花丶近視丶遠視丶散光等等)者極大的幫助。整個圖表最大的用意,就是讓人學習使用兩種用眼的視覺方式:交視(Convergence)與通視(Divergence)。
如果閱讀和瞭解兩頁英文的指示不成問題的話,就請自行先照著指示練習並學會交視和通視。否則就等一系列「匯視」的文章中,在適當的時候,會以至少兩丶三篇,或甚至更多的篇幅,外加使用其它不同的簡單圖解,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詳詳細細的解說如何學會並運用這「降低老花眼圖表」。在本文裏,請容許我先擺個伏筆和賣個關子,暫時只簡單的說明而已。
過去的兩年半裏,曾經參考過四丶五十個不同的圖表,各各都宣稱具有效力,也都可以幫助改善視力!沒有錯,每個在市面上流行的圖表,多多少少或許會舒緩眼睛的疲勞,至於是否會改善視力呢?不要說是否對視力改善會有長期的效果,連短期或瞬時間性的功效都會令人質疑?
若有的話,最多也可能只不過是些事倍功半的成效而已;但也有可能我對此議題所流覽的資訊還不夠廣泛,在我介紹完這「降低老花眼圖表」所能帶出的震憾與成效後,若有讀者仍能提出比這更好的圖表,一定洗耳恭聽並替它極力推薦。
在比較所知的四丶五十個圖表,並試圖瞭解是否助於改善視力?若容許我來替它們排名的話,我絕對是會把「降低老花眼圖表」排在最高處的第一名。也就是說,依我個人的評論,它所帶出來的威力……
真的可以說是超級震撼的!
為何?有兩大原因,詳情在往後的文章裏再來細說,在此只略略提及,點到為止而已。第一,它是很難得的一個圖表,一應俱全地把「貝茲三原則」裏的每一項,怡動丶匯視丶放鬆,不但很均衡而且很實際達到超級震撼的(發揮到極點)!第二,一旦學會丶熟練交視和通視的技巧,比起以其它圖表或方式學來的新用眼方式,會較容易地,可以轉換成經常的或甚至下意識的用眼好習慣。
因此可以說,這個「降低老花眼圖表」的應用,是具有潛在的性質,可以延伸並維持整個「貝茲三原則」背後的精神主軸,那就是將學來的新用眼好習慣,演變為下意識的「Keep It All The Time and All Day Long」,一旦達到這樣的層次,視力改善的成效就會自然地開始呈現。
整個「降低老花眼圖表」的學習丶運用丶應用過程,我把它分成三個階段來描述,詳細內容也是等以後的文章再來申述,本篇文章只先強調三個階段裏,所造成的可能效應與震撼。為了達到學用「降低老花眼圖表」的最高成效,過程中的前面兩個階段,都應以裸視來處理,別擔心視力衰退有多嚴重。在自己的教學經驗中,曾有位學員近視深達900度,另一位學員老花深達300度以上,一樣都已用裸視,輕易感受到這個圖表所帶出的震憾效果。
當你下載並印列了「降低老花眼圖表」後,把它貼在牆上(大鏡子上更好)。通過最上面那組(本文現階段的討論,只暫時限制於這一組,其餘的黑圈點,等以後更進階的討論時,再加以說明)的兩個黑圈點中心的水平線,應比兩眼的水平線稍微低一些,但不要低過鼻尖的位置。至於人要站在圖前多遠呢?Gottlieb建議眼離圖約16吋,我也贊同由那個距離開始,但不必太過堅持,應因每個人裸視時的視力而做些不同的調整。
是否能看清圖上的任何大小的字?在開始時,這個問題一點也不重要,也就是說不必把它列入考量,以決定應該站在圖前多遠。但是需要分別輪流蓋上一眼,先以單眼試看,再加上兩眼同時試看時,只要這三種情況,至少都能大約看出兩個黑圈點的輪廓,或更好的情況就夠了。
當你選定站在圖表前的距離後,先說明圖表上原先的三種狀態:
(a)兩個黑圈點顏色的深淺,由於視力的衰退,裸視看起來可能有點暗淡,甚至不夠均勻,也就是說,有點灰黑色的感覺而不是漆黑一片;圓形的形狀可能有些缺失或不夠完美。
(b)圖表上分成五個段落的文字,上面的三個段落分成四個縱行,下面的兩段落則分成八個縱行。這些文字的字體有大也有小的,因每個人視力衰退的情況不一致,所以有些人是全面膜糊,連一個字也看不到;有些人則是可看出些較大的字體,但就算能看出些字,看起來也不夠清晰明亮。
(c)所有的文字或所有的黑圈點,全是印在一張平面的紙上。
在此還是需要簡單的說明什麼是交視和通視?最初你的雙眼在看貼在牆上的圖表時,兩眼的視線(或俗話的眼光)是焦集並落在兩黑圈點中間位置的圖面上。實質上,每個眼睛都分別各看到兩個黑圈點,但因兩眼的焦集點與兩黑圈點都在同一個平面上,加上焦集點距兩黑圈點都等距,左右眼分別看到的黑圈點重疊融合(Fusion)在一起,因此大腦對視覺的解讀,你的兩眼只看到兩黑圈點。
可是,一旦把兩眼的焦集點從圖面挪開時,原先已融合成兩黑圈點的現象,立即消失而變成為四個圈點。若焦集點是往你臉的方向移動,就是在尋求「交視」;若往圖表的後面離你而去時,就是在尋找「通視」,當然一次只能做其中的一種。
哪焦點需移動到什麼程度,才算達到「交視」或「通視」的形成呢?很簡單,當視線焦集調整到適當的位置時,四個黑圈點中的兩個,會形成完全的融合與重疊,也就是只剩三個黑圈點了。這三個黑圈點的形成若想維持久一點的話,眼肌必需改鬆,若繃得太緊,可能會一下子又消失掉。
在第一階段的學習中程,如果學會丶做對交視或通視其中的一項,就可明確地感受到一些會令你震憾的裸視現象,相應上述「原先的三種狀態」來說明更為合適:
(A)這時三個黑圈點,看起來不但形狀非常清晰丶明確,顏色更是漆黑到會發亮的程度,尤其,圓圈的外圍更是存有一圈薄薄的光圈,看起來類似月全蝕或日全蝕時的現象。中間的那一個黑圈點的漆黑和會發亮的程度,是更加顯著!
(B)最令人震憾的是,不論視力衰退的度數有多深,也不論字體的大小,全部都可看得一清二楚的!別忘了,這時你仍是裸視沒戴眼鏡的!這時所有的字體看起來,不但清晰而且明亮,大字體發亮的程度更加顯著的。
(C)所有的文字或所有的黑圈點,原本全印列在同一張平面的紙上,現在變成立體(3D)的。
「哇!哇!哇!」是一般人,第一次感受到這項裸視視覺震憾的一致反應。不要說,已視力衰退多年,一時摘下眼鏡,無法享受到的視覺效果,連仍未戴眼鏡之前,也幾乎不可能經歷過的清晰丶明亮視力。「降低老花眼圖表」的研發者Gottlieb,對此圖表的應用說明只止於練好「交視」和「通視」。
光憑Gottlieb對此圖表應用的解說,就足以幫助一些人改善視力,也可證明前面說到,此圖『所帶出來的威力……真的可以說是超級震撼的!』並不是過分的誇張。等到未來的文章裏,我會進一步的解說另兩階段的應用,更是可帶給「視力改善」的學習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總之,再次重聲「降低老花眼圖表」所帶出來的威力……
真的可以說是超級震撼的!
【賢哥加註】
如何下載並印列「降低老花眼圖表」?進入「眼睛圖表」網站,在「Vision Training Charts from Ray Gottlieb,O.D.,Ph.D.,with instructions.」底下的一行「Presbyopia Reduction Chart(PDF)」,點擊那個PDF檔案的連結,即可下載並印列三頁的內容,前兩頁是英文的使用說明,第三頁才是我所要推薦的圖表。
在此也必需聲明,該業者所經營販售有關視力自然療法的各項產品,除了那分免費圖表外,本人未曾購買或使用過任何其它的項目,所以沒存任何背書的用意,也沒持任何反對的意見,當然讀者若購買他們的任何產品的話,後果一切自行負責。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三談視力表
「再談視力表」一文裏,曾介紹讀者到一個英文網站「眼睛圖表」(I-See Eye Charts),下載視力表。該網頁其實提供多種不同的圖表,「再談視力表」裏所強調的史奈倫(Herman Snellen)標準視力表(Classic Eye Chart),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項(第一組圖)而已。另外,在「一位驗光醫師的改變(2)」裏提過的「散光圖表」,也是該網頁裏的Vic Cinc's Astigmatic Mirror。
鼓勵所有想以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人,抽空好好流覽該網頁的其餘圖表,甚至下載其中的視力表和其它的一些圖表。如果能充分使用它們的話,在學習改善視力上,或許可幫助除去一些事倍功半的作法;另一方面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那就是達到事半功的成果。本文及下一篇「深具震撼力的視力表!」將簡單的介紹其中的另外幾個圖表。
上述的標準視力表(Classic Eye Chart),的確有它正面性的優點與好處,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卻存有無法避免的缺失與限制。
首先,該視力表是依照史奈倫,在一百多年前所研發時的大小而設定的,若要測試視力度數的話,(那些字體的大小)必需擺在20呎處才夠準確,另外,每行之間的空間又過大,因此,必需分印在三張的紙上。一般的住家環境,想找個20呎以上並有足夠亮度的空間,的確可能造成諸多的不便,因此,照比例縮小的視力表應該較為合適。
再來,該視力表可能造成的另一困境,這比「被空間所限」還來得嚴重,那就是,該視力表上的選字是固定的。當初第一位網友向我反應所遇到的狀況時,我是有點驚訝!還以為只是項個案;但接二連三收到完全一樣的反應時,才知道這些父母親們所遇到困難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哪視力表上的選字固定有何問題或不適呢?哈!小朋友們的記憶力特別好,不要說有些小朋友很快就已背住了所有的字,有的被問到時,甚至還可以左右開弓呢!到底是真的看清了,還是全憑記憶呢?為人父母的,當然是不得而知,也就是說,想測試小朋友的視力,是否有進步的事是完全破功了。
原本就是因壓力過大而造成視力衰退,然後又要他們學改變用眼習慣,對小朋友們來說,就已形成雙重的壓 力。若逼他們太緊迫或太頻繁,小朋友們或許為了討好父母親,也或許想得到父母親的早日嘉許,惡性循環的結果卻造成第三層的壓力。
第一位向我反應此問題的網友(也是位曾參加去年在台北講座的學員),也與我分享處治此事的方式,當時我認為是非常恰當的。一旦發現問題,他立即停止孩子每次做掌療前後時的查看視力表,改成每四丶五天才看一次。
可是,5/16日,另一位上次講座的學員,也提到類似的困難,才促使我想起,改成每四丶五天才看一次視力表,只解決了問題的一半,那就是會減少小朋友的壓力,但問題的另一半還是沒獲得解決,那就是,小朋友既然已記住了那些視力表上的選字,就算事隔四丶五天,對小朋們來說,記憶仍然猶新啊!
所以在此先把解決上述兩項問題的「工具」提前暴光,詳細的說明等「貝茲醫師如何改善孩童的視力」的文章時再加以伸述。該網頁裏第三組的軟件「隨機應變視力表」(Interactive Eye Chart),可以用來製作隨機選字的視力表。其中第二行,Generate a Random Snellen Chart on the web, 可以隨時改變視力表上的選字,而且只有一頁的大小,可以直接用在電腦的螢幕上,也可以印列它們。
可以下載該軟件,另日再分別處理。也可直接在網頁上處理,如此作較簡便些:先點擊「眼睛圖表」進入該網頁,再點擊第三組的第二行,Generate a Random Snellen Chart on the web, 進入Ultimate Random Snellen Eye Chart Generator V3後,再點擊倒數第三行的pleaseProceed……,「隨機應變視力表」就會出現。
「隨機應變視力表」的右邊有四種不同視力表的選擇,由上而下,圖案視力表,C字視力表,E字視力表,最底下也是內定(Default)的就是史奈倫視力表。在「貝茲醫師如何改善孩童的視力」的文章未提出說明前,目前只暫時建議使用史奈倫視力表。
右上角橢圓形圖象(Icon),每擊打一次,圖中的選字就會重新隨機組合一次。在橢圓形圖象(Icon)的下邊有個字體圓化(Rounded font)的選項, 每次打開「隨機應變視力表」時內定(Default)是已簽鉤此項。在未學好並熟悉「匯視」技巧以前,建議讀者要取消這項內定的選擇, 讓視力表的字體的邊緣存有較明確丶清楚的「硬線條」,而不是較柔和丶已圓化(Rounded)的「軟線條」。
左上角另有兩個圖象(Icon),左邊的圖象是用來印列「隨機應變視力表」,右邊的圖象是用來調整字體和背景間黑白深淺對比(Contrast)用的。後者的內定(Default)是字體最黑和背景最白的強烈對比,在此也是建議暫時接納這樣的設定,學好並熟悉「匯視」技巧之後,當然可以隨意地將它們調到自己覺得最舒適的對比程度。
這分「隨機應變視力表」的好處之一,它是很合適直接用在電腦的螢幕上,也可輕易的印上多分不同選字組合的視力表,輪流交替使用。只要遇到上述兩大問題的讀者,希望這分「隨機應變視力表」的確能幫助並解決所遇到的困境,但是,請不要輕易丶完全放棄原先的標準視力表,偶而或經常的素描第一頁的3吋半大寫E字,仍是值得繼續推薦的。
總之,原先的標準視力表若沒帶給你任何困擾的話,就如我本人一樣繼續使用它,並沒有必要改用本文介紹的隨機應變視力表。所以,不論是「再談視力表」裏所介紹的標準視力表,或本文所提的隨機應變視力表,只要遵循該表所附的指示(Instruction),擺置在適當的距離,都可大約的量出視力度數。但是這些視力表多次在本部落格裏被提出,主要用意並不是用來量視力度數的多寡,而是用來成為視力改善的工具,除了以前提過的,以後還會再加填其它的用法。
再次強調,不要因有這些視力表,就花太多的心思,過分斤斤計較或過分憂慮視力改善到底進步了多少?而是要把學習時的心情放鬆,在學習改善視力的過程中,所提出並建議的一些方法只是暫時性的,是要幫助我們去除過去用眼的壞習慣,進而以「貝茲三原則」養成並成為下意識的用眼好習慣,最終的目的,當然就是有朝一日,能夠摘去眼鏡,重新過著不戴眼鏡的新生活。
2009年2月1日 星期日
球員兼裁判 - 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4)
在「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2)」已說到,只要有「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的出現,你的視力就是開始在進步中。當然這現象是具兩個層面(Dimension)的, 就如「摀眼掌療法(7)」裏曾提過的「……不但視力表能看清的行數增加,維持的時間不斷的拉長……」
也就是說在視力改善的過渡時期,每天視力起起伏伏的幅度會拉大,時好丶時壞的視覺可能會較為顯著,不但會造成諸多的不便,更可能帶來不少無謂的困擾,「不明就裡」的人,還會以為視力反而在更加惡化呢!不是的,請放心!應該高興才是!因為「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已進入更肯定的階段了,這是在進入視力改善「臨界期」前應該都會經歷的現象。
但是現實面,事情的變化並不是那麼的單純,一般所有有關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見證文章,見證人的告知裏大約只讓我們知道,以前的視力有多差丶多壞,近視度數曾經是深達幾百甚至上千度,可是現在已改善到不需要戴眼鏡了,請參考「兩位改善視力的見證人」一文。
中間過渡時期視力的變化,以及應該如何應對一些連帶所發生的事情,幾乎是「真空」一片,很少人出來詳加以述說或討論,以致有些人心存不切實際的期望,一旦發現自然療法,無法像「配眼鏡」似的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達到想要的視力,因而也很快的就放棄學它的念頭。
由於極少有其它的參考資料,述說過渡時期視力的變化,所以在這一系列「視力已在改善中」文章裏,大多的論述幾乎是個人的經驗談,或是週邊友人或學員的回應,尤其若有牽扯到些特別建議時,可能不具任何權威性,至於別人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不得而知!
以下將提些個人的建議,內容純碎是種經驗談,絲毫沒任何醫療的成分在內,每個人都應照自己的情況加以勘酌與調整,首先談談在過渡時期,除非是萬不得以,盡可能「裸視」,也就是不要戴眼鏡。可是有時仍需戴上眼鏡,或者,原來的度數是較深丶較重型的,當然很不切實際一下子就「裸視」來處理,這樣的眼鏡應如何配製呢?
簡單的說就是需配製度數較輕丶較淺的眼鏡,才能讓「貝茲法」提高效率,至於應該降低丶減輕多少才合宜呢? 這個問題可能沒有標準答案,我會提出一些狀況的說明,希望讀者能舉一反三的,來決定最合適自己的情形!在作決定之前,一切先以「安全」為首要考量的原則,其次才是考慮如何配製,可達到改善視力的最高效率。為了兩者都能兼顧,最好就是配兩副不同度數的眼鏡了。
至於應該降低丶減輕多少才合宜呢?詳細的可能建議等「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6)」那篇時再來說明。這篇所剩下的篇幅以及下一篇,都來討論「裸視」後(請記住!底下這兩三篇裏,每當提及「裸視」時,也都是包括戴用減輕度數眼鏡的狀況在內)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境。如果處治不當,非但視力無法改善,甚至會適得其反的後果。
從貝茲法的觀點來說,其實是一體兩面的同一個問題,但是常被以兩個問題的方式被提出,那就是:視力開始模糊丶衰退時若不即時丶盡早配上適當度數眼鏡,或度數配不夠時,視力度數會越來越加深?配了眼鏡後,若不經常戴用它,喜歡時常戴上丶拿下不停交替的話,視力度數也會加深?第一個問題常又被延伸出第三個問題或說法,那就是所謂的「真近視」(眼軸變長,若是遠視的話就是眼軸變短)和「假性近視」(眼軸仍然正常,還沒變長)間的問題。
假若要詳談上述三個問題的話,必需詳加說明貝茲醫師所發現的,如何不同與主流西醫眼科醫學所認定的理論。由於不論是否充分瞭解兩種不同說法,並不會影響是否會學成貝茲法而改善視力,所以暫時不加以更深一層的討論,以下的論述盡量集中在有關「裸視」的問題而已。
頭兩個問題,若是繼續接受主流西醫眼科醫學的講法,答案是肯定,度數是會加深的!如果拋棄那種講法,很簡單的,以「球員兼裁判 」的方式,採用「貝茲三原則」來處理「裸視」所帶來的一些問題,不但視力衰退的度數不會加深反而會改善視力呢!
主流西醫眼科醫學把「真近視」和「假性近視」區分為,前者是「不歸路」,後者才有可能恢復,從貝茲法的觀點,這種二分法來決定是否可恢復視力,是確確實實的「無稽之談」,貝茲醫師當然知悉眼軸會變長丶短的可能,但那只不過是視力衰退不同程度的現象而已,只要學會並作到全然放鬆六條眼肌,不論是真丶假近視都可恢復。
為何學習「貝茲法」必需「裸視」才會達到最高的效果?最快的改善視力?原因很多,在此只略舉一些:
1)戴著眼鏡,已暫時解決了視力衰退的問題,幾乎不可能會主動的去培養新的用眼好習慣。
2)戴著眼鏡,像似「隔靴搔癢」,很難體會新的用眼好習慣會帶來什麼不同的結果。
3)不要戴眼鏡的「裸視」,會時時提醒你採用「貝茲法」所教導的各種用眼好習慣。
4)不要戴眼鏡的「裸視」,才可能幫你學會丶學對丶作的徹底這些用眼好習慣。
5)不要戴眼鏡的「裸視」,才能體會丶享受到「下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並得鼓勵。
6)不要戴眼鏡的「裸視」,才能輕易的察覺到「視力已在改善中」的進展現象。
7)不要戴眼鏡的「裸視」,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果效;反之,戴著眼鏡,只能事倍功半。
但是一旦開始「裸視」時,立即會面臨一項實質上的大困難,那就是一切都「看不清楚」,表面上是跟以前還沒學到「貝茲法」的任何知識時,現象上沒有什麼的不同?好在,只要應對丶處理得當,這種似是而非的現象,應該只會停留在表面上的層次,而且在很短的時日內,就能察覺到「裸視」的確也能讓你,在處理日常的事上得心應手的,若偶而或經常仍然有「看不清楚」的現象,也能處之泰然了,再也不會像以前看不清時那樣的心急丶徬徨丶無奈了。
「看不清楚」的現象要如何應對丶處理才是得當?這必需從幾個方面來申述:
1)正面的心理調整與建設,
2)若有危險性考量時,應立即摒棄「裸視」,戴上該戴的眼鏡,一切以安全為重,
3)盡量趁機活用,用眼的好習慣,盡可能除去用眼的壞習慣,
4)「裸視」何時開始最合適?每次維持多久?多久做一次?這篇所剩篇幅只談論第一項,其餘的等到下一篇時再談。
我們這些視力衰退的人,第一次摘下眼鏡想學以「裸視」用眼時,就大大方方丶很誠實的承認「看不清楚」的事實,但是與不懂貝茲自然療法的人比較,這種現象的相同處只到此而以。一般說來,他們的確會像主流西醫眼科醫學的講法,視力會更加惡化,因為在「看不清楚」時,最通常的反應,就是更加使勁用眼,也就是搬出所有的用眼壞習慣,如此的惡性循環,視力繼續衰退丶惡化應是理所當然的。
半杯水是個耳熟能詳例子,到底是「半杯滿」或是「半杯空」?在這裏的應用是,我們要改變我們的心思意念,「裸視」 用眼時,再也不要說成丶想為「看的模糊」丶「看不清楚」等的「半杯空」負面觀念,而是「看的還不夠好」丶「看的越來越清楚」丶「一定會看的更清楚」等等的「半杯滿」較正面的理念。
這不是自欺的「心理作用」,更不是「一廂情願」的自我陶醉,因為如此心情放鬆,就會導至眼肌放鬆,最後就是視力的改善。尤其,有「下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出現時,更要有「越來越清楚」的自我肯定。
當然無法避免的,若偶而或經常仍然有「看不清楚」的現象出現時,一定要有隨它去(Let It Be! 或 Let It Go!)的心態,不要受它的干擾,繼續使用「貝茲三原則」所教導的各種用眼好習慣。這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因「看不清楚」就用上最糟糕的「瞇眼」,切記!切記!
「裸視」後,就算視力已大幅度的改善,因為每天視力起起伏伏的幅度可能仍會很大,有時一位很熟識的人正面走過來,近到五丶六公尺才會認得出,這件很尷尬的場面會可能會經常發生,尤其最初的六個月,甚至拖到一年多才漸漸消失,一般人都會接受丶諒解你在練習「裸視」的解釋,但是若遇上「冷嘲熱諷」的評語時,就隨它去,不要被那種負面觀點洩你熱心學「貝茲法」的氣。
在「裸視」的最初六個月,我曾遭遇不少尷尬的場面,好的時候十公尺內可以看出人的臉孔,差的時候則需近到五公尺才行。為了降低尷尬的可能性,我曾認真觀注丶記牢一些友人的走路「姿勢」和「樣子」,哈!這樣一來,雖然一時臉還是看不清丶認不出時,我已可從三丶四十公尺外認出他們走路的樣子了。現在則不必了,因好的時候四丶五十公尺外就可以看出人的臉孔,差的時候一樣可認出二丶三十公尺外友人的臉了。
總之,「貝茲法」就是在教我們「放鬆」的用眼,「裸視」時更需注意各種正確用眼的好習慣,遲早你的視力就會改善的。 以上這篇,都是指「近視」丶「遠視」丶「散光」的視力衰退來講的,若是「老花」則是簡單得多,視力的改善會是很明顯的,也就是再也不必戴「老花眼鏡」了。
「裸視」是指在改善視力過渡時期用眼的一種講法,最後獲得視力改善後,也是不用再戴眼鏡,當然那也是「裸視」啦!為此,想問你們,真的那麼想不要戴眼鏡嗎?要不要考慮不戴眼鏡所帶來的後果嗎?請參考「不戴眼鏡後的壞處」。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Relaxation - 摀眼掌療法(8)
台灣一些「貝茲法」教學丶師資訓練的業者所強調丶建議的「常做五分鐘」的「摀眼掌療」,幾乎也是千篇一律的建議先兩掌摩擦熱再摀眼五分鐘,每天做十來次。讀到上篇「摀眼掌療法(7)」的後半段為止,你會感受到在這一系列的文章裏,賢哥一直刻意的迴避「兩掌先摩擦生熱」再做掌療的議題。
「兩掌先摩擦生熱」然後摀眼,的確會傳遞些熱量到所摀蓋的眼框,一般人都宣稱有類似熱敷的果效。這種讓眼框溫熱的現象,的確也會讓眼睛有著很舒服的感覺,但最多只能維持幾秒鐘而已。別人對它的感受丶果效是如何呢?當然是不得而知。從自己試過多次的經驗來說卻是很「冷」的,由於眼框會感到溫暖幾秒鐘,或許當時眼睛疲勞會到些舒解,但單就改善視力的方面來說,幾乎是無濟於事的。
也就是說有丶無「兩掌先摩擦生熱」再摀眼,從比較視力表上的結果,並沒任何可以察覺到的實質差別,那又何必多此一舉呢?尤其當我從經常做五分鐘的「應急式的掌療法」轉做二丶三十分鐘的「賢哥式的掌療法」後,那種幾秒鐘的「溫暖」感覺,對視力改善來說更是杯水車薪啦。
不管理由是什麼?如果你現在還是只能經常做些五分鐘左右的「應急式的掌療法」而已,那不妨事前先做「兩掌先摩擦生熱」然後摀眼。尤其在督促小朋友時,更可加上這一項,不管它所帶來的果效是否有加分的作用?至少多個有趣的動作,說不定可增加他們做「摀眼掌療」的興趣。
所以你可看出,賢哥並不是完全的排斥「兩掌先摩擦生熱」,只是先前所考慮的重點是在比較「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的事上,而所做成的取捨決定啦!如果,你還是熱衷於「兩掌先摩擦生熱」的話,到是想挑戰你能做進一步的方法。賢哥自己也曾試過,但也必須承認自己並沒享受到實質上的果效經驗,只是至少接受那種說法的可能性,因而與你分享吧了!
類似「兩掌摩擦生熱」的動作,但兩掌掌心並不直接接觸,約隔半公分到一公分的距離,也就是兩掌平行的來回動,所花的時間可能需要「兩掌摩擦生熱」的兩丶三倍之久,直等到兩掌有互相排斥的感覺才算做好,那種感覺有點類似兩個同極的磁鐵互相排斥那樣。這時把已產生互相排斥能力的手掌立即摀眼,據說可把能量轉移到眼睛,因而也可舒緩眼肌的疲勞,只是少了「溫暖」的感覺,不妨試試吧!
在「摀眼掌療法(7)」的文中,曾預告「『應急式的掌療法』……這個議題在未來『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 的續文時,等到說明完 『臨界期』的觀念後,會再回來詳談。」 這個週末(1/11/2009)改變了原來的計劃,將那篇以後才要上貼的文章,濃縮成下面簡短的一段而已,為何提前曝光,原因等這篇文尾時再解釋。
如果你目前的情況,只能容許一天裏做一次的「賢哥式的掌療法」外加3~10次的「應急式的掌療法」話,可能你已經有合適的安排了,若無,請接受賢哥的建議,相信會增強它的果效。簡單的說,長時間的「賢哥式的掌療法」應安排為一天裏的第一個掌療,其餘「應急式的掌療法」的次數到是可稍微彈性點,其中少數幾次可安排成為例行性丶固定時間等的作法,另外就是「應急式」的,只要眼睛一感疲憊就盡早抽空做個「應急式的掌療法」,哈!就是那麼簡單。
這篇文章的草稿裏,另有2/3長的篇幅原先都是在談一個議題,那就是如何能找出「為何仍無法作成摀眼掌療法?」哈!告訴你們一個大好的消息,那個問題與解答,雖然草稿早都就序,但卻都已成過去式了,被刪除了,再也沒必要了!其實,還有另兩篇有關「摀眼掌療法」的長文,草稿也都寫好了,只等修改後就可上貼的,現在也「叫停」,可能永遠也不會曝光的!
為什麼?呵!賢哥心中已興奮了三天,一直不能靜下來寫這一篇早該寫的文章。「貝茲法」一百多年來,曾幫助了成千上萬的人,以自然療法改善視力,其中最有效的部分就是「摀眼掌療法」。多少人曾撰文來說解如何做「摀眼掌療法」,多少貝茲法的老師,也在想法改進這「摀眼掌療法」?敢很自豪的說,中文的寫作裏,賢哥是第一位把它如此詳細加以說明的人,可能也會是最後的一位,因為或許再也沒有必要性了,除非他們都沒機會看丶讀我下篇的「賢哥式的眼肌全然放鬆法」文章。
現在想起來還蠻傷感的!以前所擺上的努力是否都白費了?等下一篇「賢哥式的眼肌全然放鬆法」出現後,甚至敢大膽的猜測,貝茲醫師有名的「摀眼掌療法」對有些人來說,可能很快就會成為過去式。這個新方法簡單到你會驚訝的!而所帶出來的果效也是好到無法想像的!等到一些貝茲法的老師嘗試後,相信都會有「這麼簡單,我怎麼沒想到呢?」的反應。
多簡單呢?光是只靠一次電話裏的描述,賢哥的那位86歲高齡岳父,第一次就做對。也就是說,過去的八篇文章裏,所有提過有關「摀眼掌療」的困難部分,對一些一直學不好的人,應該可以全部一掃而空,更不必擔心是否會做錯。另外,在作法上,再也可能不需區分小朋友和成人的作法啦!不過一切都還是太新的方法,還需靠學員們的回應,再來加以調整。
多有效呢?不要忘了!「摀眼掌療」最終極的目的是讓眼肌丶眼神經能達到全然放鬆,更進一步的,也能讓整個的「身丶心丶靈」跟著放鬆。因為事先沒跟岳父預警,所以他都放鬆到睡著的。賢哥自己也多次用視力表證實,以前需時25分鐘的「賢哥式的掌療法」才能達到的,這個「賢哥式的眼肌全然放鬆法」做熟後,只需十分鐘就夠了。唯一需特別注意的,就是要保持警醒,否則容易失去「意識型」放鬆的用意。
總之,讓賢哥再靜下幾天,再把細節向大家分享,請拭目以待這項革命性的創舉!是否可以完全取代貝茲醫師的「摀眼掌療」呢?「替代」可能比「取代」較為合宜的用詞!尤其對「摀眼掌療」一直有困難學好的人來說,「賢哥式的眼肌全然放鬆法」的確有較容易學習的特點!但是各種說法丶作法的效果可能會因人而異,對已把「摀眼掌療」做得很穩妥的人,或許沒必要改變,或許也可試試「賢哥式的眼肌全然放鬆法」是否能帶給你不同的方便或結果,再來定奪!
2009年1月8日 星期四
Relaxation - 摀眼掌療法(7)
到底「摀眼掌療」應該「多久做一次丶每次做多久?」其實答案很簡單,「因人而異」啦!說真的,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可以適用於每一個人!固定一樣大小尺寸製成的一套服裝丶一雙鞋子,總不能試想讓所有的人都穿得很合身丶舒適吧?
「摀眼掌療法(4)」裏所建議的「賢哥式的掌療法」,對剛開始學習的人來說,平均四個循環做完需要25~30分鐘,但是技巧丶效果成熟後,所需的時間會有相對性的縮短,大約20分鐘左右,甚至可能縮到15分鐘而已。 如果仍未經歷過「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就表示仍在「摀眼掌療」的學習階段,所以不要把「每次做多久?」當為你思考的主題,一旦進入改善視力的「臨界期」後,花在「摀眼掌療」時間會很明顯的縮短的。
所以,有心想以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人,奉勸一定要花點時間,好好學會需時25分鐘的「賢哥式的掌療法」。至於祖國台灣一些「貝茲法」教學丶 師資訓練的業者所強調丶建議的「常做五分鐘」的「摀眼掌療」,這種五分鐘的作法,並不是完全無用武之地。
特意把它稱為「應急式的掌療法」,顧名思義的,它最大的用途是在舒緩短期間內的眼睛疲勞,至於想靠它來改善長期的視力衰退,效果會是很有限的,也就是賢哥最常講的「事倍功半」。這個議題在未來「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的續文時,等到說明完「臨界期」的觀念後,會再回來詳談。
對一般的「貝茲法」學員來說,仍堅持建議「摀眼掌療法(3)」最後一段的一句話「……寧可一天只做兩次,每次做25分鐘,一樣總共是花50分鐘,卻不要每天做10次,每次只做5分鐘,那將會是事倍功半的。」
總之,再次強調,「摀眼掌療」時間上的長短不是重點,能否達到全然放鬆才是應該首要考量的。假若短到某個程度(因人而異),就無法獲得「摀眼掌療」的成果,累積再多次也是無濟於事。相反的,要做多長才是最好的呢?嚴格說來,只要時間上許可的話,是沒有上限的!也就是多多益善啦!一旦能做到接近全然放鬆的程度,往後再多做並不會白浪費時間,它的好處會累積並持維一段時日的。
因為認同了理論的推理丶自己個人的經歷丶周遭友人或學員們的回應,都一致肯定長時間「摀眼掌療」(例如25分鐘的「賢哥式的掌療法」)的效果的確遠比短時間的好得很多。當然這不是一種「絕對真理」,總是可能會有例外的。所以,如果你已經是每天做10次,每次只做5分鐘的「摀眼掌療」 ,已能夠很快就開始經歷「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因而這「瞬間好視力現象」的維持時間能漸漸拉長丶也能快速丶大幅度改善視力的話,那就不必改變作法,繼續維持你的作法。
只要是上述三項好處中少了任何一樣的話,例如:「瞬間好視力現象」的維持時間一直很短暫丶視力改善進展很慢丶改善幅度也很有限,還是勸你好好學會需時25分鐘的「賢哥式的掌療法」,兩丶三個月後,應該可感受到意想不到的改善。
記得自己剛開始學「摀眼掌療」時,手頭上有關這議題 的資訊有限,不論從書上丶網頁所讀到的幾乎是千篇一律的建議:兩掌摩擦熱後摀眼五分鐘,每天做十來次。 當然賢哥也曾如法泡製一番,認真了一陣子,應約有近兩個禮拜吧?但進展有限,雖然後來也能嚐到了「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的效果,最多只能維持從幾秒鐘增加到幾分鐘(單位數啦!),然後再也沒什麼突破性的進展。
直到開始學做長時間的「摀眼掌療」後,沒過幾天即發現成果非凡,不但視力表能看清的行數增加,維持的時間不斷的拉長。最好時能看到十行(也就是多看八丶九行)的視力表,維持的時間也有幾次是長達兩個小時半。「摀眼掌療法(3)」文中最後1/3處有較詳細的記載。
為什麼會突然改變時間,從短短的五分鐘拉長到二丶三十分鐘呢?哈!賢哥沒那麼聰明或創意啦!其實是因讀了一段貝茲醫師所傳述的故事,所以受到激勵,也嘗試去做些長時間的「摀眼掌療」看看,當然仍不敢期望太高,沒想到成果卻是那麼的不同丶那麼的有效!
故事內容大約如下:一位年近70歲的學員,已戴了遠視外加散光的眼鏡40多年,老花眼鏡也有20年了,同時又有初期的白內障,視力已開始模糊到不能做平時的工作。事前,也曾先去看過別的主流西醫眼科醫師,被告知遠視丶散光丶老花,除了繼續戴眼鏡外,別無它法可以改變。白內障則需等"熟"了之後動手術才能解決!
從貝茲醫師處學了「貝茲法」,過後有天回來復檢。首先向貝茲醫師抱怨做「摀眼掌療」實在是很 tedious 的(冗長令人生厭),貝茲醫師還以為他根本沒做它呢?檢查後的結果令人吃驚!沒學「貝茲法」前的三項視力問題,遠視丶散光丶老花,全部一掃而空,白內障也有顯著的進步,中間部分完全清晰,周圍的雖然仍有些模糊,但卻也減輕很多。貝茲醫師又提到,往後的兩年內,所有那些以前眼睛與視力的問題,從未再出現過。
原來這位老兄,有一天,從清晨四點到午夜十二點,曾做過整整連續20個小時的「摀眼掌療」 ,中間除了喝水丶上廁所外並沒進食。其它的細節貝茲醫師並沒詳加敘述,事隔已近百年,我們當然無從再去考究。一些人讀了這故事後,難免會有些問題,譬如:那位學員當時視力衰退的情況到底有多嚴重?平時有否再做那樣的「長期抗戰」式的「摀眼掌療」呢?是否也有其他的人也有類似的作法丶成果呢?
第一個問題:賢哥較不在乎,只要不戴眼鏡就不能順心作些平日的瑣事或正事,不論度數是兩丶三百度或是上千度,在賢哥的觀念裏就是嚴重的視力衰退。 這也就是為何自己原本只是三丶四百度而已,也會熱衷學「貝茲法」來改善視力的。最近一次的驗光雖也有些進步,(請參考:「改進視力的自然療法」尾端12/22/2008所加上的後記),回想起來讓自已非常不滿意,但也只能怪自己,因在2008裏疏於做「賢哥式的掌療法」。最近因寫這一系列的「摀眼掌療」文章,哈!為了以身作則,又開始重新認真做「賢哥式的掌療法」了。
第二個問題:猜想他應沒那種閒情,一天到晚做那種長時間的「摀眼掌療」,其實也沒必要的。一旦視力改善近正常後,只要偶而一星期裏做一次 二丶三十 分鐘的就足夠維持好視力。看看上個問題裏我的自白就能體會,整年下來賢哥大約只做20次的「賢哥式的掌療法」,視力仍有稍微的進步,不過期間到是做了較多5~10分鐘的「應急式的掌療法」。
第三個問題:再也沒讀過這一類似的記載,不過2006夏秋時,自己曾有幾次連續做兩個「賢哥式的掌療法」,中間只隔三丶五分鐘的間斷而已,總共約近一小時。最主要的是再配合其它「貝茲法」的操作,一定會進步的,看看「兩位改善視力的見證人」裏的瑪旭(Greg Marsh),他是從1,200和1,400深度近視改善的過來人,就足以鼓勵所有想學「貝茲法」的人。
總之,在學習的初期,未達「臨界期」前,必須肯擺上些時間,充充實實的把「賢哥式的掌療法」做好,視力改善再也不會是遙遠的盼望而已。新的一年才剛開始,希望你能,加油!加油!再加油!
為什麼會突然改變時間,從短短的五分鐘拉長到二丶三十分鐘呢?哈!賢哥沒那麼聰明或創意啦!其實是因讀了一段貝茲醫師所傳述的故事,所以受到激勵,也嘗試去做些長時間的「摀眼掌療」看看,當然仍不敢期望太高,沒想到成果卻是那麼的不同丶那麼的有效!
故事內容大約如下:一位年近70歲的學員,已戴了遠視外加散光的眼鏡40多年,老花眼鏡也有20年了,同時又有初期的白內障,視力已開始模糊到不能做平時的工作。事前,也曾先去看過別的主流西醫眼科醫師,被告知遠視丶散光丶老花,除了繼續戴眼鏡外,別無它法可以改變。白內障則需等"熟"了之後動手術才能解決!
從貝茲醫師處學了「貝茲法」,過後有天回來復檢。首先向貝茲醫師抱怨做「摀眼掌療」實在是很 tedious 的(冗長令人生厭),貝茲醫師還以為他根本沒做它呢?檢查後的結果令人吃驚!沒學「貝茲法」前的三項視力問題,遠視丶散光丶老花,全部一掃而空,白內障也有顯著的進步,中間部分完全清晰,周圍的雖然仍有些模糊,但卻也減輕很多。貝茲醫師又提到,往後的兩年內,所有那些以前眼睛與視力的問題,從未再出現過。
原來這位老兄,有一天,從清晨四點到午夜十二點,曾做過整整連續20個小時的「摀眼掌療」 ,中間除了喝水丶上廁所外並沒進食。其它的細節貝茲醫師並沒詳加敘述,事隔已近百年,我們當然無從再去考究。一些人讀了這故事後,難免會有些問題,譬如:那位學員當時視力衰退的情況到底有多嚴重?平時有否再做那樣的「長期抗戰」式的「摀眼掌療」呢?是否也有其他的人也有類似的作法丶成果呢?
第一個問題:賢哥較不在乎,只要不戴眼鏡就不能順心作些平日的瑣事或正事,不論度數是兩丶三百度或是上千度,在賢哥的觀念裏就是嚴重的視力衰退。 這也就是為何自己原本只是三丶四百度而已,也會熱衷學「貝茲法」來改善視力的。最近一次的驗光雖也有些進步,(請參考:「改進視力的自然療法」尾端12/22/2008所加上的後記),回想起來讓自已非常不滿意,但也只能怪自己,因在2008裏疏於做「賢哥式的掌療法」。最近因寫這一系列的「摀眼掌療」文章,哈!為了以身作則,又開始重新認真做「賢哥式的掌療法」了。
第二個問題:猜想他應沒那種閒情,一天到晚做那種長時間的「摀眼掌療」,其實也沒必要的。一旦視力改善近正常後,只要偶而一星期裏做一次 二丶三十 分鐘的就足夠維持好視力。看看上個問題裏我的自白就能體會,整年下來賢哥大約只做20次的「賢哥式的掌療法」,視力仍有稍微的進步,不過期間到是做了較多5~10分鐘的「應急式的掌療法」。
第三個問題:再也沒讀過這一類似的記載,不過2006夏秋時,自己曾有幾次連續做兩個「賢哥式的掌療法」,中間只隔三丶五分鐘的間斷而已,總共約近一小時。最主要的是再配合其它「貝茲法」的操作,一定會進步的,看看「兩位改善視力的見證人」裏的瑪旭(Greg Marsh),他是從1,200和1,400深度近視改善的過來人,就足以鼓勵所有想學「貝茲法」的人。
總之,在學習的初期,未達「臨界期」前,必須肯擺上些時間,充充實實的把「賢哥式的掌療法」做好,視力改善再也不會是遙遠的盼望而已。新的一年才剛開始,希望你能,加油!加油!再加油!
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Relaxation - 摀眼掌療法(4)
上一篇 【摀眼掌療法(3)】 主要是談到 “什麼是全然放鬆?”,還有一些相關話題仍未說完,在此將它補齊。從貝茲法的觀點來說,全然放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將帶動眼球的六條眼肌完全的放鬆,以致能去除因 【眼目發直】 所帶來的惡果,那就是視力衰退,更嚴重的後果就是眼瞎。
就像在 【摀眼掌療法(1)】 裏已說過, 『嚴格的說,沒有真正的標準答案,用來評論什麼是“對的”或“錯的”的“掌療法”。……』 再說,賢哥也不敢狂稱自己是多了不起的 【貝茲法】 權威,只不過是位曾經認真自修,而且是只很簡單的用純粹的 【貝茲三原則】 及他在一百年前所教的一些簡便方法,就獲得大幅度視力改善的受益人。
有些傳授 “貝茲法” 及 “掌療法” 的業者,建議了額外許多瑣碎的細節,諸如: 瑜珈丶氣功丶針灸丶按摩丶穴道舒壓丶眼球運動丶雙掌摩擦產生熱量並轉換到眼丶幻想遨遊丶用心觀想實踐黑暗等等,至於這些對眼肌的全然放鬆是否有幫助?
不願意丶也不敢過分的斷言它們的成效,如果你們自己想去試試而且覺得有幫助,那你們就去做!從賢哥個人的經驗認為沒有什麼必要去花太多的時間!以下的建議就夠你忙的,效果也很明顯。 賢哥寧可維持一個 KISS (Keep It Simple,Stupid!) 的原則,因為深信,光是依循這部落格文章所綜合出來的方法就足夠了!
************************************************************************
哈!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敢膽如此宣稱,至少是因從未在它處找到如此的說明!所以,以下是 『賢哥式的掌療法』:
回顧 【摀眼掌療法(2)】 裏強調掌法與身體姿勢上的講究,所提到身體的每個部位,諸如: 眼肌丶眼球丶眼皮丶(額頭前)交叉的手指丶手背丶(擺置在顴骨的)手掌底部丶手腕丶手肘丶手臂丶肩胛關節丶後腦頭部丶脖子的後部丶頸椎丶左右兩片肩膀丶背部丶整個脊椎丶其它全身整體等等,我們將以 “心思意念” 來學習全然的放鬆。
這一系列 16 個各別身體的部位,外加最後一項 「全身整體」,照著順序,從眼肌開始,一次只專心於一個部位,全部的 “心思意念” 都很細膩的用來 察覺丶揣摩丶想像 這個部位裏,是不是有 神經丶韌帶丶筋丶腱丶肌肉丶關節或一小片的肉體細胞存在著任何的緊繃現象,只要發現它的存在,就需學習以 “心思意念” 加上調整身體的姿勢來放鬆。
因為一般人幾乎從未有如此操練過,所以需要些時日的 揣摩丶想像 ,加上些毅力的心志,才能學會並能運用自如的以 “心思意念” 加上調整身體的姿勢來放鬆。在這操作中,請記住!要同時一直不停以緩慢的深呼吸來配合,也要暫時排除任何不必要的肢體動作。當然,這種 “刻意” 以 “心思意念” 加上調整身體的姿勢,來放鬆身體各個部位的能力與技術,是會隨著經驗的累積而慢慢提昇。
一旦,覺得你已盡所能的放鬆了某一個部位,就可以轉移到下一個部位,繼續做一樣的操作。一個循環 16 個部位做下來,大約需花 4 到 8 分鐘的時間,最後來到 “全身整體” 時,刻意做個 兩丶三 次的深呼吸,快速回想剛作完的那循環裏,是否有那個部位在下一個循環時,需再特別加以關注。
或許你會以為這樣的操作太無聊丶複雜了?不會啦!請不要輕易放棄這樣學習的機會。前面的幾次,因為生疏的原故,你或許會覺得像在爬樓梯似的很辛苦,很快的,再過幾次,你就會覺得像是站在電扶梯上,一點也不費勁的。每次做時的第一個循環,時間會花的較長些,但對放鬆的要求不需要太嚴,以後的每一個循環需時會越來越短,但你對放鬆層次的要求,應是越來越嚴才是。
************************************************************************
注意事項:
(1) 除了 【摀眼掌療法(2)】 裏所強調的 掌法 與 身體姿勢 也是可以直接適用於小朋友外,其餘的這幾篇有關摀眼掌療法的文章,要自己斟酌,若小朋友的理解能力有困難的話,不必勉強,等另一篇 【貝茲醫師如何改善孩童的視力】 時,再來詳談小朋友的細節議題。
原則上,時間的長短也不必過於要求,讓小朋有們聽聽音樂或是故事都是很好的選擇,若不能安靜下心的話,也不要為難他們,畢竟摀眼掌療法的主要目的是讓他們學習放鬆。
(2) 盡可能依循 「摀眼掌療法(2)」 裏所建議的姿勢,不要學那些 “站”丶“躺” 等的方式,聽起來似乎很暇意,實際卻是事倍功半的。既然要做,就採取最事半功倍的作法,這樣可早日體會視力改善的進展,也才可能持繼下去。
(3) 由於賢哥強烈主張每天至少做一個 20分鐘 以上的掌療,為了不被打擾或中斷, 建議你不妨聽些 輕鬆音樂的CD,事先查看每支曲子的時間長短,這樣你就會知道大約到了那首曲子是 20丶25 或 30 分鐘,而不必靠跑錶或鬧鐘來提醒時間。
(4) 請記住!每次做掌療前丶後都需要察看視力表並記錄能看見的行數,作完後若行數增加的話,就表示你的掌療的作法已進入情況,這也就是“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 的開始,也不要忘記登記下它維持的時間。
(5) 輕輕閉上眼後,全身的各部位都應已調整好,每一部位也都應感到很舒適。一旦開始做以 “心思意念” 來放鬆時,基本上,身體是不再有太明顯的 “刻意” 活動,而連呼吸也要改成慢速的深呼吸,任何沒絕對必要的肢體動作盡可能減低到最少的程度。最初的幾次,需多花些時間才能調整好,再過幾次後就會駕輕就熟,短短幾秒鐘就應會進入情況的。萬一中途需重新調整,那就表示先前的調整過於馬虎了。
(6) 視力衰退嚴重的人,或眼睛特別疲憊,輕輕閉上眼後,當眼睛還沒完全放鬆前,你可能會看到:亮源餘影丶閃電丶(彩色的)焰火丶(彩色的)星光丶浮雲丶飄雪丶霧氣 等等的現象。這幾種現象在賢哥剛學掌療時,最初的 五丶六次 裏都曾出現過。 兩年多以來,只有在眼睛非常疲憊時,浮雲丶霧氣偶而仍會出現,其餘的再也沒經歷它們了。就算偶而出現時,一旦做上掌療才短短 幾十秒鐘,就會很快消失掉的。
當掌療放鬆技巧成熟後,這些現象應都不太會再出現的,若 兩丶三 個月後,你仍會經常看到 閃電丶焰火丶星光,而且在做掌療 幾十秒鐘之內 仍散不掉的話,最好去看眼科醫師,查查是否有視網膜類的病變?唯一例外仍會時常經歷的是 亮源餘影,只要在閉目前,若視野的範圍內有任何 (譬如 燈光類的) 亮源的話,亮源餘影一定會出現的,一般的情況是很快就會消失,但有時身體過於疲憊或亮源的亮度太強的話,或許會拖稍微久一點。
(7) 輕輕閉上眼後,不必特別刻意的急著想看到整片的黑暗,也就是說不必像有些網站或教學業者仍在建議的 “重復用心觀想實踐黑暗”。沒有錯,這的確是貝茲醫師早期曾有過的建議,後期他曾修正過這種誤導性的建議。為什麼要修正?當兩眼被摀著後,只要懂得放鬆的話,自然的結果就是“漆黑一片”,不必特意用心努力去追求它的。
顯然這些收費的教學業者,要不是自己沒做好學習功課,就是可能又來個 “天下文章一大抄,人云亦云,結果就是不知所云”,不然怎會仍堅持做掌療時要 “重復用心觀想實踐黑暗” 呢?
原本要在這裏加添些說明,但發現篇幅太長,因此,請看 【摀眼掌療法(5)】 的文章了。
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Relaxation - 摀眼掌療法(3)
這兩篇要談的主題是 “眼睛” 與 【心思意念】 上的全然放鬆,本篇先談 “什麼是全然放鬆” 的現象?下一篇再來談 “怎樣做” 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全然放鬆果效?
什麼是全然放鬆:
在 【瞎眼今得看見(2)】丶【瞎眼今得看見(3)】 丶【瞎眼今得看見(4)】 等 三篇文章 裏都提到一個 “瞬間好視力現象”,它的英文名詞是 Flash,這是指當眼肌很明顯的全然放鬆時一瞬間裏視覺會突然變得很明亮丶清晰。
賢哥特地把 【瞬間好視力現象】 分成兩大類,至少自己並不記得,是不是已有人提過類似的分析與說明?一種是在 “下意識” 的情況下所發生的,另一種則是 “刻意” 操作去放鬆眼肌丶眼神經後所發生的。後者就是在 【摀眼掌療法(1)】 裏曾提到的 『……每次作完掌療後,視力的現象上應有些改變……』。
“下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 在剛開始學貝茲法的初期,幾乎是可遇不可求的現象,尤其,視力嚴重衰退多年的人,更是很少經歷它的發生。起初,“瞬間好視力現象” 最多只維持短短的幾秒鐘,發生的次數是少之又少,所以不太容易察覺它的出現。過了一段時日,當貝茲法的學習已進入情況,而且不斷認真的在改變用眼好習慣,只要心思稍微細膩丶觀察稍微敏銳點,你就會注意到這些 “瞬間好視力現象” 的出現。
由於我們無法直接控管丶操弄這種 “下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 的發生,所以不必要花時間丶費精神的想去追求它,該來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刻突然出現,也就是說,在認真學好丶學對貝茲法後,極可能享有的驚喜吧!請參考 hy 在 【改善視力的自然療法-貝茲法講座-通告】 意見欄裏的留言,以及賢哥的回覆。
hy 說到 「……我自己的經驗是 flash 不只在掌療之後發生,有時走在路上也會“突然”清楚看到招牌上較小的字。不過我的 flash 幾乎都在眨眼一二回之後即告消失,……」 賢哥回覆的重點是正面丶是肯定的,開始時只維持短短一瞬間的幾秒鐘 (不然怎會叫它為 “瞬間好視力現象” 呢?) 沒關係!這是好的開始,不要急,也不要失望,遲早這種“瞬間好視力現象”會延長它的持續時間。
特意操作去放鬆眼肌丶眼神經後,應該會產生“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摀眼掌療”了,其它的一些方法也可很可能產生“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但它們就沒像摀眼掌療所帶來的那麼明顯的果效啦!
這些其它的方法是:
(1)【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1)】 及 【瞎眼今得看見(1)】 兩篇裏所提到的 “小撇步”,也就是將所讀的東西,拿在手上輕輕的晃動,眼睛要放鬆並且跟著輕微的晃動。
(2)【眼睛與照相機(4)】 和 【瞎眼今得看見(2)】 裏提到的 “(I)練習看 E 字:素描輪廓-……”。
(3)【眼睛與照相機(5)】 裏提過的 “拼圖” 式的看法。
(4) 多處提過的 【眨眼】 及 “來回掃描” 等等。
再次提醒! 一定要去下載並印列 【再談視力表】 裏的視力表,養成習慣經常看它,你才能明確的知道自己進步的情況,否則一切只是像瞎子摸象似的,可能全憑猜測而已。 當然,最好的是也常做 “能看清視力表的幾行字” 的記錄,這些包括: 睡前丶醒後丶掌療前丶掌療後等等的視覺情況。同時記得,也把做掌療及 “瞬間好視力現象” 維持的時間記錄下來,以做參考。一段時日後,這些都將成為“自我肯定”和“自我鼓勵”的最佳憑據。
請注意!“瞬間好視力現象” 是一瞬間裏,視覺會突然變得很明亮丶清晰。不是只有 “明亮” (Brightness) 而已,必須達到 “清晰” (Clarity) 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任何人,只要閉目丶摀眼丶或身處黑暗處一段時間,突然睜開眼睛或進入光亮的地方,由於已放大的瞳孔一時還來不急收縮,都會覺得特別的 “明亮”,但只有經過刻意的將眼肌全然放鬆後,才會達到 “清晰” 視覺的效果。
這也就是為什麼單憑 “睡覺” 不見得能把視力恢復的緣由了,一般視力嚴重衰退的人,平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繃緊眼肌丶眼神經?更是不可能會知道如何去放鬆它們,醒的時候是怎樣下意識的繃緊眼,睡時幾乎也是照樣如此,就算有所放鬆,程度也是相當有限的。
為此,賢哥經常跟戴深度眼鏡的友人開玩笑,建議他們睡覺時最好也要戴眼鏡,試想,平常醒的時候若沒眼鏡都已是“視茫茫”了,睡覺時更會是“眼朦朦”的,免得作夢時看不清丶跌床丶撞牆等等意外的發生,還是戴著眼鏡較為妥當!雖是玩笑話,但是所要傳達的信息是,平常醒的時候,若已經有了根深蒂固丶下意識的用眼壞習慣,也就是把眼肌丶眼神經都繃得緊緊的,睡覺時,下意識裏也別渴望它們會鬆弛多少?
幸好,一旦開始學習刻意的去做放鬆眼肌丶眼神經的操作,只要勤快的丶經常的去做它,不論它本身的成效如何丶視力是否已有明顯的改善丶新的用眼好習慣是否已養成為下意識的運用?首先你會發覺,畢竟「睡覺」也會幫助你改善視力的,所得到的成果就是,醒後開始也會有 “瞬間好視力現象” 了。怎麼會知道?記得睡前丶醒後養成看視力表的好習慣,很快的,你就會察覺到它的確是發生了。
這次回台時,已認識了二十多年的牧師友人,兩次跟賢哥提起,這半年以來視力進步了很多,他是與這一系列文章裏,多次提過的 T老師 一樣,曾上過幾堂賢哥在三月時教學的 “視力自然療法” 課。逗笑的問他若沒重新驗光丶也沒換眼鏡,怎知道視力進步呢?
原來在沒學到,應該不時放鬆眼睛的貝茲法前,每早一起來,立即必需戴上 500多度 的眼鏡,否則就因視茫茫的,連平常起床後該做的一些瑣碎事,都會不自如丶不順手的,現在完全不一樣了,除非是立即要看讀東西或出門開車上路,早晨醒後的半個多鐘頭,都可以不要戴眼鏡,仍然是可運作自如的。
賢哥自已的經歷也是大同小異的,最初醒後的 “瞬間好視力現象” 只能維持兩三分鐘,視力表可多看清一兩行而已,漸漸的增加到五分鐘,然後是十多分鐘,再多點就是半個多鐘頭。假若前一晚,曾做過 20多分鐘的掌療,隔天早上的 “瞬間好視力現象” 甚至可維持長達 90分鐘,且視力表可多看到三四行以上呢!不過,這已是兩三個月後才出現的。
提出這兩個例子,就是要告訴你,只要認真的學好丶學對摀眼掌療,懂得怎樣刻意的去放鬆眼肌丶眼神經,它的好處很快的就會呈現在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的成果上。直接的表現就是在摀眼掌療後的“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它的維持時間會漸漸的拉長。間接的,“下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也會跟著改善,一方面頻率增加,另一方面維持的時間也是會漸漸的拉長。
如果你的視力衰退是較嚴重,五丶六百度以上 的近視,或者是較輕的 一丶兩百度 而已,但卻已戴了 一丶二十年 眼鏡的話,一開始時的摀眼掌療成果會令你很失望的,“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 可能只能維持 短短的三丶五秒鐘 而已,但不要氣餒,只要你的方法是對的,它的成果一定會改善的,相對的,你的視力也會跟著改善的。
漸漸的,“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才會增加到十來秒,再由短短的幾分鐘,增加到幾十分鐘,甚至最後會增加到幾個鐘頭的。不要急!按部就班的經常操練,兩丶三個月後,你會發現所擺下的時間絕不是白費。 賢哥自己的經驗也是這樣過來的,從剛開始時只維持了 三丶五秒鐘,慢慢的改善,兩丶三個月後,就常享受到維持兩個半鐘頭的成果。總之,不是一蹴可幾,當然,上述的「摀眼掌療」,都是指每次做 20分鐘 以上的作法來講的。
同樣類似的例子,是 hsine 在 【改善視力的自然療法-貝茲法講座-通告】 意見欄裏的留言,也是從 『……我只有3秒. …… 我則看第六行10秒』 改進到 『…… 我則看第六行23秒,一週進步一倍,若從11月29日算二週則進步8倍,幅度算很大,……』」。
千萬不要依循,絕大多數其它中文網站上的建議,他門的建議大多可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傑作,幾乎是千篇一律的說 每天做10來次,每次只做5分鐘 即可。簡單的說,賢哥的建議是,寧可一天只做兩次,每次做25分鐘,一樣總共是花50分鐘,卻不要每天做10次,每次只做5分鐘,那將會是事倍功半的。下面幾篇文章裏,尤其在 【摀眼掌療法(7)】,賢哥會再更仔細的來談這個議題。
萬一,你已連做了一兩個禮拜的摀眼掌療,“意識型瞬間好視力現象” 卻仍然一直只維持三丶五秒鐘,那你可能需要再次詳讀上一篇 【摀眼掌療法(2)】 有關姿勢的調整,省察是否姿勢上仍有改善的空間,然後也仔細學好下一篇 【摀眼掌療法(4)】 有關 『怎樣做才會達到全然的放鬆?』 的說明。
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Relaxation - 摀眼掌療法(2)
掌療法(Palming) 是貝茲醫師首創,在很多書上,或網路的網頁文章裏,都可找到些 大同小異 的說明。一系列下來,你將會在 本部落格的文章 裏學到很 獨特細膩 的見解,相信是在其它地方找不到的訊息,也相信它們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尤其,你若曾試學過 “掌療” 法,而 未得其門 而入的話,賢哥的解說內容更會值得你參考。
這篇將強調掌法與身體姿勢上的講究,下一篇 【摀眼掌療(3)】 將著重於 “眼睛” 與 “心思意念” 上的全然放鬆,怎樣的放鬆才會達到 “事半功倍” 的果效? 另一篇 【摀眼掌療(7)】 將會談 “多久做一次丶每次做多久” 的議題, 若這幾篇的篇幅拉得過長的話,可能會增加一篇其它瑣碎有關的議題。
首先,手掌做出凹狀像 “杯”(Cup) 一般,也就是在水龍頭下想要接水的手姿,請參考以下的兩張插圖。
兩眼輕輕的閉上,雙手的手指交叉輕放於額頭前,掌心的凹狀處剛好涵蓋住整個眼框的部位,左掌蓋住左眼,右掌則蓋住右眼,手掌根部輕輕抵在顴骨上。
請注意:因手掌心是成凹狀,所以不該碰到眼皮(眼臉)才對的。
一些已在市面出版的書丶網路的網頁上廣傳,有關掌療作法的許多文章,所有寫法若有一致性說明的話,應是到此為止,以後的細節,很快的,你會發覺賢哥的解說幾乎是 與眾不同的,不是在標新立異,而是自己曾 花時間丶下工夫 做過比較與探究,綜合結論出最有效的方法罷了!更不是只做了些 “人云亦云”丶“天下文章一大抄” 或 “技術性的剪貼傑作” 而已。
至於擺在額頭上的手指,左手應擺在右手的下面?還是左手應擺在右手的上面? 有那麼重要嗎?當然有的,不然賢哥不會在此小提大作。 “摀眼掌療法” 的最終極目的,就是要做到全然的放鬆,若擺置不對丶不自然,就無法達到全然十足的放鬆。
因為貝茲醫師的寫作裏,曾提到左手要擺在右手底下,或許是 “天下文章一大抄” 吧?也或許往後的作者都很尊重貝茲醫師的說法?全部一致性 的跟著說 “左手應擺在下面”,甚至有人還莫名其妙的強調,若左手擺在上面就是不正確的,是嗎? 這全是 “囫圇吞棗”丶“不加思考”丶“全盤照收”,更可說是莫名其妙的結論,完全不理會什麼是 “摀眼掌療法” 的最終極目的。
哪到底那一隻手要擺在上面呢? 很簡單,因人而異的啦! 怎麼決定呢?依照著左右兩個插圖,很自然的丶下意識的丶不做作的做出這兩個動作,就能輕易的確定 什麼是最合適你的方法了。
也就是說,當你很自然的做出 “供手禮” 時,握拳的那一隻手在掌療時就擺下面,另一隻就合適擺上面的。另外,或著也可以很自然的方式做個 “十指交叉” 的動作,大母指在上的那一隻手在掌療時就擺下面,另一隻當然就合適擺上面的。
呵!呵!呵!就是那麼的簡單,不信的人,自己試試就會明瞭為什麼賢哥會這樣的強調? 擺對的話!做掌療時就會輕鬆自如,擺錯時就會很不自在丶彆扭的,更不必說是否會達到全然放鬆的。
請看 左邊的插圖,賢哥姪女的手姿就是如貝茲醫師所描素的,左手在右手的下面,而賢哥個人的手姿就與這相反,賢哥的右手是擺在左手的下面。
至於手指交叉時的角度是如何呢?首先,右邊插圖的作法是錯的。每個人 手掌的形狀丶瞼形丶鼻樑的高低 都不儘相同,需要花點工夫作上幾次的調整,才能找出最合適你自己的擺法。
從大約 90度 的交叉開始試,角度 放大丶縮小 多試幾次,直到靠近小指的手掌邊緣,能夠很自然的丶剛好跨上鼻樑,手掌心又剛好能夠涵蓋住整個眼框,盡量能做到不漏光,同時也要考慮到整個姿勢是不是 自然丶舒適的。
另外,就是把手掌底部 (即,手掌靠近手腕處的部位) 輕輕抵在 眼框正下面的顴骨 上,如果 “頭丶頸丶背” 所成的一條直線不是過分的往前傾的話,哪!手掌底部與顴骨的接觸部位就不必承受太多頭的重量,否則就不易達到全然的放鬆。
總之,還是上面提過的那句話,擺對的話掌療時就會輕鬆自如,擺錯時就會很不自在丶彆扭的,更不必說是否會達到全然放鬆的。這就是為什麼賢哥在 【瞎眼今得看見(6)】 裏曾提過,花了相當多的時間,調整岳父手掌擺法的原因了。
再來要談的就是 手肘的擺法 了。兩肘間的距離應約與肩同寬或稍微寬一些,一般說來都不會犯大錯的,但手肘的 “支柱內容” 和 “擺置高度” 卻是最被輕忽,而且也最容易犯錯的,連一些貝茲法老師的教學也不例外。
上面左右的兩張插圖,姿勢是對的,擺置的高度也是對的,但作法卻是不太合適,為什麼?手肘底下必需放置較軟的墊子或枕頭才合宜,否則 “掌療” 無法撐的太久,每一次做 20 ~ 30 分鐘 是最有效的,詳情等一篇 【摀眼掌療法(7)】 再詳談。
在 【摀眼掌療法(1)】 裏的兩個 YouTube 連結,第一個是位貝茲法老師 HappyHag 的作法,是在網路上找到影片中,把掌療法做的最善丶最美的一位,希望你能回去仔細再觀看一次。
至於 第二位 男性貝茲法老師的教法,簡直有點是在扯爛污,光是看到他的學員們 站立著丶雙肘懸空 做掌療,就知道一切只是在 作秀! 雙肘無支柱的作法,根本是 “事倍功半”丶甚至是無效 的,最好還是少學為妙吧!他自己本人的作法,也不敢太恭維,姿勢雖算好看,但整個身體太往前傾,這樣是不可能達到 “掌療法” 的最高果效。
為什麼身體不該往前過份的傾斜? 頭的重量約佔人體總重量的 8% ,所以做掌療時,絕大部分頭的重量應由脊髓骨來承擔,而不是雙肘,否則當手肘承受太多 “頭的重量” 時,眼睛跟著也無法達到全然的放鬆!所以 手肘必需墊高到,使 “頭丶頸丶背” 所成的 一條直線略往前傾 而已。
下一篇 【摀眼掌療(3)】 論及 全然放鬆 時再來詳談,請記住! 只要 “頭丶頸丶背” 往前傾斜過多時,就不可能達成放鬆的最高境界。怎樣知道是不是過於向前傾斜呢?這也必需與 “如何調整並達到全然放鬆”合併 來論述。
『後記』:
才上貼沒多久,立即有人反應,至少這是賢哥所知道的 第一個例外,他 “拱手禮” 與 “十指交叉” 的習慣跟本文所提的不同。抱歉! 顯然是收集的資料不夠多就下斷言。所以 “拱手禮” 與 “十指交叉”只 是用來參考,不是本文的重點。
本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你自己找出,你那隻手在下會覺得自然,掌療時才能達到全然放鬆, 而不是像一些文章裏所強調的 “一定要左手或一定要右手在下”。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Relaxation - 摀眼掌療法(1)
掌療法(Palming) 算是貝茲醫師首創,用來幫助改善視力最為有效的方法。怎麼操做 掌療法 呢?在很多書上,或網路的網頁文章裏,都可輕易的找到些大同小異的說明。
在未來的幾篇文章裏,賢哥會用一些細節和經驗,來與讀者分享掌療法,這些賢哥自己的體驗和心得,相信是在別處找不到的創見。如果用心按照賢哥的建議,經常操作掌療,深信它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果效。
掌療法最主要的用意,就是能讓你的 “身”丶“心”丶“眼球”丶“眼肌”和“眼神經” 得到全然的放鬆。若無法達到全然的放鬆,視力則不可能跟著改善。
除了貝茲醫師和其它的書,曾略略提及,每次做完掌療後,視力的現象上應有些改變,至今似乎沒人出來詳談,如何確定 “身”丶“心”丶“眼球”丶“眼肌”和“眼神經” 是不是達到放鬆,更不必說,有人出來詳談,掌療做到怎樣的程度,視力才會跟著改善呢?
在上述一系列文章裏,所有提到有關新的用眼方法,都是在改變用眼的習慣,這些並不會大幅度的改變或影響你日常的活動與工作。
譬如,不停的 【眨眼】 和輕動眼睛,用電腦時,要是忘了動,還有 【搖晃視窗】 的軟體會幫助你,觀看景像或大件目標,記得用 【拼圖】 式的用眼,而不要 【一覽無遺】 似的用 “照相” 方式,等等。
掌療法 則完全不同於上述的各種方法,每次做它時,必須刻意的空出時間來,其間是完全無法做其他的任何事情。如花了些時間,又不知道是不是會有效?也察覺不出做它的效應,你難到還會有多餘的閒情,繼續做下去嗎?
一旦學會掌療的基本作法後,緊接著就有三個相關的問題: 第一,每次要做多久? 第二,多久要做一次? 第三,怎麼知道做了到底是不是有效? 第三個問題的另一方式問法就是,怎麼知道到底做對了沒有?
第一 和 第二 個問題,表面上看來,好像是見仁見智,反正是 “百花齊開,百鳥齊鳴”,言論自由嘛!沒有錯!賢哥完全舉雙手贊成這種 “言論自由” 的立場。但是,在這幾篇文章裏,將會多次提及所謂 “對的” 和 “錯的” 的用詞,來比較各種不同的說法與作法。
嚴格的說,沒有真正的標準答案,用來評論什麼是 “對的” 或 “錯的” 的 “掌療法”。由於賢哥幾乎已試了所有被說過的說法與作法,過程中,也體會到怎樣測試每一個作法的成效?所以,文章裏若提到 “對的” 或 “錯的”,全是以 “成效” 的 “多少” 來衡量的。
這也就是對應在其它的文章裏,經常提到的 “事半功倍” 和 “事倍功半” 的兩個用詞,當在比較兩個類似的作法,若是 “事半功倍” 那就是對的,但若是 “事倍功半” 當然就是錯的。
由於掌療法將會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假如選錯了作法?你很可能會因此氣餒而中途作廢,所以賢哥將用另外的幾篇來述說細節,讓你瞭解你快完全學會了,你的視力已在進步中了。
中間將先加入一篇 【球員兼裁判 - 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 ,內容將會幫你學習怎樣測量,視力改善的程度?因而可解答上述的第三個問題,接著,也可幫你決定,你個人怎樣解答 第一 和 第二 個問題,因為那是因人而異的,就像衣服的尺寸一樣,不是一個固定的大小,就能適合所有的人。
結束本篇前,先介紹兩個影片,同樣是教 “貝茲法” 的老師,第一個是賢哥認為最好的示範,另一個,卻是認為最差的(是西班牙語發音的),也就是說,不要學 第二 個影片裏的作法,那將會是 “事倍功半” 的。
為什麼賢哥會有這樣的判斷?容許先賣個關子,等以後的續文裏再談,先給一個提示,就是本文開始時提過的,『掌療法最主要的用意,就是能讓你的 “身”丶“心”丶“眼球”丶“眼肌”和“眼神經” 得到全然的放鬆』。
若聽英語有困難的話?暫且 “有樣學樣” 的先練習,等以後續文裏會再加以說明。特別提醒讀者,做前與做後,都要看看 【再談視力表】 裏下載的 “視力表”,同時開始記錄,前後你能看清 “視力表” 的行數,還有,也要記下所花的時間。
為了達到前後操作成果的比較能較平實,請在同一位置操作“掌療”,“視力表”的位置也必須固定。
【資料來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xvU2DahUJs
最好的“掌療法”示範
【資料來源】 http://tw.youtube.com/watch?v=gWtA3rlDUI4
較差的“掌療法”示範,甚至包含很多錯的示範
(文中插圖是賢哥的姪女做掌療的手姿) 【賢哥註】下一篇有關 “掌療法”的文章,是需 跳越 到 【Relaxation - 摀眼掌療法(2)】 。
最好的“掌療法”手法示範
錯的“掌療法”手法示範
(影片若有侵權請留言告知,會立刻刪除,感恩!)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