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兩位改善視力的見證人


其實,本文要介紹的兩位改善視力的見證人,在以前的文章裏都已曾經提過了。這次重新提起,唯一不同的是,找到最近他們所發表的影片,由他們自己的現身說法,解說他們改善視力的經歷。

改進視力的自然療法文中,與馬寇拉醫師Joseph Mercola, MD合作,出版教學 CD 「貝茲法」老師,瑪旭(Greg Marsh他本人曾戴過千度以上的近視眼鏡,下面連結的影片,讓他自告訴你。

我個人是自修學到「貝茲法」並獲益的人,並不是科班出身上過課學來的,或許是這樣的關係,我自己視力改善的幅度也在改進視力的自然療法的文中提到 ,當然沒有 Greg Marsh 那麼的戲劇性。

在台灣的網友們請注意,若下個月辦得成「講座」的話,想參加完全免費的人,就要報名今年辦的,雖然以後的「講座」也仍維持非營利性質,但明年可能改變做法,所有參加的學員,一起來分擔場地的租金,免得像今年一直苦等有人提供免費的場所。

兩段影片全是英語發音,若聽英語有因難的人,也請把它們都看完,最主要的,我希望讀者能注意看,是否能找出或察覺到,他們是怎樣的應用到「怡動」+「匯視」+「放鬆」

「匯視」「放鬆」的部分比較不容易察覺,但「怡動」的部分應很明顯。 當然,不必像馬寇拉醫師的動作那麼的誇張,但從兩人的影片裏,我誠心的希望你能學到些「怡動」+「匯視」+「放鬆」的應用。

述說的大部分內容,我已在以前多處的文章裏分別提過,以下讓我再重提重點。

第一個影片全長7分41秒,前面的2分16秒是馬寇拉醫師提到他自己,如何在遊輪上踩破了老花眼鏡,這故事,我已在改進視力的自然療法文中提過, 又因發現一位71歲隊員,不必戴眼鏡的原由,而促使他也去學了「貝茲法」。後大半段5分25秒的部分,則是從第二個影片,節錄出來的。

第二影片,全是瑪旭述說他以前,近30歲時,是曾戴過1,200和1,400度的近視眼鏡,沒學「貝茲法」以前,也試過其它方法,但都無效,所以剛接觸到「貝茲法」 時,也曾持以懷疑的態度,甚至存有很敵意的反感,但被說服後,學了「貝茲法」,很快就摘去了眼鏡。從此,那副像玻璃瓶底的超厚眼鏡,就成了他教學時,用來「誇口」的道具了。

最前的3分16秒,就是講他學「貝茲法」的背景。3:17~5:22那一段,描述了貝茲醫師研發「貝茲三原則」的經歷之一,這在貝茲法合乎科學嗎?貝茲法合乎科學嗎?(續) 的文章裏都曾提過。

那就是無意中,貝茲醫師發現到人的視力會起起伏伏,假若能刻意使「起」的次數增多,時間也加長,那視力是否也會跟著改善呢?

一百年後的今天,同時又讀了這部落格的文章,當然你已知道,這「刻意」的方法,就是學習「貝茲三原則」所談到的各種用眼好習慣。這些學習的用眼方法,一旦,成為下意識的新習慣,那視力大幅度的改善,就會成為理所當然的結果。


【資料來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YmlhKUDcrs






【資料來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4BDvF1K85w&feature=related




(註:文中影片若有侵權請留言回應告知會立刻刪除*感恩!!)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貝茲法不是眼球運動


「貝茲法」不是「眼球鍛鍊」,也不是「眼球運動」,更不是「眼球亂動」。這三個用詞在以前的文章裏多次出現過,但一直未加以詳細的解說,這篇文章裏,合起來把它們說個清楚,釐清一些可能的誤解,希望從此沒有人會被這些用詞誤導。

相當多的網頁,也有幾本在市面上流傳的書,都宣稱是傳講「貝茲法」,可是又同時宣揚「眼球鍛鍊」「眼球運動」。從未看過這些作者,曾特意將他們所倡導的「眼球運動」,與貝茲醫師所倡導的 Movement 之間的相似處或相異處,作任何的申述。

這些作者難到都沒注意到,貝茲醫師在他的著作裏,不但不倡導所謂的「眼球運動」更是強烈的加以反對!這些作者難到也沒瞭解到,貝茲醫師對視力衰退主因的發現,是歸疚於,眼肌長期的拉緊丶疲憊和僵化嗎?他認為造成這些現象,是由於長期用眼的壞習慣,不適當的「眼球運動」而促使這些現象更加惡化。

有些的說法是屬較緩和性的,可能還沒嚴重到過分造成視力的傷害,我也較緩和的評論,他們的述說是不符合「貝茲法」的理論與原則,這種教導若對改善視力有點效果的話,最多也只可能是事倍功半而已,可能也無法持久。

有的卻是錯得離譜,跟貝茲三原則的說法是完全的相反,就算因循「貝茲法」原則,而教導一些平常正確的用眼好習慣,相反的,又教導了些完全會造成眼肌疲勞的「眼球鍛鍊」「眼球運動」。這種說法的後果,輕的只是互相抵消視力改善的可能性,嚴重的則是造成視力更加衰退。

不假思索的跟隨上述的「貝茲法」,努力學它試想改善視力,結果一事無成,最簡便的,當然就是責怪「貝茲法」根本是無效,萬萬沒想到,問題是出在所謂的「眼球鍛鍊」「眼球運動」,而不是在「貝茲法」本身的原則和理論。

問題是如何才能明辨, 怎樣的「動」才合乎「貝茲法」的原則?因而可以改善視力反之,「動」到怎樣的程度,是屬「眼球運動」「眼球亂動」?因而造成視力衰退呢!

以前也已提過,貝茲醫師選用 Movement 作為自然療法的原則之一,他的用意不是只止於「眼睛」「身體」「動」而已,這是本文討論的範疇,另外其它有關Movement的用意,會在以後動!動!動!萬物都在動!動!動!動!心思意念跟著動!的兩文裏,加以詳細論述。

如何輕易的明辨,怎樣的「動」是合乎「貝茲法」的「怡動」-Movement呢?很簡單任何「動」的方式上,必須 同 時 兼顧到「匯視」和「放鬆」的配合,那就會是「怡動」,不然就很可能是「眼球運動」,甚至是「眼球亂動」。其次要注意的,就是運動本身的目的,到底是為運動而運動,還是為養成用眼好習慣的活動?

貝茲自然療法三原則一文裏就已提過,這「貝茲三原則」不是各自單獨運作,分別互不相關的三個原則,而是相輔相成,同時運行缺一不可的。而且,請記著,貝茲醫師強調,所有用眼的好習慣應是「Keep It All The Time And All Day Long」

反之,任何說法若強調每天只要作一兩次每次只要幾分鐘動作需使勁或用力,又強調這些動作與其它時間的用眼習慣不相關,要小心!這些很可能只是「眼球鍛鍊」和「眼球運動」而已,請務必各自斟酌,這些說法是否會造成視力的傷害。

一提到要學習斟酌,可能會造成有些人的困擾,所以下面會有一些實際的例子,就是用來說明和分辨的。 至於上述……強調每天只要作一兩次,每次只要幾分鐘……」裏的次數時間並不是重點,要注意的是這些「眼球運動」方法與目的

所有教「貝茲法」的人,也會建議些「每天只要作一兩次,每次只要幾分鐘」的眼球活動,就如眼睛與照相機(4)一文裏,也是建議應常作對那個「E」字的素描,每天只要作一兩次,每次只要幾分鐘。為何我們對這種的眼球活動,就咬文嚼字的不願稱呼它為「眼球運動」

一般人對「運動」的定義和見解,有著很大的分岐,所以這裏所談的,只是針對與視力有關的論點。所有多年來流傳的各種「眼球運動」,大多是不合乎「貝茲法」自然療法的原則,為了區分清楚,免得被混為一談,就像貝茲醫師本人的論點,我們這些「貝茲法」的追隨和受益者,也是堅持不贊成所謂的「眼球運動」

就拿素描那個「E」字的例子來解說,記得?在述說素描注意事項裏,曾強調,兩眼要「匯視」,也要「放鬆」,操練的目的是要養成好習慣,看一個較大的東西,一定學習先掃瞄輪廓,若有這個好習慣,到了眼睛與照相機(6)一文裏的長方形,就派用上場了,也就輕易能看出左右兩半片的不同。

我也曾提過有機會時,譬如在捷運車上,免得眼睛閒著沒事的「呆視」(發楞 Spaced Out),趁機練習眼睛打「8」字的掃瞄車窗的框格子不是毫無目標的空轉(這也是種 Spaced Out),是種很好的眼球活動,當然也是隨時維持著「匯視」窗框,動作不必急,目的是讓眼睛「放鬆」

同樣是在介紹眼睛打「8」字,有一主流西醫在他網站裏,強調眼睛打「8」字,速度越快越好,越能把眼肌練的健壯。這種以健壯眼肌為目的的「眼球運動」,不練也罷,越練眼肌是越繃緊,也越僵硬,矯枉過正的作法,視力不加速衰退都很困難的。視力沒有焦點的打空轉(Spaced Out),結果就是「散視」習慣的養成,也會造成視力更加惡化。

另外也有個主流西醫的網站,介紹的是眼睛打「0」字的「眼球運動」。不但有圖解說明,還更強調,眼球的水晶體在眼框外緣打轉時,越能擠到外圍越好,宣稱如此作,不但可更加的練壯眼肌,讓它能更有彈性,一旦眼球活動靈巧,視力就會跟著好。

哎!這又是一種視力沒目標丶沒「匯視」的說法,更糟的是還建議違背「放鬆」的原則,撐擠眼球的水晶體到外圍,說開了,就是用力使勁啦!若是有效的話,真巴不得,他能將它推廣到他們自己的醫師界,不要求太多啦,只要能把目前2/3戴眼鏡的眼科醫師,降到1/2就令人佩服,而且皆大歡喜,全民也跟著得福,不是嗎?

其實,我仍有些例子,是宣稱「貝茲法」教學的,沒想到也把「眼球運動」混在他們的內容中間,可說是企圖魚目混珠,或許以為多容納些不同的說法,可讓人以為他們較有雅量,可增加被接納的成果吧!但我是純「貝茲法」的受益者,深知「貝茲法」的有效度,哈!仍堅持只傳它,不傳別的。

我想這幾個例子,應已足夠說明「貝茲法」裏所談的「怡動」-Movement ,絕不是什麼所謂的「眼球運動」。其實,我也還有至少五丶六個例子,可再寫上兩丶三篇長文的,不過,現已是週末了,讀的丶寫的,大家都省點時間吧!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眼睛與照相機(6)


假若你看到這篇文章,是經由搜索網路,或由我的部落格以外的直接連結進來的,請能暫停,不要繼續讀下一段以後的文章。而應該回到眼睛與照相機(1),從頭讀起,若能將這一系列,有關「眼睛與照相機」的前面四篇文章都先讀過,尤其眼睛與照相機(4)眼睛與照相機(5)更是不可錯過,否則以下內容,對你想以自然療法改善視力的用意上,無法達到最高的效果。


「眼睛與照相機」異比的應用:

(III)「先筆後墨,改善視力」

若有興趣想知道「先筆後墨」的連結內容,請等到全文讀完後再回來擊打它,這也可在本部落格主題以外,讓你學到些「題外話」的常識,那就是學畫中國國畫的原則之一。

另外,在沒進入說明前,請你重新看,兩篇前眼睛與照相機(4)結束前的那幅插圖,同時,也再問同一個問題:假若在不能讓別人看到這個插圖的情況下,你將如何用你自已的講法,說出你到底看到了什麼?

看此圖後,請暫時停頓一下,等想好答案後,再繼續讀圖後的文章。




上述的問題裏是包含著兩小題,首先你到底看到了什麼?,另一半是如何跟他人講你看到的內容?

其實我更急著想要知道的是「你是『怎樣看』這幅圖的?」「看對方法」比「看出內容」來的重要「看對方法」,表示你無形中已學到了「貝茲法」,視力改善已是指日可待!

反之,若能「看出內容」,但卻用錯方法,我擔心你視力的改善,可能會是遙遙無期,除非你好好重新讀這一系列的文章,更認真的學「貝茲法」該有的知識。

如果在兩篇前眼睛與照相機(4)結尾時,只靠著那篇文裏的(I)練習看「E」字:素描輪廓 裏的一些說明,加上以前零零星星提過的資訊,你就已能夠「看對方法」我要恭喜你,相信等到以後一篇球員兼裁判-你的視力已在改善中的文章裏,你一定可測出你近來的視力,確確實實的在進步中,只是你還不懂得如何察覺它吧!

如果,你是讀完上一篇眼睛與照相機(5)裏的(II)拼圖遊戲與用眼習慣文章後,在第二次才「看對方法」的話,我也要恭喜你,相信你基本上已學會「貝茲法」該具有的資訊,改善視力也會很快就實現了。

萬一你兩次都看錯方法的話,一方面,我會很氣餒,過去一段時日,沒暝沒日寫文章,可能是白費我的精神和時間,另一方面,你不會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吧?

雖然「貝茲法」的原則是很淺顯的學問,但對視力衰退的人來講,都是很「陌生」的常識,若不用心學習,再簡單的方法,可能對你也是無效的。

『怎樣看』才合乎「貝茲法」呢?首先讓我說什麼是錯的看法!特意將長方型畫大,讓它幾乎與版面同寬,如果你第一次的反應是,左眼看左半部,同時,右眼看右半部,真會讓我氣炸!到現在仍不知基本的「匯視」嗎?

哇哩咧!這就是完完全全的「散視」,這也是這一系列「眼睛與照相機」裏講的,一眼望出去,想同時看整面的圖像,是照相的方式,也就是造成你視力衰退的緣由。


已特意將長方型的外框畫得粗粗的,也特意塗的黑黑的,這已算夠明確的暗示了吧!

另外在兩篇前眼睛與照相機(4)裏,該注意的事項如下:……(8)隨時集中注意視力的焦點,是在黑白分明的輪廓線上,而不是在字體上。也已提示了,要看一個大物件時,『怎樣看』才合乎「貝茲法」呢?

首先就是要好好的素描輪廓,尤其,黑白分明的輪廓線上更該如此。再來就是把較大的景物,分成「拼圖」來看。如果一個大圖裏,存有明確各別小物體的話,那「拼圖」時的每小塊,自然會很容易選擇。

但萬一沒有時,那怎麼辦?那就自己主動的,在你的腦裏想像,把整圖大約的分塊,然後將每塊分別來素描。總之,學到這理,你也該知道萬萬不可想要「一覽無遺」同時看到整圖。

以這個長方型來當例子(其實也適用於任何其它情況),若只垂直的分成四大塊,每一塊是會太大(寬)了點,因而可能促成你會散視,一般而言,分成5~7片都會是很好的選擇。

每一個分塊,先輕快的在它的輪廓不論它是否實質的存在素描,然後在這分塊裏頭,一方面,左右來回掃描『Z』字型筆畫的方式,也就是英文裏所謂Zigzag的動作啦!,另一方面,素描的動作也要往下拉,這樣左右來回四五次或六七次,你就會掃完素描,同樣的,再去掃描其它的分塊。

好,現在再回去看上面那個插圖,分段掃描後,看出圖中內容的相異相同處了嗎?如果已充分學到了「貝茲三原則」,「怡動」+「匯視」+「放鬆」,你會很輕易的看出,左右兩半顏色深淺是不一樣的。

若還沒看出,不必失望也不必氣餒,這圖的設計上雖是很簡單,而且也不具什麼太深的學問,故意把左右色彩弄的很接近,卻是有著雙層的用意,不但特意要測驗你學「貝茲法」,進展到怎樣的程度,而且也用來彰顯,這一系列「眼睛與照相機」異比的用意。

另外有兩種方式,當然仍是遵循貝茲三原則,也能輕易看出左右顏色的差異。第一,還是像上面已說過的,只是在中間部份作掃描時,左右掃描的距離縮短,往下移動的幅度也跟著縮小,也就是次數增加十來次以上,如此仔細的掃描,清晰度會略為增加。第二,不必再作掃描,而是將上半身,當然也包括頭在內,左右加上前後,稍稍的來回輕晃幾下,一切就明顯了。

哇哩咧!左右兩片顏色差異雖是微小,也能輕易的看出和明辨,這若不是「視力改善」,是什麼呢?「貝茲三原則」的實際應用,再也沒有比這更簡單的舉例說明了。

一般人在看不清小東西時,譬如一些小字或小針孔等,怎麼辦?很簡單,就是用照相的原則,兩眼瞪著目標,動都不敢動,可能也使盡眼力,甚至,外加最不好的的用眼壞習慣「瞇眼」,沒錯,或許短暫可看清,但這種用眼方法,卻造成長期視力衰退,值得嗎?

「貝茲三原則」剛好完全相反,放鬆眼睛,在目標附近來回掃描(怡動),善用最有清晰度「中心窩」的視力(匯視),一旦養成這種用眼好習慣後,不但是一時會更加看的清晰,長期的視力也會更加改善,何不試試呢?

相反的,一般人在看大目標時,也有「眼貪」的壞習慣,總是下意識的會想「一覽無遺」看到整個東西,再次,這就是用照相的原則,一般人也不會瞭解,這種看法就是「散視」,不但不會看清所有該可看見的東西,反而造成長期視力衰退,值得嗎?

「貝茲三原則」也是剛好完全相反,強調先素描大項東西的輪廓,再仔細的掃描內容,這樣不但才能看的更多的實質內容,長期的視力也會更加改善,何不試試呢?

真的先素描大項東西的輪廓,有那麼重要和差別嗎?上面的插圖,左右兩半部的交界,雖沒有實際的輪廓界線,一方面靠你仔細的掃描,另一方面靠你的想像,心裏產生了無形界線的幫助,因而可讓你,更加明確的看出左右兩半的不同,別忘記!「貝茲法」裏腦的想像力,是造成好視力不可缺的一環。

這種說法,若仍不能說服你的話,我們馬上來做個簡單的實驗,讓你深深體驗「貝茲法」不是「無稽之談」,更不是主流西醫常說的……目前沒有充足的研究結果顯示……還沒有公認有效 ……」 以後再告訴你,這說法的出處,也就是「毫無科學証據」的說法啦!

下面小實驗的前提,是假設你已能看出左右顏色不同,若還看不出,下面另有一插圖,左右顏色差別比上一個圖強些,應會有幫助的。

很簡單,拿一隻筆,將圖中間的垂直部分蓋住,雖然原本只是無形的分界,一旦連這無形的分界輪廓被拿走時,你還能看清左右兩邊顏色的不同嗎?這就讓你瞭解,有無輪廓的幫助,在你是否能看清東西,佔有多大的關係了






「後註」:上面所貼的圖是出自我小弟的手筆,但原先主意的資料來源, 是引用「重新學習看」("Relearning to See" by Thomas R. Quackenbush)132133頁間的「Plate 12. The Edge」。不過,在長達520頁的書裏,Quackenbush 只是輕描淡寫,用了一段話,約佔1/8的頁數,述說了素描輪廓的重要性。這連續三篇的內容,大多是本人,對「貝茲法」的瞭解與心得,原創性的再加以延伸,希望沒有造成畫蛇添足的反效果。