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再來談論 “匯視” 的議題,賢哥是想進一步幫助更多人早點恢復視力!幾乎所有學貝茲三原則的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匯視好難瞭解?又好難學喔?是嗎?賢哥2006年剛剛開始學時,也是有同樣的誤解,但是過後,因為出來教學,為了幫助新學的人,因而進一步的去加以更深入的瞭解,才恍然大悟……
回想 【嬰兒與匯視】 一篇裏的論述,嬰兒從剛出生的幾天就開始學會匯視,他們的眼睛會跟著聲音(無形、有形且重覆)的誘導,也跟往後學 “母語” 時也是持著同樣的模式進行,似乎沒什麼特別的困難就學成了!但是長大後才學 “外語” 就持不一樣的模式,教學者大多是強調或推廣方法論,學習者不外乎是窮背單字、死啃文法……嗯~~~真的會學的很辛苦,不是嗎?
匯視並不是天生就據有而是生後才學來的用眼技巧,學匯視與學母語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處,假若把學匯視當作類似學外語的話,就會自討苦吃了!所以,匯視並不見得哪麼的難學啊?!市面上大多數教人改善視力的說法,幾乎都是像在教人學外語一般,所強調的就是方法!連一些也宣稱是教貝茲法的也陷入這個行列!
如果還覺得匯視難瞭解、難學的話?都是因為堅持錯誤觀念、心態、立場所造成的啦!不論是因先入為主、過於頑固、或是思想 “中毒” 太深?若想學好匯視(甚至整套恢復視力事情),首先就得棄絕過去所認知的,改而持有正確的觀念,加以活潑心態的配合,才不會搞得那麼的辛苦!試想,幾乎沒人會說我們從小學 “母語” 有多困難?但長大後才學 “外語” 時可就麻煩多多啦!不是嗎?
為了讓每位讀者能重新找回一些類似無形、有形且重覆的學習環境,上一篇 【匯視(26): 雙眼匯視圖】 才會鼓勵大家要 DIY 做些隨身帶的雙眼匯視圖,一有機會就拿出來練習匯視。不要像學外語式的去講求死背書、背死書的方式啦!心態上就要盡可能的試著舉一反三的自我找出些更多無形、有形且重覆的學習環境,這樣才可盡早達成用眼好習慣是 Keep It All the Time and All Day Long!
只要肯多花點心思就能自己找到許多舉一反三的應用,自我製造更多的學習環境,自然就會早日達成視力改善的結果。譬如:上一篇 【匯視(26): 雙眼匯視圖】 才上貼了兩天,前學員 Leo 就傳來他自己舉一反三的推廣和運用與讀者分享……
很簡單的,他就是把 “雙眼匯視圖” 截錄到他的平板電腦上啊!Leo 的確是一位肯花心思的年青人,請參考 【前學員立祐 Leo 的見證與分享】 。 所以,再次證明,他視力能獲改善不是偶然的!除了這一篇視力改善的見證與分享外,若想更加進一步知道 Leo 改善的過程與細節,不妨去參讀他的 LEO生活筆記 部落格!
去年十二月中,呵!賢哥總算也加入了 “智慧者” 的行列,買了第一個 Samsung Galaxy Note 4 的智慧型手機,因它有 5.7" 的寬大螢幕,所以賢哥也照 (Leo 的) 樣畫葫蘆,把 “雙眼匯視圖” 也截錄到自己的手機上了!為了不失真,不論讀者的手機螢幕大小是多少,如果你的手夠長,可以拿著手機在眼前 40 公分(約 16 吋)左右處,就請盡可能的也把圖裏的兩黑圈點的距離調整到原有的兩吋左右!但是,若只能擺在眼前 30 公分左右的話,兩黑圈點的距離就需相對的縮近到一吋半左右就夠了!
其實每人只要多花點心思,生活的環境裏也可以有多一些類似這兩篇文章裏 “雙眼匯視圖” 的安排,底下再貼幾張相片與讀者分享,請注意!不必百分之一百的照樣畫葫蘆,只要抓住原則,依個人的情況做些適當的調整。
平常賢哥是開著兩部電腦,桌型電腦擺了一個 23" 的螢幕在正前方,若工作時間稍有空檔,或眼睛疲累時,就把存在電腦桌面 (Desktop) 的 “雙眼匯視圖” 拉出到螢幕的正中心,只要做些通視及交視的切換操作,才短短的幾分鐘,眼睛就可獲不少的紓緩!
請注意,這個主螢幕裏的電子 “雙眼匯視圖” 若加上 【『搖晃視窗』的好消息】 的搖晃處理,也就是讓 “雙眼匯視圖”不停的晃動,效果會更佳的!
但是,若 23" 的主螢幕關機的話(左邊的筆電及外加的 17" 獨立螢幕,幾乎是維持著 24 小時的開機,一邊可聽或讀網路上的訊息,也用來平常其它檔案的處理),需要時,也可把貼黏在主螢幕後方的 “雙眼匯視圖” 掀翻到螢幕的前面。它是貼在一張略厚的紙板上,然後,用膠帶貼黏在螢幕的上框, “雙眼匯視圖” 平常是擺置在螢幕的後方。
另外,請注意,主螢幕後方的牆壁上貼有一個大 E 字圖,左邊又有個視力表,冬天賢哥較少外出運動,今年入冬以來,已找到一個可以在書桌前操作,而且很有效的室內運動(以後有機會再詳細介紹)。運動時,大 E 字的高度約在站立時兩眼的高度,兩眼與牆壁的距離約有五尺,一邊運動也可一邊掃描大 E 字,呵!一兼二顧,摸牡蠣兼洗褲(台語:是一石二鳥的意思)。
連著兩篇述說有關 “雙眼匯視圖” 的靈活運用,並不是這圖有多麼的神奇?甚至以前介紹過的所有其它圖表,工具或操作也都是一樣,這些都不能直接的幫人改善視力!必需不厭其煩再次強調 (cannot emphasize enough the importance of ……) 貝茲三原則: 怡動、匯視、放鬆,的重要性!只有這三原則才是真正能幫助人改善並恢復視力的主因,其餘的只不過是過程而已!
分享如何以聖經的原則,回到健康身體的原點,因此 1: 神在創造裏,定規為食物的東西,才合宜作為食材; 凡被指為不潔的,則應該避免, 2: 神所創造的食物,盡可能不要改變其原先的結構, 3: 不要推崇丶迷信丶依賴任何單一的食物。這三項是本站論述健康飲食的思考主軸。 另外,也請抽空參觀右欄部落格群裏的 「賢哥的廚房」 和 「賢哥閒聊室」!
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匯視(26): 雙眼匯視圖
這篇文章要特地介紹一個 “雙眼匯視圖” 的練習工具,它並不是一個嶄新的圖表,只不過為了徹底表達它確實的運用功能,賢哥可能冒犯了對原作者的不敬,而決定要將 【深具震撼力的視力表】 一文裏所推薦的 “降低老花眼圖表” 做了新的詮釋翻譯啦!所以,除非提及有關老花眼的情況,從今以後,只要再提到這個圖表,都會稱它為 “雙眼匯視圖”。
請參考 【嬰兒與匯視】 一文,匯視原本是嬰兒出生沒幾天到幾個禮拜裏就學會的用眼方式與技巧,所以,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初期都會運用匯視的技巧,跟著養成了用眼好習慣一些年歲,也就是為什麼幾乎每人都曾擁有過好的視力。但是很可惜的,匯視卻又是一般人最容易失去而造成視力惡化及衰退的習慣。並且,一旦失去它後,它也是最難重新學成的。
單眼或雙眼掃瞄大 E 字 ,使用 “雙眼匯視圖” 學出通視、交視及通視與交視的切換,都是可以學會匯視的技巧。學會技巧是一回事,學成它又是另一回事!學會時是需要靠圖、依賴工具;學成則是一旦離開圖或工具仍可繼續使用匯視的技巧,也就是成為用眼好習慣才能算是學成啦!
從學會轉到學成的階段是如何分辨呢?因每人的情況不同,賢哥也很難有實質的建議。唯一能強調的就是熟能生巧,時時處處經常練習 通視與交視的切換就可早日學成,可是,一旦離開圖怎能繼續練這項操作呢?
文章中,賢哥多次建議也強調貝茲三原則瞭解後,就盡可能時時處處舉一反三的應用,才可能早日把三原則變成日常的用眼習慣,所以,強調一日練幾次、練幾分鐘的作法並不是重點,……不要效法漢文化的傳統,從小被教導要死背古人(即他人)的文章、詩詞,並不鼓勵個人自我的思考與推想,長期飽受這種教育就會形成死讀書、讀死書的惡習……
一旦離開圖怎能繼續操練通視與交視及它們切換的操作呢?請記住,要改變觀念,要去除死讀書、讀死書的惡習!離圖就無法操作?果真如此嗎?賢哥重申要鼓勵每個人試著要時時處處能找出舉一反三的應用,結果呢?!隨身帶著圖跟著處處走不就解決了嗎?!
帶一幅 “雙眼匯視圖” 的隨身圖並不是賢哥的創意,它是 2009 年講座學員 Golby 舉一反三的的創意,我們 2010 年再次見面時,她送了賢哥一幅已縮小一半大的圖,圖後墊了一片厚紙板,整個圖又有護貝的處理!哇哩咧!從那時起,賢哥就到處介紹這個 “雙眼匯視圖” 的隨身圖,也在數次的回覆欄裏提過它,但沒詳細說明。
事後,賢哥認為縮小版的圖並不合宜,隨身圖是要用來操練通視、交視及通視與交視的切換,原圖哪兩個黑圈點的大小,兩黑圈點的距離都與一般人的兩眼幾乎一樣。所以,賢哥只建議截取原圖裏包含兩黑圈點的一部分,切記!要維持原圖的寬度,上下所截取的高度則可變更,但不要縮小圖面!
從底下所附的相片中可看出,賢哥自己做了三幅不同的截圖,若有護貝的處理,當然就可用久些,若無護貝也沒關係, “雙眼匯視圖” 的隨身圖用壞後,再重做一分也是很簡單、輕易的事……
圖一: 截半張!可立在鍵盤前方,也可夾在書本、公事包、書包……裏,當然就可隨身帶啊!
圖二: 截出的部分是: 包括黑圈點上一吋(或更少些),黑圈點下則包括一吋半(或更少些)。因整個截圖較小,更方便隨身帶,也可夾在書本、手提包、……等,所以當然也是可隨身攜帶啊!但使用時若有需要讓它能豎立的話(如圖所示擺在車上),就需要如圖三、圖五、圖六、圖七的說明加以處理。
圖三: 為了讓它能獨自豎立,背後就需有個 “靠背”。只要方便攜帶,使用“雙眼匯視圖”時又容易豎立的話,呵~~~就敬請每人各顯神通設計這個 “靠背” 了!圖五、圖六、圖七是賢哥自己設計的。
圖四: 截出上半張!只要也帶有透明膠帶的話,搭機長途飛行時,也可貼它在前座的椅背上。
圖五: 截一張與圖二大小的圖。背後黏貼上一個空盒子。這個盒子上下端的盒蓋都可輕易的打開,蓋子合起來時,這個伸開的盒子,具有足夠的張立可使圖豎立堅定。
圖六:後側觀
圖七:前側觀。記住,這個盒子的側邊是與圖的後部底邊固定黏在一起,當盒子兩端的蓋子張開的話,可輕易的折疊成與圖同在一個平面上,所以,非常方便夾在書本、私人包、手提包、公事包、書包……裏,當然也就可隨身帶啊!
總之,我們一天生活的環境時空裏,時常很容易找到五分鐘以上的 “空檔” 時段,譬如: 等人、等事,等車、乘車、搭機……等,只要一有空不妨就拿出自備 “雙眼匯視圖” 的隨身圖,時時處處的多多操練通視與交視切換。賢哥深信,只要肯經常的操練它,雙眼的匯視遲早就恢復了。
只要自備幾分的 “雙眼匯視圖” 的隨身圖,就再也不必抱怨說,離了圖就無法操練通視或交視了!只要把握所有的時段,盡可能的早日把匯視融入平常的生活裏,這樣就可早日把貝茲三原則達到 Keep It All the Time and All Day Long 了!
請參考 【嬰兒與匯視】 一文,匯視原本是嬰兒出生沒幾天到幾個禮拜裏就學會的用眼方式與技巧,所以,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初期都會運用匯視的技巧,跟著養成了用眼好習慣一些年歲,也就是為什麼幾乎每人都曾擁有過好的視力。但是很可惜的,匯視卻又是一般人最容易失去而造成視力惡化及衰退的習慣。並且,一旦失去它後,它也是最難重新學成的。
單眼或雙眼掃瞄大 E 字 ,使用 “雙眼匯視圖” 學出通視、交視及通視與交視的切換,都是可以學會匯視的技巧。學會技巧是一回事,學成它又是另一回事!學會時是需要靠圖、依賴工具;學成則是一旦離開圖或工具仍可繼續使用匯視的技巧,也就是成為用眼好習慣才能算是學成啦!
從學會轉到學成的階段是如何分辨呢?因每人的情況不同,賢哥也很難有實質的建議。唯一能強調的就是熟能生巧,時時處處經常練習 通視與交視的切換就可早日學成,可是,一旦離開圖怎能繼續練這項操作呢?
文章中,賢哥多次建議也強調貝茲三原則瞭解後,就盡可能時時處處舉一反三的應用,才可能早日把三原則變成日常的用眼習慣,所以,強調一日練幾次、練幾分鐘的作法並不是重點,……不要效法漢文化的傳統,從小被教導要死背古人(即他人)的文章、詩詞,並不鼓勵個人自我的思考與推想,長期飽受這種教育就會形成死讀書、讀死書的惡習……
一旦離開圖怎能繼續操練通視與交視及它們切換的操作呢?請記住,要改變觀念,要去除死讀書、讀死書的惡習!離圖就無法操作?果真如此嗎?賢哥重申要鼓勵每個人試著要時時處處能找出舉一反三的應用,結果呢?!隨身帶著圖跟著處處走不就解決了嗎?!
帶一幅 “雙眼匯視圖” 的隨身圖並不是賢哥的創意,它是 2009 年講座學員 Golby 舉一反三的的創意,我們 2010 年再次見面時,她送了賢哥一幅已縮小一半大的圖,圖後墊了一片厚紙板,整個圖又有護貝的處理!哇哩咧!從那時起,賢哥就到處介紹這個 “雙眼匯視圖” 的隨身圖,也在數次的回覆欄裏提過它,但沒詳細說明。
事後,賢哥認為縮小版的圖並不合宜,隨身圖是要用來操練通視、交視及通視與交視的切換,原圖哪兩個黑圈點的大小,兩黑圈點的距離都與一般人的兩眼幾乎一樣。所以,賢哥只建議截取原圖裏包含兩黑圈點的一部分,切記!要維持原圖的寬度,上下所截取的高度則可變更,但不要縮小圖面!
從底下所附的相片中可看出,賢哥自己做了三幅不同的截圖,若有護貝的處理,當然就可用久些,若無護貝也沒關係, “雙眼匯視圖” 的隨身圖用壞後,再重做一分也是很簡單、輕易的事……
圖一: 截半張!可立在鍵盤前方,也可夾在書本、公事包、書包……裏,當然就可隨身帶啊!
圖二: 截出的部分是: 包括黑圈點上一吋(或更少些),黑圈點下則包括一吋半(或更少些)。因整個截圖較小,更方便隨身帶,也可夾在書本、手提包、……等,所以當然也是可隨身攜帶啊!但使用時若有需要讓它能豎立的話(如圖所示擺在車上),就需要如圖三、圖五、圖六、圖七的說明加以處理。
圖三: 為了讓它能獨自豎立,背後就需有個 “靠背”。只要方便攜帶,使用“雙眼匯視圖”時又容易豎立的話,呵~~~就敬請每人各顯神通設計這個 “靠背” 了!圖五、圖六、圖七是賢哥自己設計的。
圖四: 截出上半張!只要也帶有透明膠帶的話,搭機長途飛行時,也可貼它在前座的椅背上。
圖五: 截一張與圖二大小的圖。背後黏貼上一個空盒子。這個盒子上下端的盒蓋都可輕易的打開,蓋子合起來時,這個伸開的盒子,具有足夠的張立可使圖豎立堅定。
圖六:後側觀
圖七:前側觀。記住,這個盒子的側邊是與圖的後部底邊固定黏在一起,當盒子兩端的蓋子張開的話,可輕易的折疊成與圖同在一個平面上,所以,非常方便夾在書本、私人包、手提包、公事包、書包……裏,當然也就可隨身帶啊!
總之,我們一天生活的環境時空裏,時常很容易找到五分鐘以上的 “空檔” 時段,譬如: 等人、等事,等車、乘車、搭機……等,只要一有空不妨就拿出自備 “雙眼匯視圖” 的隨身圖,時時處處的多多操練通視與交視切換。賢哥深信,只要肯經常的操練它,雙眼的匯視遲早就恢復了。
只要自備幾分的 “雙眼匯視圖” 的隨身圖,就再也不必抱怨說,離了圖就無法操練通視或交視了!只要把握所有的時段,盡可能的早日把匯視融入平常的生活裏,這樣就可早日把貝茲三原則達到 Keep It All the Time and All Day Long 了!
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59 天裏共走了 1,000,069 步!
從 11/16/2013 到 1/13/2014,隨身配戴的計步器 Fitbit ONE Tracker 記錄了 59 天裏賢哥共走了一百萬零六十九步!其中 3/4 的步數是幾乎每天特地空出來為保健而健走(brisk walk 或 power walk)的,其餘的每天約有四到五千步就是我們日常中一般的漫步(roaming)了!以前也用過機械式舊型的計步器,剛開始使用時還算蠻準的,但幾年後越來越不準。現用的 Fitbit 隨時可上傳計步器所記錄的一些資訊到自己的網路帳戶,因此存有相當完整的數據可供分析!這個帳戶還會隨時主動的傳些 “成就” 獎狀到電子信箱呢!譬如:
上面這個插圖只是個例子,它是 11/18/2013 to 11/24/2013 一週裏七天累積的各項資訊。那一週裏共走了 174,008 步,換算相當於走了 89.72 英里(143.55 公里),其中也包括爬走了 131 層的樓梯(每層樓梯是 13 ~ 23 個梯階)。
這兩個月裏,共走了約 510 英哩(815 公里),平均每天是走了近一萬七千步,其中有七天各超過三萬步以上,記錄中最突出的是 11/21/2013 ,分四段時間一天裏共走了 50,242 步,呵!相當於跑一個馬拉松的距離約 26.2 英哩(42公里)!
接下來 1/14/2014 ~ 3/18/2014 的 64 天,賢哥又走了 1,008,904 步!相當於又走了約 527 英哩(844 公里)。
四個月裏已走了兩百多萬步,也就是超過一千英哩(一千六百公里)……
有位親人笑賢哥 “起肖”(台語:發瘋或瘋狂的意思)了,是嗎?更有多位親友關心賢哥是不是做過頭了?尤其那段時日,台灣政治名人蔡同榮,驚傳中風昏迷……
賢哥瞭解親友們的擔心,深怕賢哥可能會陷入 “聰明反被聰明誤?” 嗯~~~想起英語中的一句話 “Stupid is what stupid does!” 哈!這兩句有點像似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啦!後者的這句英語出現在底下插播影片的 19~21 秒處:
這是一部 1994 年有名的美國影片 Forrest Gump,它隔年獲得多項奧斯卡金像獎(Oscar Academy Awards 1995),包括最佳男主角獎(Tom Hanks 在片中故意裝講阿拉巴馬州人的南方腔,幸好,賢哥在隔壁的喬治亞州住過五年,所以,還可輕易的應付不同腔調的英語),上面這段影片就是該電影的廣告片啦!該影片所要傳講的信息超出本文內容想表達的,所以,只簡單的提到……
男主角只是為跑步而不停的跑,最後還是引起人們的注意,以為他是在宣揚某種的理念……好像是項很傻勁的堅持……最後一大堆人也加入了行列,跟著他不停的跑……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宣佈 “我非常的累,現在想回家了!” 喊停就停,呵!再也不跑了,令那些莫名其妙而自願來的跟隨者頓時失望至極?
哈!賢哥並不是為走路而認真的走,也沒像那位男主角有著被誤解的情操!之所以那麼認真的走路,只是想把健康的身體再找回來!既然主要目的是想找回健康,當然不會傻到選擇過於激烈像跑步一類的運動,也不會無知到只過於輕鬆像散步等的敷衍、草草了事!
絕大多數的嬰孩在八九個月大到一歲半之間就學會走路 ,表面上,任何人成長過程中都應知道如何 “有效” 的走路?可是成人後,每人走路的方式都會各自變成不同的 “走樣” !更不用說所謂的健走,大多數人也像過去二十多年的賢哥,以為只要走快就是健走?真的就是那麼單純,那麼簡單的嗎?
過去的一年半,賢哥總算花了不少的精神與時間,仔細觀察與注意才體會出不同方式的健走,細節以後再來分享。現在只先簡單的述說一下,每個人健走的目標不盡相同,若一段時日後,健康的指標都沒達成或接近的話,哪麼,自我選擇的 “健走” 方式可能就是不合宜的,為了達成健康改善的目標, “健走” 的方式就必需做些調處,否則就是在浪費時間與體力啦。
一年半前(2012年九月)賢哥訂下了幾項對自己的健康指標,希望能盡早達成,其中最重要的前兩項是,第一:降低高血糖值,並維持理想的血糖值; 第二:不靠藥物,能維持良好的血壓與血脂值。當然也有一些年長者必需注意的健康指標,譬如,隨著年紀的增長血管硬化及其延伸所形成的血管阻塞多多少少也是免不了的……
譬如:一年半前由於兩三年(2010~2012)的疏忽,血紅蛋白 Hemoglobin A1c 已失控,曾高達 11% 以上,主流醫師一定會判斷為十足的糖尿病患者,而且也會斷定是不可逆轉的,是嗎?呵!最近相隔三個月的兩次檢驗分別是 6.1% 及 6.3%,在不服藥的情況下,賢哥下一個目標是希望能漸漸的降到 5.4% ~ 5.7% 之間。
另外,去年 6/17/2013 驗血查出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高達 510,主流醫師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開降血脂的藥,並要求服用三個月後再回去復檢。但是得知賢哥不願服藥,就立即下了 “哀地美敦書”(Ultimatum!)改成了一個月內就得回去復檢,假如一個月內沒降到 150 以下又還是不肯吃藥的話,就要賢哥另請高明了,呵!意思很明顯,就是不願再收我這一位不願配合主流醫學治療方式的客戶(呵!賢哥刻意不用 “病人” 兩個字)了!
醫師也明說,一般人服藥三個月都很難從 510 降到 150,大多需要較長一點的時間,要求一個月就回去復檢是故意強人所難的 Mission Impossible!目的就是要逼賢哥就犯,以為這樣就會讓賢哥知難而退的軟化接受藥療,呵!令醫師很錯愕的賢哥竟然當場接受了這項挑戰。
更令醫師錯愕的,在沒藥物的影響下,一個月後 7/22/2013 驗血結果,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降低到只有 111,醫師看了檢驗結果連呼幾次 It's Impossible!賢哥反幽她一默的回說 It's nothing, I know what I was doing, plus, just accomplish your Impossible Mission!過後的八個月中,又驗血了四次,三酸甘油脂就在 104 ~ 138 之間起伏。到底賢哥如何在沒有藥物的介入下把三酸甘油脂降低了呢?真的沒什麼啦!只不過是……
除了本文前半段所提的認真健走外,賢哥也盡可能的大幅度恢復 【豬流感來了,怎麼辦?(2)】 一文裏提過的飲食方式,呵呵呵……一年半的認真進行恢復健康的措施非常值得,並沒白白浪費時間,因為所預設的指標全達成了,當然仍有不少可再更進步的空間,也有更多的細節等以後再與讀者分享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