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眼睛與照相機(3)」裏所提的問題,『……那就是: 照相機以1/200秒的快門速度照出的相片,和人單眼在1/200秒內看同一景像的結果,兩者相比,相似的是什麼?相異的又是什麼?』 或者把『…… 問題,改成1/8000秒的比較,你的答案會一樣嗎?』
由於時間一直往前走,而人是有生命的有機體,眼的視覺感光細胞的新陳代謝也一直在進行,當然無法很準確的,補捉到一瞬間裏視網膜所看到的實際內容。但從視網膜的結構上,我大膽的猜想,一瞬間裏視網膜所看到的,很可能就像那大半個排球一樣,只有那橡膠加氣閥(黃斑部)的部位是彩色明亮,打氣針孔(中心窩)的彩色是更加鮮艷,其餘的部位全只是灰階明暗的。
那怎麼會?一眼看出去時,還是一片彩色呢?現在把以前,我曾埋下的伏筆全攤在一起,或許可以幫助你的想像力。首先,記得「目不轉睛」那一篇文裏的插圖嗎?如果「凝視」圖中的小十字架幾秒鐘後,你的視覺暫時只能看到一個圈點在跑,當你的身體,不論那個部位,只要稍微一動,十二個圈點全都回來了。
由於有上篇 「眼睛與照相機(3)」 裏所提的CTM,所以當你一眼看出去時,你或許以為你馬上只看一個定點,事實上,一眼望過去的過程,已經掃描了(這掃描也是「怡動」的一種)不少眼前的景物,結果看到的是「拼圖」,只是自己不察覺而已。
這幾篇「眼睛與照相機」文章的總結論是,第一,相片要照的清晰,相機必須靜止不動; 視力剛好相反,眼睛要動才能看的清楚,這就是「怡動」。第二,相片可以一次同時,照出整張有一樣的清晰度; 眼睛的功能正好相反,是靠一點一點的清晰,然後拼圖式輕快的整合,讓我們的視覺,獲得整體性清晰的感覺,這就是「匯視」加上「怡動」的果效。第三,照相時,相機在手上須握的緊緊的,才能有前兩項照片的成果; 眼睛的操作的確不同於相機,必須具有「放鬆」的配合,才能把「怡動」和「匯視」作的合宜,以達好視力的結果。
所以,硬是要把「眼睛與照相機」類比,從「貝茲法」改善視力的觀點來講,這種比法的確是不倫不類的,後果就是須繼續戴眼鏡,才能解決視力衰退的現象。接受「眼睛與照相機」異比,摒棄效法類比而有的用眼好習慣,充分學習利用「貝茲三原則」,改變用眼的習慣,那視力改善將會是自然的結果。
有一篇「光與視覺」的文章值得參考,該作者是從較「專業」的口氣著筆,一些有關眼睛的知識,有著更詳細的說明,不過,提醒讀者注意的,有關視力,視覺和「眼睛對焦」(該作者的用詞是「調節」)等,該文是從主流醫學的觀點寫的。
就醫學來講,本人是外行人,連著幾篇寫些有關眼睛的文章,不是故意在班門弄斧,而是想講些「貝茲法」的背景資料,最主要的用意是想幫助讀者,能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更加瞭解「貝茲三原則」的來龍去脈,進而能改善視力。下面所要談的,就是如何應用這四篇裏所提到的,也如何融入「貝茲三原則」。
「眼睛與照相機」異比的應用:
下列的這些應用,適用於單眼也適用於雙眼,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用雙眼時,兩眼所看的要對焦,也就是要雙眼同時看一點。
(I)練習看「E」字:素描輪廓-Sketch(i.e. 怡動-Movement)
「再談視力表」裏下載的視力表,最上面最大的「E」字,除非是在室外20公尺以上的距離,平常貼在室內的牆上,距離約1到6公尺,同時看整個字是照相的方式,千萬不要如此,而是分開來看,這是項用來練習「匯視」最簡單的圖表工具之一。
這個「E」字照型和設計,有它特殊的含意與用途,距離60公尺,若裸視可看清它的話,就表示你有20/20的標準視力。三吋半的高度及三吋半的寬度,整個字精巧的擺置在5 x 5的格子(單位)裏作成的字體。字的每一個筆畫的寬度都是1個單位。它所有的輪廓是包含:上面及底下外圍橫的輪廓各有5個單位長,左邊外圍豎直的輪廓有3個單位長,右上角和右下角豎直的外圍輪廓,還有內圍上下兩個橫的輪廓,都各有2個單位的長度,其餘剩下的全是1個單位長的。
為何要花時間,把這個「E」字的照型,說的那麼詳細呢?回顧上一篇「眼睛與照相機(3)」裏,有關「黃斑部」和「中心窩」的說明,前者有5度的視野,而後者只有1度。「E」字中間橫的一筆,它的高寬都是1個單位的長度,位置是恰恰處於25格子的中心點。
唯有選用含有「E」為最大字的視力表,才能達到一石二鳥的功效,一則可用來測試視力改善的進度,二則也能幫你改善「匯視」的技巧。若在20公尺以上的較遠距離,你能將這「E」字25格子的部位(當然包括字的部份,也包括空間和間隔的部份) 都有一樣的明亮和清晰度的話,就表示你將「匯視」的習慣和能力,已學到唯妙唯肖,視力完全恢復已離你不遠了。
早晚各花兩丶三分鐘,從字外圍的左上角開始,沿著字邊,順時鐘方向輕快(「怡動」+「匯視」+「放鬆」)的繞三到五圈,先是素描外圍,上邊的輪廓往右,右上角轉彎往下,左轉,開始繞內圍的輪廓,又繞到右下角的外圍,往下再左轉,沿著最下面外圍的輪廓,橫的往左素描,到了字的左下角,再直角轉上,中間又經過四個直角的小轉彎,回到原點。同樣的,也應逆時鐘的方向,繞轉素描輪廓三五圈。
該注意的事項如下:
(1)視力表貼在牆壁,調整這「E」字在你眼視線的水平面高,或略低一點。
(2)依視力,調整你與牆距離,至少須能看出「E」的輪廓,不一定要看清整個字。
(3)操練時,頭也輕輕略略跟著動,不要只動眼睛而已。
(4)作單眼操練時,不要用手去摀蓋或更不可去擠閉另一眼,應戴用單眼眼罩。
(5)素描時,眼睛一定要「放鬆」,不要繃緊,頸項和肩膀也要一起「放鬆」,雙腳平行分開並與肩同寬。
(6)當素描每個不同部位的輪廓時,盡可能抱持速度一致,不要忽快忽慢。
(7)若有弱視的人,視力較弱的那個眼,要比另一眼多作幾次。
(8)隨時集中注意視力的焦點,是在黑白分明的輪廓線上,而不是在字體上。
請不要輕看這素描「E」字的功效,不但可幫助改善視力,另一方面,更可幫助視力正常的人,避免視力衰退。個人認為這項操練比所謂的「護眼操」更有效。有些「護眼操」也包括「眼球運動」在內,貝茲醫師一向堅決反對「眼球運動」,為何?因為只要提到運動,它難免會需要繃緊肌肉與神經,有時更需用力和使勁的,這只會連帶的傷害到眼肌和眼神經,因而造成反效果。
由於操練素描「E」字的本身是有點單調的活動,很容易讓小孩子感到無聊,不想單獨作它,所以建議幼稚園,小一或小二的老師,可以把這件事編成集體的遊戲,上課前的第一件事,加上放學前的最後一件活動,每次只需時三丶五分鐘的,當然教室裏,要貼上適合他們高度,並且貼上足夠的視力表的第一頁,免得有些小朋友,須斜視才能看到「E」字。
另外在家裏,父母親也可陪孩子一起作,免得他們提不起興致,一則可幫父母親改善衰退的視力,二則幫助小朋友養成用眼的好習慣,避免往後視力開始出問題。
寫到這裡,發現文章又太長了,另兩項應用的內容等下篇,再繼續述說。下面有一個簡單的插圖,請你花幾秒鐘的時間,甚至幾分鐘去看它,看的時候要同時想件事,那就是,假若在不能讓別人看到這個插圖的情況下,你將如何用你自已的講法,說出你到底看到了什麼?一旦,你已清楚將如何述說看到了什麼,就可接下去讀,圖後的最後一小段話。

請接受我一個請求,把這一系列「眼睛與照相機」的文章,再重新復習,至少要把本篇再重讀一次,有了較深刻,對「眼睛與照相機」相異的印象後,第二次看了這簡單的插圖,若要你向友人述說,到底看到了什麼?兩次都會有相同一樣的說法嗎?
等到「眼睛與照相機(6)」結尾時,會詳細說明這個圖,實際的用意!
「後註」:上面所貼的圖是出自我小弟的手筆,但原先主意的資料來源, 是引用「重新學習看」("Relearning to See" by Thomas R. Quackenbush)裏132和133頁間的「Plate 12. The 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